《语.述而》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摘 要:论文结合语法判断,主要采用依据《论语》本身中的互文关系的方式,对《论语述而》中的教育哲学思想做了分析.为在教育哲学思想层面上解读《论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乃至《论语》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 键 词:教育哲学,思想,《论语》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66-002


一、引言

《论语述而》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前人多从语法或《论语》等先秦两汉及以后的著作来判断其涵义.但是,鉴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著作年代影响语法的判断.因此在本文采用结合语法判断,主要依据《论语》本身中的互文关系的方式,对《论语述而》中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

二、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论述

教育对象的问题,即什么人可以受教育和什么人应该受教育,是普通民众和教育家们关注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孔子就主张扩大教育的对象.如在《论语述而》第七中以下孔子对教育对象的选择的看法的记述有以下两条,将在下文分别论述:

1.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自行束以上”此句颇多争议.大致有“年龄说”、“脯说”(肉干)和“修行说”三种解释.持“年龄说”的如李泽厚先生.李泽厚先生认为:“束”一般都解作“十条肉脯”,本译从汉代经师.而与孔子所讲“十五而志于学”,书传“十五入小学”相应.亦有以服饰、行为“束带修饰”、“约束修饰”释“束修”者.李泽厚先生将之译为:“孔子说:凡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收教的.”[1].

持“脯说”(肉干)或类似的礼物说有杨伯峻先生等.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束”作了如下解释:束--古代一种见面礼.“”是干肉,“束”即一束干肉,每束十条.杨伯峻先生将其释义为“只要是主动地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2]”

另有一种解释是“束”即“修行”,即吸收门徒以修行程度为依据.如高时良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如《盐铁论贫富》:”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等[3]但《盐铁论》成书日期为西汉,在孔子之后,故难以选择此解释.

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结合《论语乡党》来看孔子的饮食观洁净、新鲜、卫生,应该可排除“脯说”(肉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到孔子对食物洁净的重视,其中蕴含了人生的智慧:病从口入,只有谨慎地选择食物,才会避免因吃了不洁净的食物而生病,不能保护好父母给的身体发肤,有损孝道,也不能尽忠竭力.具体到“沽酒市脯,不食”,即是说“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更进一步地说明孔子的饮食观.买来的肉干不食,是因为无法保证制作过程的洁净,抑或是新鲜卫生.杨伯峻先生的解释是:“参与国家祭祀典礼,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别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若是存放过了三天,便不吃了.”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如果“束”做“肉干”解释,拿孔子是否会拿学生送的肉干去交换或者赠人呢从《论语卫灵公》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的孔子,应该不会把自己视作不卫生的“肉干”赠人.

另外,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依据《论语述而》中孔子宁取义而舍富贵的态度来判断,也可排除“脯说”(肉干),如:“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样,在《论语卫灵公》中记录了孔子的主张:“子曰:有教无类.”(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的区别[4])加之,从孔子弟子的资料来看,有贫困如颜渊的学生,也可排除“脯说”(肉干).如《论语雍也》中记录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因此,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看《论语》中的上下文中的相关主题的言论,无论是采用“年龄说”还是“修行说”,都可以看到在教育对象的选择方面,孔子是持“有教无类”的态度.另外,从《论语子罕》中可以看到孔子不厌其烦地尽力为“鄙夫”释疑解难.如“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一“有教无类”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教育哲学思想,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过时,对我们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众多学者对这一句话的义理的看法较为一致.如杨伯峻先生将其释义为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交谈,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疑惑.孔子道:“等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成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那过去.[5]”徐前进先生认为《述而》“不保其往”的意思是:“不应该依据他往日(之表现).”而应该依据他现在的(“洁己以进”)表现[6].

这句话也说明了孔子对受教育者的选择是本着开放的、过往不究态度.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可以在《论语八佾》中看到孔子类似的言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即是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7].高时良先生认为“不保其往”即对一个人的言行,应着重看他现在的表现.对教育改造人充满信心.重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没有理由挫伤学生的自尊心[8].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今天的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推广到教育管理中的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中去.

另外,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 关于孔子对作为教育对象之一的少年或童子表示关怀、重视的言论可见《论语》中其他章节.如下列三例:(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2)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3)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论语宪问》)

第一句中孔子说家乡的学生志向高大,文采斐然,都不知道如何指导他们.第二句中说自己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9].赵华伦先生认为“少者怀之”是“少年,要关心他们”[10].第三句说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达信息.孔子回答别人这个童子上进与否时说到,不是肯求上进的人,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11].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孔子的教育对象扩大到普通的民众中去,乃至童子、小子,在那个时代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论语》中孔子将教育对象扩大到士庶阶层,以“民”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哲学思想又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这句话断句不同,意思不同.如:(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高时良先生赞许第一种断句方法:如果不足以任使,便要教育他们[12].杨伯峻先生根据古人的惯用语法,提出如有第二种意思,则应为“民可,则使(之)由之,不可,则使(之)知之.”方不致晦涩而误解.杨伯峻先生解释道是“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13].根据互文关系,在《论语为政》中可以找到下例:“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可以判断,可以选择高时良先生的解释.

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可以看到《论语》中孔子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会反过来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起着教育作用.如下例:《论语阳货第十七》: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子开始说治理小地方的百姓,用不着教育.而子游申辩道教育总是有用的,此时,孔子承认了子游的观点是正确的,自己不过是开玩笑的.孔子是否真的是开玩笑,已不可考.但孔子承认学生的正确观点,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结语

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可以看到《论语》中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教育哲学思想在春秋末期的奴隶社会时代具有其积极意义,孔子促进了将“官学”下移到民间.这些对今天的教育,也具有启示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也并非完美无暇.根据互文关系的方法,可以看到《论语》中的以下例句: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这句话争议颇多.这里选择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14].”孔子由于时代、科技的限制,发出这样的感慨.而如今的物质文明、科技发达,因此推行“全纳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类似论文

《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摘 要】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生态文学家,她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被世界公认为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
更新日期:2024-1-15 浏览量:20825 点赞量:6103

《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

[摘 要]《浮士德》既蕴涵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容,又是一部形象的人生教科书,还是一部充满思辨的诗化。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4252 点赞量:32742

《语》看的辩证哲学思想

摘 要:的辩证哲学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中国人智慧和思想的结晶 本文通过《。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2752 点赞量:20242

《爸爸去哪儿》背后的教育困惑

湖南卫视近期推出的综艺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 电视里,明星父亲化身超级奶爸,单独带着自己的。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69724 点赞量: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