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辩证哲学思想探微

摘 要: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与现实作用越来越广泛地为世人所认识.本文通过对老子思想最突出的辩证学术特色进行阐释,以充分展示老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并对老子思想对现代人们的生活的指导作用以及学术研究意义进行了梳理.

关 键 词:老子;道家思想;辩证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98-02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春秋末年,写下《道》《德》二篇著作,世称《道德经》或《老子》,是道家学派也是中国思想最为重要和最具水平的经典著作.

在中国20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历程中,虽然儒学作为学说上中国学术发展的主流,但是老子道家思想一直没有消失过,稳稳在中国学术思想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一、老子辩证思想研究的时代背景

20世纪的中国,当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对儒学进行改造和批判的洪流时,不少思想家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诸子的学说,试图从其中寻找到重构中国哲学新的“生长点”,这其中就对老子关注尤多.

而现代,老庄道家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以及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80年代在台港地区老庄研究的热情十分高,成果也十分丰富,甚至在学术上产生了一股称之为“新道家”的思潮,可见影响之盛.在国外,西方学者对于老庄道家思想也怀有很大兴趣.一大批西方和东方的科学家、科学哲学家,都非常关注老子,并且对其学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科学家卡普拉、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和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等.北京大学教授李零1993年访美,回国以后著文说,“西方人对中国思想一见钟情的必然是道家,对儒家老是提不起兴趣”,因为道家“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对宇宙、生命、社会,还是其他问题的关心,都比较容易同他们的传统合拍,比较容易同他们所心理沟通”.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老子的学说会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在儒家思想处境尴尬时,老子的学说却能被西方学者以及科学工作者接受并受到他们高度的肯定?我想主要源于老子建立起了一整套系统的哲学体系,思辩性与哲理性突出,显示出更多的纯哲学意味,对现代社会发展能起到不同于注重内圣外王,修身治国儒家思想的作用.

老子思想中其核心的概念范畴是“道“,老子通过对道的阐释,将矛盾普遍性及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及互相转化思想贯穿了起来,并由此建立起一套具有实践意义的处事哲学,具有浓厚的唯物辩证法意味,这也使得老子思想异常现代化,十分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同时通过对老子辩证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将有利于我们对以儒家传统建立起来的中国社会体系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有助于我们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现有的文化思想,找到一条真正有利于中国文化振兴的新的道路.

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释意

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思想

老子认为事物都是有始有终,经常变动的,这种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对“道”的作用和功能阐发上.“道”是老子思想中最高的范畴,首先他认为“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本,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仅如此,事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是“道”作用的结果.所以“故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羸,或载(安)或隳(危).”(二十九章)“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用以说明具体的事物的是运动变化的.老子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且认为万物运动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他说“万物并作,无以观复”(十六章)再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关于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重要问题,“动”与“静”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的一对范畴.老子对动静的关系也有明确的理解,他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章).万物的“根”是道,“归根曰静”.在这里老子认为认为“道”也有其“静”的一方面;而且“静”又是主要的.这与老子的社会实践观也是统一的,他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

2.矛盾普遍存在的思想

老子已经意识到“道”这一逻辑概念、范畴的发展、变化与运动,但是其原因何在呢?他提出“反者道之动”(四十章),认为“道”包含着两种相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是“道”发展、变化、运动的内在动力.因而他列举了有无、大小、长短、刚柔、祸福、虚实等几十对正反相对的概念,说明矛盾的普遍存在.而且还对矛盾双方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他认为“有”与“无”,“长”与“短”等等,都是以其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人们日常说的“相反相成”的道理.对立面不仅互相依存,而且互相作用.这种作用,概而论之就是阴阳、刚柔、强弱之间的互相制约,导致了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对立面的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五十八章)这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变为它的反面.这就是人们日常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关于这一点,《老子》讲得很多,是贯穿于《老子》整个思想中的一个原则.例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对于这种转化的过程老子认为没有穷尽的,所以说“孰知其极”.

3.质变量变的思想

《老子》又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在这里老子列举了一些事实,如“合抱之木”是从“毫末”逐渐生长起来的,“九层之台”,是一点一点的土积累起来的,“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强调了量的积累在事物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本来是容易的事情,发展下去,就起质的变化,成为难的事情.本来是很小的事情,积累下去,就起质的变化,成为很大的事情.所以老子建议,在问题还是容易的时候,就把它解决了,在事情还是小的时候,就把它办了.老子通过观察到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质变的现象,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了规律与方法,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树立正确对待事务处理事情的态度,十分有现实意义.

4.必然性与规律的思想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有两个重要的含义,一是指世界的本原、化生万物的原初物质;二是指法则、规律,作为一种客观的 必然性,具有普遍的意义,统摄天地万物.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出这种法则、规律的普遍存在,又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显示出规律的不可违背,要善于利用规律,适应规律来办事,所以提出要“顺其自然”,这也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在2500年的春秋时期,老子的这一套思想可以说是十分超前的,也具有自己十分独特的魅力.老子也感觉到,它所说的这些道理是跟当时代一般人的常识相违反的.所以他说:“正言若反.”(七十八章)认为自己所说的似乎与事实相反,而却真正是正确的.老子对于自己学说为世人所接受的情况自己也有预期.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四十一章).

事实证明,经过时间的检验,以及后来道家思想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老子思想的正确性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受受到人们的接受与认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三、老子的辩证思想评价

如前所述,《老子》对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的思想,矛盾普遍存在、矛盾双方发展到一定程度互相转化的思想,以及规律的普遍性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充分说明了老子辩证思想已经相当丰富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丰富的辩证逻辑意味是老子思想的最大特点.老子提出了“道”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这既不是一个精神性的概念,也不能用物质性去套,它是对客观世界及规律性的概括,就极富哲学意味,使得道家思想一开始就具有了与儒学思想不一样的气质.在“道”这个最高的范畴下,来搭建自己整个思想体系的大厦,使得自己的学术根基扎实,体系完整,后来也成为宋明性理学家为儒学构建形上学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当然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存在很多严重的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的让步:

1.老子虽然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认为这些运动变化,基本上是循环的,不是上升和前进的过程.他所谓“周行”,就有循环的意义.

2.关于运动和静止,老子对于“静”十分强调,认为静是第一位的,动是第二位,实际上表示对事物变化运动的厌弃.

3.关于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老子只是认识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另一端转化,这种转化在老子看来似乎是自然的,对于矛盾一方向另一方转化的条件,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让人们对于这种转化只能是被动接受,而不能积极去应对.这是不合事实的.而且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

应该说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老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地位.不管怎样在几千年前,老子的辩证哲学思想就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通过深入细致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给我们今天学术研究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类似论文

恩格斯著作中的辩证哲学思想当代价值

摘 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进一步阐明了他们的新世界观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更新日期:2024-2-2 浏览量:10211 点赞量:4189

《福乐智慧》人生哲学思想探析

[摘 要 ]:哲理长诗《福乐智慧》中有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文中通过日出、月圆、贤明和觉醒四个人。
更新日期:2024-9-28 浏览量:120469 点赞量:26250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摘 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生态哲学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4366 点赞量:32653

《语》看的辩证哲学思想

摘 要:的辩证哲学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中国人智慧和思想的结晶 本文通过《。
更新日期:2024-7-13 浏览量:92752 点赞量:20242

康有为哲学思想探析

【摘 要】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和思想家 康有为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决。
更新日期:2024-6-26 浏览量:81295 点赞量:17689

孙中山的农业水利思想探微

摘 要:孙中山一生极为重视农业水利建设事业,对于此,他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提高官员和农民素质、科学管理、根本上进行植树。
更新日期:2024-6-14 浏览量:81114 点赞量:18033

孟子行政思想探微

摘 要:孟子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行政思想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极具进步意义 其行政思想主要包括“民贵君轻”的。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19847 点赞量: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