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民间舞蹈

摘 要:民间舞蹈素有一切舞蹈之母之称,而民间舞蹈的研究更是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探索.中国不仅拥有广阔的地域,更是拥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类型造就了不同的民间舞蹈.任何一种民间舞蹈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点,本文试图以地域文化类型对其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予以简要的分析.

关 键 词:民间舞蹈;地域文化;风格特点

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沿续至此.舞蹈是以人的肢体来作为抒发感情的艺术形态,具有动态性和综合性.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与地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而舞蹈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更是孕育了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创造了形态各异的舞蹈文化色彩.在我国,拥有着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更代表着我们的民间舞蹈在不同的民族中拥有着形态各异的舞蹈文化.各个民族的民间舞蹈都有它的历史文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地域色彩.舞蹈的表现性特点,使其鲜明的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色彩,从这一角度来看,舞蹈的发展史,更印证了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发展.

1中国民间舞蹈“五种地域文化类型”的划分

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其形成了一个以多民族共有的大家庭,各民族更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舞蹈.分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我们根据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罗雄岩所著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一书中,运用“动态切入发”来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和文化特点划分成为五种地域文化类型,其划分是: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以及绿洲文化型.

(1)农耕文化型:由农民在长期的农耕、农业劳作中所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具有安详、优美的动律.因地域文化的影响,有粟作文化、稻作文化和原始遗存三种,舞蹈表现形式多样,一般道具舞居多.如汉族、壮族、苗族等,舞蹈多用于祈求农业丰收等.(2)草原文化型:人们多居住在草原之中,以从事狩猎、游牧和畜牧业为主,舞蹈风格粗狂豪放,多以小型为主,双人自愈性舞蹈居多,手臂开阔有力,肩部和腰部动作较为丰富.如蒙族、哈萨克、鄂伦春等,舞蹈充满了浓厚的草原气息.(3)海洋文化型:是人类与海洋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的一种文化习俗.由于临近大海,主要从事鱼盐业,但也从事农耕.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居多,他们多信奉民间海神——“妈祖”.舞蹈形式多与农耕文化型形同,但更多的是渲染了海洋的色彩,崇尚“人海和谐”.如高山族、黎族等.(4)农牧文化型:我们可以说这一文化类型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种类型的一种产物.具有“一顺边”的美,这主要是由于地理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独特地美.舞蹈形式多样,主要以藏族、羌族和纳西族舞蹈尤为典型.(5)绿洲型舞蹈:这里的人们多居住在沙漠边缘绿洲上的一些村落,由于在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的文化色彩多的是具有古西域的文化色彩舞蹈的表演形式居多,表演性较强,技艺性较高,塑造了古西域乐舞文化的高超技艺.例如我们今天的维吾尔、乌兹别克以及塔吉克民族等.

2以藏、蒙两大民族的地域文化作为特例研究

2.1历史悠久的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一个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古老民族,早在公元7世纪就建立了吐蕃政权,有着发达的农耕和畜牧文化.犹豫藏族地区是佛教的密集地区,所以人们对于宗教的意识尤为强烈,而藏族舞蹈不仅受到宗教的影响,更是带有了浓厚的高原色彩.藏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原之上,高原上山路崎岖,这使得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呈现出松胯、弓腰、曲背等特征.它和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人民在上山劳作的路途中,由于山路的原因使得劳动人民的身体自然地呈现出曲背、弓腰等特征.这一特征相应的也体现出了藏族劳动人民为减轻体力劳动负担的一种自我调节,具有强烈的艺术创造性.而藏族舞蹈的另一特点就是“一顺边”,即舞蹈以腰部为主动,手和脚呈现一顺边的舞蹈动律,膝关节有着绵延不断的屈伸,这使得藏族舞蹈形成了“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基本动律.从而舞蹈给人们一种沉稳飘逸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一体态特征不仅创造出了美的感觉,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藏族文化.中国西藏,在历史上有着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有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依附关系,直到1959年西藏改革运动时被废除.藏族舞蹈的发展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成果,是劳动人民的舞蹈.在黑暗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们的心理自然的折射出一种奴隶的本性.而舞蹈是劳动人民的一种自我娱乐的一种手段,由于在长期的农奴制度影响下,久而久之舞蹈的体态特征得以体现,封建历史的演变,也使得藏族体态松垮、弓腰、曲背这一特征的呈现.藏族,宗教意识尤为强烈,普片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下,宗教观念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精神之中.在中国古代舞蹈中,舞蹈是为了适应巫术和原始宗教的仪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宗教可以用来服务与舞蹈.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宗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藏族的舞蹈种类多样,如卓、谐(弦子)、果谐和堆谐、噶尔与囊玛、热巴与藏戏.不同的舞蹈形式所呈现的表演性也各不相同.像噶尔就是带有宗教性的舞蹈,而最具典型的就属“羌姆”.“羌姆”,藏语本意为法舞,俗称跳神.是一种头戴面具的宗教祭祀舞蹈,带有神秘的色彩,而藏族舞蹈中的“颤、开、顺、左、绕”这些特点在“羌姆”中得以清晰的呈现.宗教性的舞蹈服务于宗教活动,舞蹈也成为宗教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藏族历史悠久,有着上千年的宗教文化,藏族宗教性的舞蹈不仅带有神秘的色彩,更让我们看到了藏族人民的侧面生活.


2.2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

蒙古族,兴起于中国北方草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族地处广阔的草原,使得蒙古族民间舞蹈豪放大气,成为我国多民族中的一支独秀.草原文化是由在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以及林业经济生活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整体,而蒙古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草原文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歌》描述的是游牧民族驰骋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以天为帐,以地为毯的豪迈气概.正是这样的广阔,使得蒙古族人民心胸开阔、坦荡,感情质朴、豪放.而草原文化的影响,使得蒙古族舞蹈逐渐形成了粗狂、热烈、奔放、刚劲又不失沉稳、舒展、开阔、温柔的个性特点.由于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所以以前的蒙古族是一个离不开马的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在人们的心里,马是他们忠实的朋友,无论是战场、狩猎、游牧,马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在蒙古族舞蹈中,马的形象尤为突出.在舞蹈中,表现马以及与马有关的动作尤为众多,这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条件下所创造出的艺术形式.例如我们常见到的“马步、摇篮步、钟摆步、”等步法,相应的有“勒马手、打马扬鞭”等手位.这个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民族,鲜明的呈现出了大草原所带给他们的艺术魅力.而相对于广阔的大草原上, 人们居住的毡房中则呈现出狭小的空间.蒙古族人们恰巧又是热情奔放的民族,在喜庆的节日、婚礼的欢宴时,人们情绪高涨,歌声不足以表达人们喜庆的心情,故而蒙族特色的“筷子舞、盅碗舞”由此而生.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舞蹈形式多为盘坐、蹲、跪而舞,以腰为轴通过手臂持筷和盅碗敲打肩部、跨部等以及用手持一对酒盅在手中击打,或是碗顶在头部舞蹈身体.这一特色的舞蹈形式在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俗当中呈现的淋漓精致.

蒙古族也是一个崇尚宗教的民族,在他们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图腾,比如鹰、狼等.图腾也成为了他们舞蹈中的一部分,当然蒙古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蒙族的“安代舞”.安代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以库伦地区最为兴盛.安代舞源于萨满跳神,这和蒙古族信奉萨满教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通过跳神来驱除自身的病魔,而这一舞蹈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而跳安代舞的人数最少十几人,最多可达上百人,这就使得舞蹈的场地是宽敞的平地,草原生活恰恰成为了安代赖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安代舞也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并且在2006年5月成功的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3总结

地域文化牵引着众多文化产物,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各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创造出了一朵朵的舞蹈奇葩,成为了我们各民族当中的一枝独秀.我们也相信,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类似论文

文化转型期彝族民间舞蹈的与

摘 要:文化转型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文化的发展产生危机和断裂为寻求新的发展而转向横向开拓 文。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7540 点赞量:5225

舞蹈教师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

摘 要:通过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学院派”民间舞蹈文化的文化分析、风格阐述和举例,结合。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43286 点赞量:30870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师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 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工具和自发行为。
更新日期:2024-7-7 浏览量:16491 点赞量:5323

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对民间舞蹈教师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 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工具和自发行为。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6889 点赞量:33984

多元文化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

摘 要:凉山彝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民间文化的古老民族,随着历史的进程演变,本民族沉淀出了大量į。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2086 点赞量: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