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偏差

摘 要: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明显偏差:在教育认知方面,认为礼仪只是一种形式,不能真正认知礼仪的本质是敬人;在礼仪教育内容方面,前后次序颠倒;在礼仪教育方法方面,忽视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关 键 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教育认知情感认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各种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大学生杀人等恶性事件.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在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存在哪些偏差.

一、礼仪教育认知的偏差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并用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较多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以至于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不懂做人的基本礼仪;个性冷漠自私,与他人相处困难,极易产生摩擦;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存在和感受,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心所欲.这一切都是长期忽视礼仪教育的结果.

对礼仪教育认知的偏差同样也表现在对礼仪本身认知的偏差.有些人认为礼仪不过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可有可无,不能真正认识礼仪的本质.“礼”的灵魂是“敬”,自敬又敬人,“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因此,古人说:“礼诚于中而形于外.”虽然人们看到的是礼的形式,各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礼”是一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外在显现,对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伦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人具有两面性,既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让社会正常运转,必须制定一些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礼.所以,礼仪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礼貌、礼节,同时更表现为精神内涵,即人的道德修养.归根结底,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的支配.


正是由于对礼仪认知的偏差,不了解礼的本质是敬人,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往往造成行为上的失礼.比如,部分大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只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而不知尊重他人,更不懂得与人合作时需要理解对方、协助对方,往往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盛气凌人,由此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缺少知心朋友,从此变得孤僻离群,自我封闭.

二、礼仪教育内容的偏差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在教育中应当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年龄不同,对所接受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就不同.在这方面,古人做得比较好.

首先,古人根据年龄特点,将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的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属于基础学习阶段,大致等同于现代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在这一时期,学习的礼仪教材大多是一些启蒙读物,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童子礼》《礼仪蒙求》《童蒙训》等,礼仪内容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和礼节,比如洒扫、应对、进退、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礼节,父子、君臣、夫妇、朋友之交、长幼之序等社会人伦礼仪.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一些礼仪规则,以便规范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举止,使之合于社会规范,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所持循.大学属于成人学习阶段,学习一些大的礼节,并且把这些礼仪的道理弄清楚,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会将这些礼仪知识转化为内心的东西,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长大以后,即使成不了圣人,也可以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贤人

其次,传统礼仪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性别特点,充分考虑一个人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职责,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古代有针对女子编写的礼仪蒙学读物,如《女小儿语》《改良女儿经》《闺训千字文》《女四书》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女子如何站、立、行、言等日常生活礼仪;二是女子在家中如何同父母、丈夫、公婆、妯娌等家庭成员相处的礼仪规范;三是如何接人待物、与邻居相处等社会交往礼仪.这是因为古代社会男女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是典型的社会家庭结构,这就决定了女子的社会活动范围是家庭,因而礼仪教育的内容也侧重于家庭内部.

而目前礼仪教育内容存在明显偏差: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前后次序颠倒.对小学生进行的是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的是日常礼仪规范教育.这种教育内容的安排与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完全倒挂,违背了人类认知和成长的规律.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一个人自身发展规律而言,要想使一个人成为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须首先从小抓起,正所谓“养正莫先于礼”,因为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心地纯正,心中未有所主,最适合进行礼的教育.因此,中国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的就是人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由于本应在小学、中学阶段掌握的基本礼仪知识的缺失,造成现代大学生各种行为方式的失礼.比如,进办公室不知道敲门,上课随意接打、玩手机、吃东西,食堂打饭不排队、用餐后不知道把餐具收拾起来等等.

在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内容方面,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大学毕竟不等同于社会.因此,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校,而是应当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教会学生一些在社会上生活、工作、交往必备的礼仪知识.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如果缺少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就会步履维艰,很难适应社会.

三、礼仪教育方式的偏差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制定了明确的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应当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但是教育效果甚微,各种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这与礼仪教育方式不无关系.从根本上说,现行的礼仪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情感在礼仪教育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礼仪产生的基础是人的情性.“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这就是说,礼仪制作的根本应是人之情性,如果不能以人之情性为切入点,礼仪就会形同虚设,无法进入人的内心,达到教化的目的.古人所谓的情性,包含今天所说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实际上就是进行人格培养教育,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而人格教育是离不开情感的.“情感塑造人格,人格凝成责任,责任化为行动、习惯.情感的深处是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因此,礼仪教育本身应当富含情感要素,应当是优秀文化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碰撞,而不是一些干巴巴的条条框框.礼仪教育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在情感层面上触动大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价值观& #30340;认同.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及时纠正,才能有效改变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礼仪缺失现象,促使学生养成真正的文明礼仪习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建设和谐校园,而且能够引领社会风气,加速文明社会的形成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类似论文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 要: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把高等教育与国际通行礼仪接轨,培养具有专。
更新日期:2024-9-7 浏览量:16213 点赞量:4456

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漫

【摘 要】文明礼仪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6868 点赞量:13100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华夏大地,文明礼仪几千年源源流长 孔子就非常重。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20505 点赞量:6270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摘 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文明礼仪问题现象的发生,使得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伴随着社会į。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20036 点赞量:5489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浅析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淀山湖中心小学校吴妙【摘 要】中华名族历来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名族的传。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量:68260 点赞量:15259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之我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更新日期:2024-10-16 浏览量:131324 点赞量:28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