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经济学释义

可以把“克强经济学”看作是未来中国调控经济的指导方针,其核心就是“改革”和“市场化”

2013年6月27日,巴克莱资本三位经济学家黄益平、常建和周乔伊(JoeyChew)提出了“克强经济学”这一概念,旨在描述李克强总理调控经济的方式.并且提出“克强经济学”三个重要支柱:一是不出台刺激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是去杠杆化;三是结构性改革.话音刚落,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似乎给市场造成下半年将出台刺激政策的预期.

“克强经济学”这一概念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例如,英国《经济学人》则质疑黄益平等人提出的三个重要支柱是否可行;国家信息中心张茉楠研究员就指出,“克强经济学”就是围绕“市场”、“供给”、“效率”、“公平”四方面实现中国经济的重建,等等.笔者认为,如果说把“克强经济学”用来描述调控经济的方式,那么现在为时尚早,毕竟未来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经济增长不能出下限.这就意味着,一旦中国经济有硬件着陆的风险,该刺激还得刺激.

笔者更愿意把“克强经济学”看作未来中国调控经济的指导方针,而这一指导方针的核心就是“改革”和“市场化”,即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因此,坚持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加强法治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化改革实际上就兼顾了公正与效率.

这种预期或说期盼也许可以从李克强的学术背景找到依据.如果说法律学者更关注正义,经济学者则更关注效率;如果说法律学者更加理想化,那么经济学者更加务实理性.李克强总理既是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生,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在本科阶段,他接受了良好的现代法学教育,甚至还与其他两位同学一起翻译世界法学名著《法律的正常程序》.而现代经济学推崇的是市场主义.因此,从其专业背景或学术渊源上讲,我们也可以期待李克强总理将把中国经济带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渐进性的市场化改革.

前两任总理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市场化进程.那么李克强总理的市场化改革与其前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从宏观调控方式看,之前的思路都属于典型的凯恩斯主义者,即注重的是需求管理.而坚定的市场主义者,则更倾向于供给管理.这就意味着,未来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可能不会发生,当然不排除在经济形势较差时出台小规模的、局部的经济刺激.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是短暂的回调,还是长期趋势的拐点?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判断,是正确判断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关键.

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四长两短”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可以用“四长两短”来概括.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四个经济长波和两个经济短波的下滑区间或低谷.

1.全球经济长周期的衰退和调整阶段.首先,从技术革新看,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带动效应已进入尾声,而新一轮技术革命尚在孕育阶段.如图1所示.该图表明,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所主导的经济长周期末端,而下一轮技术革新何时诞生尚不明朗,世界经济也因此处于经济长周期调整、衰退阶段.由此可以判断,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并强劲增长缺乏技术革新的支撑,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以调整为主.

其次,从世界人口看,适龄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速不断放缓,老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世界人口结构不无相关.1950-2010年,世界适龄劳动人口年均增长约1.82%.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世界适龄劳动人口增速将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适龄劳动力人口增速下降速度要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现象势必制约未来全球经济总量的扩张.

2.经济收敛规律所主导的经济长波的下滑阶段.从理论上讲,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经济体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获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率,这叫后发优势.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逐渐从过去的主要依靠低成本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技术,从而导致技术进步的逐渐放缓.投资增速和技术进步的放缓,导致了经济增长也不断放缓,这叫做经济收敛.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和韩国等四个国家1960以来5年平均增长率与人均GDP的关系,直观地反映了这种收敛规律,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增长率趋于下降.从当前看,中国按2000年美元不变价计,人均GDP还不足4000美元;按PWT的购买力平价算,也不足8000美元,如果以上述四国为坐标,中国或许还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经济收敛规律将不可躲避.

3.WTO效应主导的经济长波的拖尾阶段.2001年底,中国加了WTO.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出口关税的降低和国际市场的扩大,而且更为重要的,它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为中国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2002-2012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速为20.4%,比1991-2001年年均增速快6.2个百分点,成为推动中国十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口规模的成长,WTO效应逐渐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已呈下降趋势,对中国经济拉动效应也渐减弱,使WTO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呈一条拖尾的经济长波.

4.政治周期所主导的经济长波的上升阶段.周黎安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的换届有非常明显的关系,中国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上就是3字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也都会加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3字头是政府换届年.新领导上台,总要树政绩,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果.投资加快几年之后,经济慢慢过热,到下一个周期被迫收缩,一般到了8、9字头的年份经济就出现下滑.由此可见,中国政治周期,大约是十年时间,如图所示.今年是中国政府换届之年,根据这一理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新的政治经济周期爬升阶段的初期.5.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短波的低谷阶段.虽然离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了5年,但是次贷危机余震不断.现在欧盟还在欧债危机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美国经济表现稍为好些,但复苏之路仍显漫长.当然,如果没有重大变故,美国和欧盟经济将逐渐走稳.因此,当前世界应该处于缓慢的调整或复苏阶段.而中国的出口,超过1/3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加上香港转口的,那么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就超过四成.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今年1-6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又下降到10.4%,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果外需没有改善,经济增长表现就不会走强.

6.四万亿财政刺激引致的经济短波的拖尾阶段.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对于中国保持平稳较快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拉动效应越来越小.例如,在2010年1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点之后,中国季度同比经济增长率就持续下滑,现在正处于这种下滑阶段的拖尾.

经济增长动力的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创下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那么这奇迹哪里来的呢?笔者认为,内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化改革,这是最为关键的;二是人口红利,它强化了中 国市场化对增长的效应.

1.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的根本,就是资源的自由流动,不仅在国内自由流动,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这就激活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激活了劳动者的创业创新创造热情,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中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市场化为中国企业开拓了广阔国际市场,市场化所带来的城镇化推动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等等.这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如果没有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有出口的拉动效应,就不可能有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就不可能有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2.人口红利.中国廉价而丰裕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能够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出口商品能够保持国际优势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过去三十多年,发达国家以及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纷纷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大陆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3.中国增长动力的变迁.中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例如,中国市场行政分割现象仍然严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还相当多,还没有完全放开,等等.如果中国全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改革红利还会不断释放,中国经济仍有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潜力.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的束缚,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的制肘.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发展的时间越久,利益集团就越强大,而利益集团具有分利性,这种分利性导致社会效率下降、效率低下,从而阻碍有利于全社会效率提升而影响它们利益的改革.

至于中国劳动力,由于城市化、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其增长速度不断放缓.我们用适龄劳动人口来反映中国劳动力的变化.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适龄人口增速在不断下降.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会越来越高;老龄化加快,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养老金缴存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意味着中国不可能像过去三十多年那样,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密集型产业并大量出口.

纵观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多数都会实行固定汇率或干预汇率,其目的就是压低币值,使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更低,使进口商品在本国的更高.其结果就是,出口多、进口少,贸易顺差大.有贸易顺差,就说明央行要投入货币;顺差越多,投入的货币也就越多,通货膨胀也就越严重.这就使央行面临两难选择:要稳定出口、稳定增长,就要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但其代价就是通货膨胀率高;要稳定物价,就要让货币升值,但其代价就是挤压出口、放慢增长.

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占款增量高度相关.而外汇占款增加,意味着央行投放的货币越多,而央行投放货币将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倍增.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则助涨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会助推房地产上涨.

此外,对于中国来讲,政府投资过大,挤压了民间投资,也挤占了国民消费,政府投资越大,就意味着未来国民税负的提高,削弱了经济的活力.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根据上述的分析,这四个长波、两个短波以及中国增长动力的变迁,共同构成了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格局.综上分析,笔者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如下判断:

第一,从短期看,中国经济处于调整上升阶段,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能企稳回升,那么2014,2015中国经济表现可能会优于今年.

第二,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处于下滑阶段.如果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那么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同样发展阶段时的表现.但由于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即将出现绝对量的下降,中国未来经济不太可能保持在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经济增长还能达到8%以上,但是它们所取得的成绩有着1-2%的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支撑,扣除这一因素,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7-7.5%之间.因此,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8%将成为常态,到了2020年之后可能低于7%甚至6%.

第三,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中国外贸顺差将不断缩小,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将放慢,中国物价水平将保持低位运行,而房价上涨速度更有可能逐渐趋于平稳,三四线城市增速将大大放慢甚至出现下跌.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宝安区政府)

类似论文

李克强经济学的金融效应

在“李克强经济学”的几大市场体系中,金融或许是首先能够释放出改革红利的产业领域,这样的比较,是基。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3284 点赞量:20390

李克强在宁夏考察

1月16日至17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宁夏固原、银川两地,着重就困难群众生活和基本民生保障进&。
更新日期:2024-3-8 浏览量:8825 点赞量:2906

李克强简历

李克强,男,汉族,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39924 点赞量:29184

李克强: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

7月19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全。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1665 点赞量:4181

我的同学李克强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是北大法律系77级的同学,以下是他回忆大学时代与李克强交往的二三事 学习异常。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17119 点赞量:4429

李克强在吉林考察

4月8日至9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吉林考察 李克强先后来到吉林市、长春市,走进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深入城镇社区、群众家中,着。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4888 点赞量:22431

李克强和北大法律系“黄埔一期”那班人

北大法律系1977级学生李克强、郭明瑞、姜明安、武树臣毕业时曾约定,合写一本有关“法律文化”的书 这个约定一直没能实现 1。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71238 点赞量: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