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榆:中国工业设计文化的保藏与

一、要从母校说起

沈榆与设计的故事还得从他的求学时代说起.“1980年,我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装潢班求学,进校之初对设计可以说一无所知,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如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课刚传入国内之时,工艺美术学校便引入课程,由老师授课,训练设计基本功,使我对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专业课老师颜鸿蜀老师请到当时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王环秘书长来校作讲座,并两次邀请家化公司“美加净”品牌设计师顾世朋老师授课,让我们在那个物资及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第一次看到了化妆品.母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些课程使我们尽可能系统地认识设计,特别是设计如何运用到实际产品中,如何让企业从中受益,又是如何让民众享用设计,这些知识在当时都是难能可贵的.”忆起母校,沈榆如是说.

或许现在大家都明白用死读书本的方法去学设计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老师已经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启迪学生对设计、对美学的思考,在谈到这一点时,沈榆饶有兴致地回忆道:“给我们上工艺美术史的朱孝岳老师在给我们解读中国美术思想时,声情并茂地引用了‘上轿姑娘哭是笑,落第秀才笑是哭’等实例来启迪我们的思考,此外,有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在当时还是非常荒凉的外冈镇校区桃园中,朱孝岳老师用小提琴给我们独奏《梁祝》片段,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课,至今难忘.”

最令沈榆难忘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图书馆的藏书,据他回忆,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早在他求学时代的80年代就采购了大量的外文版世界著名设计杂志和设计专著,沈榆及其同学虽非常渴望能够学到这些书籍真正的精华,但限于当时英文水平,也只能看看图片去了解大概内容,朱孝岳老师鉴于这种情况自学英语900句,“那时经常可以听到他在破旧板车的颠簸中大声朗读英文,为的是为我们翻译设计原著,在朱孝岳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书中精华,也开始意识到了外语的重要性,在朱孝岳老师的鞭策下开始学习外语,以致终身受益.”

毕业后,沈榆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缘素并未因此终结,他留校担任教师,把老师教给他的一切传承下去,“当时老教师亲切地称我们为‘小老师’,我当时跟随罗兴老师任教于造型设计专业,罗兴老师的舅舅是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他本人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对构成理论十分熟悉,于是他率先在学校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此外,还带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包豪斯风格的家具,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机会.还记得朱孝岳老师帮我总结教学成果,并推荐到《实用美术》杂志发表,为此我兴奋了好几天.”

当笔者提出让沈榆以一句话来描述下母校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对自己的影响时,沈榆如是回答:“所有的老师都是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充分的个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了我们,使我们初步看到了国外设计的成果和方法.”

二、梦想照进现实

沈榆现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设计创意中心秘书长、教授,曾是日本千叶大学工业设计系设计史、设计论研究室交流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传统资源、技术再利用”,是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始作俑者,也是主要筹划者之一.作为熟读国际工业设计史,具有近10年工业设计史论教龄的学者,“深感讲解国际工业设计史较之讲解中国工业设计要容易,因为有大量的现成专著、文献可以查阅,而中国工业设计史只有一些零星的片断,要串联起这些片断,并非一年半载能够解决问题,随着历经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些前辈在近年相继去世,一些史实将成为永远的谜团.此外,由于中国的当代工业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虽然经济总量堪称新兴经济体的楷模,但在发展中重模仿,轻原创,重学习,轻实验,缺乏自主原创的技术和在产品上的应用,人们几乎来不及整理过去就要面对未来,大量的历史材料、设计过程和历史产品被迅速淘汰,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无人整理,成为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史的一段空白.因此,建立一个记录中国设计发展历程的博物馆显得十分的重要.”正是基于记录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初衷,沈榆走上了一条筹划工业设计博物馆的15年艰辛之路.

据他回忆,15年前当他第一次将一件中国生产的电熨斗的时候,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行走在了筹划工业设计博物馆的“不归路”上,更没预料到筹划工业设计博物馆会是如此艰辛.由于中国工业设计史资料欠缺,他只能从一手资料入手,访问尚在人世的前辈,走访已去世设计师的家人,进行录音、录像,发动旧产品回收站员工,告诉他们只要写有中国字的产品一律留下有待甄别,并以优惠购买.

“分专题,进入到原企业内发掘资料是一项更艰苦的工作.原江西省景德镇有10大陶瓷厂,改制后相继破产,研究团队进入厂区收集技术资料,走访当年的工人、技术人员,初步还原当时生产销售的情况,研究团队的动机迅速被当地一位老者‘洞察’,并且发现这是一条生财之路,于是每当团队抵达,他都准备了相当可观的‘旧货’出手,于是当年保密的技术文件工艺图纸都被团队运回.”

随着工作的展开,包括沈榆在内的一些骨干对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渐渐有了清晰认识,分歧也随之而来,“井冈山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连沈榆也无法回答,一些人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未来都充满疑惑,渐渐地“有尊严的人”都相继离去.此时千叶大学原副校长宫崎清教授却以自己从事日本地域开发40年的艰苦经历鼓励团队,并慷慨地赠送大量的研究书籍和论文,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张福昌教授热情地推介团队成员论文到国际刊物发表,以扩大影响,周爱华女士召集在玻璃、热水瓶行业的技术科、设计科前辈提供线索和文件,原瑞典驻沪总领事馆爱娃女士申请资金,请团队考察瑞典国家设计博物馆等“工作虽然惨淡,却还感到一丝的快乐.”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实质性进展发生在2009年秋日的一个晚上,在上海市宝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夏雨的引见下,我与上海汽车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国新在上海市内一个普通的茶室内相见,商定要在未来建设的‘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园区内创建一个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稍后加入的园区总经理张善晋是一个中国设计的狂热者,现在逢人便讲中国工业设计历史,并以自身的努力推动着建设工作.”“三剑客”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充满想象,脚踏实地地展开工作.沈榆回忆说:“十五年来,我逢人便讲想建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故事’,大家在赞赏之余,都显示出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奈,唯有张总充满信心,没有他及其团队的努力,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还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中.”“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的主要藏品及内容是怎样的?”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旨在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收集与之相关的设计轶事和文献,目前展出的700余件产品以及设计师回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发展脉络.”

博物馆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 8;:“中国古代的造物智慧”,展示中国传统机械的代表性经典产品,并以深入浅出的图表介绍了中国造物的巨匠之作《考工记》;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介绍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程以及中国民族品牌产品设计的特色;第三部分:“新中国的工业设计实践”,含装备产品设计、电子整机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钟表设计、照相放映器材设计、轻工业产品设计几大版块,其中有镇馆之宝红旗牌770轿车、上海牌760A型轿车.还有和平牌、东方红牌,上海牌581手表,华生牌全系列产品,第一代黑白电视机,熊猫牌、红灯牌收音机,58-ll型照相机等100余件珍贵藏品,同时收录展示了产品设计的轶事;第四部分:“高速发展的中国工业设计”,以“设计与市场”、“设计与品牌”、“设计与工艺”、“设计与专利”、“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生活”(简称6大关系)为线索,配以案例,告诉参观者工业设计的真实作用,提升民众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

历史的最大意义莫过于解读现在与创造未来,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这一国内唯一完整记录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发展史的实体展馆,无疑会在中国当代及将来的工业设计中抹上华丽的一笔.它有着怎样的建馆思想?将对当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生哪些影响?沈榆为笔者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博物馆旨在展示工业设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不仅仅是怀旧,更重要的是启迪当代设计师的智慧.参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工业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从自己国家的经典设计中找寻灵感,延续文脉,提升产品附加值,德国大众甲壳虫轿车、日本的电饭煲均是推动他们创造出更新设计的成功案例.工业设计的理念还需要普及,所以作为科普基地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现除了为专业设计师提供了研究基地,同时也能起到普及工业设计知识的目的.”现如今每月接待近千人次参观,每周六、日开放,并由专人做讲解,同时由行业专家穿插作专场讲解.开馆以来已经邀请了科拉尼、喜多俊之等著名设计师来办展览,同时与德国驻沪领事馆、哥德学院合作举办了更新德国展,还举办了“下一秒”青年设计师展.

《解放日报》曾以《溯源中国工业设计,不仅仅是怀旧》为标题,以整版篇幅报道,东方卫视《创意天下》多次报道,大量专业杂志、网站报道该馆.

德国著名设计师科拉尼、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刘小康先生等行业专家对此作了高度评价.阿尔卡特设计总监和英特尔资深设计师都认为这是一个能催生当代设计师创新灵感的博物馆,来考察的企业参观了博物馆后坚定了入园的决心,为园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并迅速集聚了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中外工业设计相关产生链上的企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理事长盛赞此举为创意园区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创新不遗余力

近十年中,沈榆始终致力于国际设计间的交流,促成了德国驻沪领事馆、德国哥德学院合作举办的“更新德国”展,与瑞典驻沪领事馆合作举办了旨在宣传节能设计的“视觉电压”展,并引进了“创新72小时”等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忘记中国的设计师,特别是让上海设计师脱颖而出.

在上海经信委推举的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位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中,沈榆推介了他的母校成为其中之一,同时入选的个人还有工艺美校家具班校友,现任JWDA建筑设计公司副总裁的柴之清先生及同为校友的现任日本RIA设计公司中国总代表曹炜先生.另外,老校长朱孝岳老师也一并入选.

“我了解到除了创建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您还是今年的中国设计大展产品设计主题的总策划人,可以跟大家分享下此次设计大展的故事吗?”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设计取得了迅猛增长,设计产业覆盖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形体.中国设计大展的举办,将构建一个具有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展览平台,引领和促进中国设计的创新发展,汇集和展示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推动中国设计和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设计大展旨在‘鼓励中国设计创新,促进社会生活进步”’,沈榆说.

在沈榆负责的产品设计版块,他同其他两位策展人通过对本领域情况的细致调查与审慎研究,突破简单的以行业分类的原则,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确定了产品设计版块的主题:高端之路,重点展示设计在重大工程、科技转换与产业转型中的创新贡献与应用:品牌活力,重点展示设计在民族品牌流失的现实下的品牌重建与持续努力;传统转换,重点展示民族文化及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与价值拓展;协同创新,重点展示设计在着眼于未来的乡土重建、绿色生态与协同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集成创新”、“品牌重建”、“协同发展”,此次设计大展的关 键 词体现了沈榆对设计中传统与创新关系的一贯主张,即“创建与再生的关系,传统的创建与继承是再生的基础,再生是创建与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创建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再生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

沈榆有一个强烈和鲜明的观点:“世界设计文化不完全由西方人和日本人创造,随着中国设计师智慧逐步被外界认识,可以认定,中国的设计实践一定是人类设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共享西方的设计文化,我们也要充分展现自身的设计特色,让世界来共享成果.”

类似论文

2023中国“曙光杯”日用塑料工业设计大赛

(本刊讯)2011中国“曙光杯”日用塑料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颁奖仪式日前在浙江省温岭市举行 2011年6月至9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更新日期:2024-8-26 浏览量:109517 点赞量:24493

中国工业设计,下一站B2C

中国工业设计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产业,并逐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扶持,对于中国的工。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5539 点赞量:32975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设计师大谱系征集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创建于2010年9月,位于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3号楼,是我国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已成为上海市科普基地 中。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9613 点赞量:14213

发现中国工业设计

追溯:近代中国工业设计思想的起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清政府所谓“新政”&。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6459 点赞量:4426

中国工业4.0需要“再设计”

如何理解工业4 0?本人认为需要持超越、分析、再设计的三个态度 第一个态度是超越 工业4 0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学习借鉴。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7262 点赞量:3037

中国工业设计公司的专利运用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实力不断提升,产品仿制抄袭现象不断出现,工业设计公司创造的价值在传统设计服务模式下被大&。
更新日期:2024-2-11 浏览量:31787 点赞量:8077

未来中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摘 要工业设计作为我国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达270多所 可是近年我国工业设计人才。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44391 点赞量: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