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设计观念的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建筑观念的简要阐述和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国建筑设计观念演变过程中的缺失.并通过对当下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寻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历史定位,以求对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任务进行战略思考.

在当代语境中,何谓现代?何谓传统?在当代一片民族复兴的呼声下,更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寻找到当下的历史定位,才能正确的阐释它们.对西方现当代建筑观念的演变过程的研究,包括在建筑理论方面的学习,并要与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和实践总结联系起来考虑,以求对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任务进行战略思考.

中西方建筑的简要发展历程及比较

1.西方建筑设计观念的简要历程

沿着科技发展的脉络,西方建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渐进、演变、更替、转换的自我完善过程.工业时代初期,人们也同样陷入了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之中,工艺美术运动因挽回宁静的田园生活而产生,但毕竟违背了历史的潮流而昙花一现.其后,又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等,以建筑艺术为先导的艺术运动,使西方设计观念逐步的与工业社会的时代特征相融合.20世纪20-30年代,许多独立设计师,在“拯救众生”的价值取向下,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观念,进行了多样的探索.例如:由格罗皮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派就是旨在让设计为社会服务,坚持现代材料运用,现代技术的运用,强调通过建筑外表能够立即了解到建筑结构的必要性,坚持设计上诚实,坦率的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法古斯工厂大楼,采用玻璃幕墙,突出内部建造结构,消除所有装饰细节.

当时另一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塞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当然,还有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在他设计的建筑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从而将建筑设计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有机建筑“学派的代表赖特,又为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了过去着眼于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计的观念,为建筑学开辟了新的境界.总之,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使得西方建筑观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精神又催生出更为多样丰富的创造.

中国建筑设计观念的简要历程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延续性使建筑具有完善的价值体系.中国古建筑因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成为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从商周萌芽至盛清成熟,一共经历了三次发展,不断的充实和总结,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成就.而当代中国建筑,历经战争、政治运动、西方建筑思想的冲击再到高速变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历史似乎太过破碎,回顾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建筑在形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从建国初期梁思成与华揽洪之争;到80年代城市化进程迅猛袭来,85思潮的反思;再到当代,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已经塑造了中国绝大部分追求现代化的城市的面貌,设计师又陷入了“现代”与“传统”的两极对立之争,但这种争论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推进建筑设计观念的进步.


中西建筑观念历程的比较

对比中西方建筑观念发展历程,西方现当代建筑艺术是在延续的文化背景下,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有其渐进、演变、更替、转换的自我完善过程.有完善的建筑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经验;中国建筑观念的发展,除古代建筑外,现当代建筑艺术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化价值观,缺乏文化延续性,建筑设计观念始终没有创造性的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理论体系.

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历史定位及应持有的设计观念

多元文化背景下,在两极化的思维上,很自然的会产生所谓的“第三条路”想法――能不能把两极“结合”起来?中国的近现代化与西方不大一样,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废墟之上,我们的历史文化太过破碎,这就更加剧了情感与现实的矛盾.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产,可惜基于历史原因,对历史传承与理论总结、开拓明显不足.上世纪50年代以来直至,中国建筑设计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频繁的批判之后所造成的思想混乱与理论真空,至今仍然存在有后遗症;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一度与西方建筑在学术沟通上的中断,中国建筑界的许多人,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都缺乏全盘而贯通的了解,忽然又面对了所谓“现代建筑已经死亡”的尴尬局面,以及蜂拥而至的20世纪最后20年西方建筑理论领域中虽然驳杂却并不成熟的学派纷呈、莫衷一是的表面繁闹现象,使得中国建筑师,包括有才华的青年一代,一时间变得无所适从.近年来在建筑史学、建设实践方面虽然有可喜的发展,但还不能说对我们的理论建设起到了足够的影响.

当代许多建筑设计师,脱离历史背景,断章取义的复古,只能带来建筑设计观念的倒退,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衰退.例如:近几年的房地产泡沫,大量楼盘套用概念,模仿形式,这些只是销售策略的一部分,没能真正给大众创造有价值的生存空间,反而造成了及其恶劣的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现状看,中国经济虽位居世界第二,但科技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既无重大基础理论创立、也少有前沿科技的开拓、尖端科技极少,人民生活水准较低.

从当代艺术现状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倍受冲击;文化认同产生困境;传统文化后继乏人;而大批艺术家转而投入到,当代艺术中,例如: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观念艺术等.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变化、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重视传统文化、回归民族主义”这句口号光靠我们曾经对形式风格的追随,就变得太空泛.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民族主义.一个民族文化的复兴不会由个人意志转移,而是由在历史进程中是否有其真正的价值(创造性、先进性)决定.

我想当下中国设计师应该从西方20世纪20―30年代的设计实践中吸取经验,去学习西方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建立人文精神.在他们勇于创新的实践案例中去学习建筑空间的语汇、建筑技术、建筑对人的关怀.回到建筑的本质,立足当下社会的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现状,融入人文精神,建立自己的设计思想,深入的、具体的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95年后在国营设计院体系之外开始出现一些个人化、独立的 建筑实践.以张永和、刘家琨、董豫赣为代表的一组青年建筑师,通过一系列工作,包括通过媒体积极传播建筑理念,形成了一种新文化气候.

张永和出生在北京,对于四合院、胡同、老北京的城市空间有着自然的亲近感.张永和曾说起,当时设计公社时,正值北京房地产起飞之际,建筑风格紧跟欧美脚步,缺乏自己的语言,他要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从其拥挤的城市空间移植到古朴的大自然中来.然而,把四合院搬到山林间,面对着大自然,建筑再采取一种闭合的姿态显然就不那么合适了,于是土宅索性和山壁合抱,形成半自然半人工的庭院围合.围塑起来的中庭,柔和地淡化了自然与人造建筑间的分际.

土宅位于长城脚下公社12个别墅的制高点,墙体为中国西部常见的夯土墙,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力图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隔热隔音的功效使房屋冬暖夏凉.粗糙的墙面不加任何修饰,在室内陈设和装饰上也尽量做到简单和自然:凹凸不平的青砖,原木的横梁,甚至不得不用到的混凝土的材料也未加任何处理.在这里,张永和对传统的理解表露无疑,他从另一个层面上给我们阐释了建筑和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契合.

刘家琨出生在成都,他设计的胡慧姗纪念馆以灾区最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为原型,面积,体量,形态均近似于帐篷,外部红砖铺地,墙面采用民间最常用的抹灰砂浆,内部为女孩生前喜欢的粉红色,墙上布满女孩短促一生的遗物:照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等,她的一生没来得及给社会留下多少痕迹,她不是名人,只是个普通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里的纪念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宏大喧嚣,只是关于一个花季少女的追忆.从一个圆形天窗撒进的光线,使这个小小空间纯洁而娇艳――这个纪念馆,是为一个普通的女孩,也是为所有的普通生命――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刘家琨提出的建筑策略是“处理现实”.相对于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经典语言的“高技”手法,“低技”的理念面对现实.选择技术上的相对简易性,注重经济上的廉价可行,充分强调对古老的历史文明优势的发掘利用,扬长避短,力图通过令人信服的设计哲学和充足的智慧含量,以低造价和低技术手段营造高度的艺术质量,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由此探寻一条适用于经济落后但文明深厚的国家或地区的建筑策略.

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他的理论著作多过建筑实践,在他的清水会馆设计用中融入了对中国园林的确情有独钟,从此中汲取的养分,最朴实的材料和形式,追求丰富而有意境.

他们按照“常规”直接设计建筑,而不是宏大空洞的意识形态象征主义.踏实的去探寻自身所处的文化语境和建筑语言.这些尝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建筑的希望.

总结

勒.柯布西耶说:“建筑被传统的桎梏束缚着,风格只是一种谎言”.传统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固定的形象模式,而是需要很多人花大力气去深入、具体地阐释.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定位:从古代传统建筑到当代建筑,中间存在近一个世纪的断裂,而对传统的阐释,如果脱离历史性分析,往往会导致建筑师纯个人喜好的形式游戏.空洞的口号和一味的形式化追求,都无法帮我们实现,具有本土文化的创造性理念.只有找到历史定位、回归建筑本质,才能既借鉴西方建筑师勇于创新、注重人文化的精神,又关照到了本土文化.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类似论文

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7夏季版)

2007年的中国是“大事”不断的一年,它们的发生推动着中国文化思潮的波澜 历史上中国曾是建。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3967 点赞量:20950

中国建筑设计年度,中国建筑设计评价

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2016年5月 建筑专业:序号标准图类别项目名称编制内容主编单位完成日期备注标准图《综合医院建。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570 点赞量:34027

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23夏季版)

2009年夏季,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等 在2003年SARS事件后,可喜的是建筑设计领域中健。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1451 点赞量:28594

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23冬季版)

在2008年的冬季,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寒冬 全球金融最为强势的华尔街实践失败了,在这条著名į。
更新日期:2024-10-10 浏览量:130844 点赞量:28439

当代的建筑设计——别墅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不仅对住宅数量需求性增大,而且对住宅&。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2456 点赞量:18405

中国建筑设计六七年大事略记(一)

1949年5月22日北平市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 7月天津市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天津营造服务社 8月10日华北人民政府公路总局组建的。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1048 点赞量: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