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

摘 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不同国家的人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正是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跨文化现象才会产生.从跨文化视角下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翻译,旨在提高外国文学翻译的汉语水准.

关键字:跨文化外国文学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和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是人们用来抒发情感、丰富内心、传播信息的工具,它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着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文学是全球化的产物,它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将文化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更利于世界人民在跨文化艺术领域上的交流.近年来,大量的外国文学不断涌入我国,为了让大众更好地赏析外国文学,外国著作的翻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本土的语言把外国文学更加准确地翻译出来是各国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位世界著名语言学家曾指出:想要真正学习到语言,就必须要理解以及掌握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内涵.在我国,跨文化的文学翻译虽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对外国文学翻译的质量还是普遍不高.文学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语言艺术的认知,它需要充分地还原对方文学艺术中的民族思想和美感.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使文字表述的得体,又要使文化正确的传播,还要考虑到大众的审美,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跨文化阅读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西方,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都包含很多人生哲理和西方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下面几部文学著作,让我们在跨文化阅读的角度下对它们进行赏析.

在美国经典小说《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打开的巧克力是什么滋味的.中国观众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觉到有点疑惑,不明白为什么在此处要把人生比作巧克力.要了解这个比喻就要从西方文化入手,因为在西方一盒巧克力一般都是20块或者24块装,每一块巧克力的味道都不相同,酸甜苦辣都包含在其中,但是过去巧克力的包装上没有标志提示你所拿的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所以只能自己打开亲自品尝以后才能知道.这个比喻在《阿甘正传》中使用得极其恰当、形象,关于“巧克力滋味”这句名言也流传至今,传授给我们生活真正的含义.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先生的代表作品,这个故事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故事的情节简洁明了,描述了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在抓捕一条大鱼的过程中耗尽了力气,却又被迫投入到另一场和鲨鱼的搏斗之中,故事的结果是那条鲨鱼抢走了老人的大鱼,只给老人留下了大鱼空空的鱼骨.虽然老人的大鱼最终被鲨鱼抢走了,但是老人依靠自己坚忍不拔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保护了自己的生命,战胜了鲨鱼,同时也战胜了自己.这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在恶劣环境中仍然从容不迫、不可战胜的桑提亚哥老人的形象,它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是西方文化一直推崇的民族精神.

文学史上有很多文学著作是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作品要属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被束的普罗米修斯》了.埃斯库罗斯通过对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战斗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与强大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这与作者小时候经历过雅典贫民追求自由的斗争有很大的联系.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了宙斯的统治被推翻后的新世界的描述上.此部作品是雪莱在移居罗马以后创作的,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对人民无限制的压迫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不满,所以他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环境的无限向往.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哈姆雷特》是莎翁最有代表性的“四大悲剧”之一,这部文学作品取材于丹麦王子阿姆莱斯的真实故事,但莎士比亚却并非是第一个以阿姆莱斯为题材撰写故事的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理解也就大相径庭了,真是应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作品中的哈姆雷特一出现就是一副庄严肃穆的形象,这与哈姆雷特的原型阿姆莱斯王子阳光、快乐的形象截然相反.故事中由于哈姆雷特的父亲遭人陷害,所以他决定为亡父报仇,推翻新统治者克劳狄斯的政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他完成了心愿,自己也死在了毒剑之下.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实则是他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当时统治者的压迫所写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体现人文主义而闻名,在莎翁的笔下,中世纪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加耐人寻味的现实意义.

《一位经济家的》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杜兰的代表作,它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名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源于美国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些酒吧为了招揽生意,会给所有客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小薄饼,但是想要获得免费的午餐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买啤酒.人们为了讽刺当时的餐馆,才写下了这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杜兰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书名,就是为了教育人们不劳而获的索取是不存在的.

三、跨文化视角下文学作品汉语的翻译策略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直译,而是从审美的角度对于西方语言的再创作.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只有同时做到尊重西方特有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中,Shylock是一个唯利是图、黑心的小人,为了牟取利益总是出尔反尔.但是在许多现代西方小说中“Shylock”不能直接当作人名去翻译,而是要异译为“视钱如命的阴险小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允许回国,但前提是要自己写一份申请,申请必须在飞行员清醒的状态下才算数.飞行员在疯了的状态下还怎么保持清醒,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军规.现代西方小说常用“第22条军规”比喻人们处在矛盾中,无法解决困难,因此“第22条军规”也是需要异译的.

在《富兰克林自传》中出现过“Grindingwheel”这样一个词组,如果按照中文直译,则应该把它翻译做“砂轮”.但是综合考虑当时的语境,则 应该把它翻译成“上当”,这个词是从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小时候发生的一段趣事产生的.一天,小富兰克林在自家的农场转动砂轮磨东西,这个时候,过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对小富兰克林的砂轮技术赞不绝口,并让富兰克林帮他磨斧头.小富兰克林高兴坏了,他加快飞轮的转动,不一会就把斧头磨好了.斧头磨好后,小富兰克林满手是伤痕,而那个男人既没有表示感谢,也没有给他报酬,就消失了,富兰克林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在西方现代文学著作中,这个词常用来代指被骗、上当.

在《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Lifeasiftreadingoneggs.如果按照中文直译,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像踩在鸡蛋上一样.在西方如果你把它这样翻译,那么你就真的要闹笑话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形容一个人非常谨慎或者是所处的环境十分微妙的时候,常常会用“如履薄冰”这个成语.但是在西方,说一个人小心谨慎,则要用这句话.《阿甘正传》中的这句话应该被翻译成“生活如履薄冰”,用来比喻生活艰难、不容易.

结语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全球共同发展.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扎实的语言功底,并且用最恰当的语言去反映外国文化的内涵,用最准确的文学内容去引导和传播外国文化.了解外来文化的特点,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在为本土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融合.

类似论文

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

摘 要: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经过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 外国文学教学改。
更新日期:2024-12-9 浏览量:21868 点赞量:6111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外国作品教学的要求指出: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和审美体验,。
更新日期:2024-11-11 浏览量:141497 点赞量:30083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意识重树

摘 要:随着世界文学史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功能越来越广泛,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意识在文学的发展中更加明显 通。
更新日期:2024-7-18 浏览量:94693 点赞量:21025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中国作品外,还有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教学这些作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3697 点赞量: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