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视人五态乃治之”的临床意义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8-0629-01

中图分类号:R 221 文献标识码:C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小针解》进一步指出:“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所谓守神,即根据病人阴阳气血盛衰的不同及生命活动的综合状态施行针刺治疗.


不同的患者禀赋阴阳气血的偏多偏少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其突出表现为中医所说的气质类型.如《灵枢通天》云:“人有阴阳等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由此可知,祖国医学按阴阳学说把人的性格和气质分作5种类型,即所谓“五态之人”.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因其“筋骨气血各不等”,临床产生的针刺感应亦不相同.《灵枢行针》指出:“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如“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等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等此人颇有阴者”;阴阳和调之人,因其“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针已出而气独行者,“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数刺乃知之人,是因为“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针入而气逆者,“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上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可见,患者的阴阳气血不同,对针刺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临床上就应依据“五态”理论分辨患者的人格类型,并对他们的体质强弱、阴阳属性与神气的盛衰情况精思详察,借以判断内部脏腑气血的变化,并把它们作为针灸辨证施治的参考依据.所以,《灵枢通天》告诫医者:“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至于如何针对“五态之人”进行辨证治疗,《灵枢通天》中有明确的描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府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可见,不同人格特征及气质类型的人,其阴阳气血的多少各有特点,针刺过程中也就有不同的治疗要求.因此临床诊治疾病时,应遵循《内经》关于“五态之人”的理论,详审其有余与不足,并根据患者阴阳气血的内在变化情况而擅用针法,把“补虚泻实”作为治疗的原则.

(收稿日期:2007-04-02,马兰萍发稿)

类似论文

跟着《内经》学养生之

贺娟,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4868 点赞量:32818

《内经博议》考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内经博议》的作者罗美的生平,并对《内经博议》的版本情况、基本框架和内容作简要。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4989 点赞量:1974

《内经》肢体痹病因病机理

(黑山县小东镇姜玉宝中医诊所辽宁黑山121404)【摘 要 】《内经》论肢体痹病因重视风寒湿外感之邪而不忽视正气,而其关。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0909 点赞量:28141

《道德经》与个人修养

摘 要:老子的《道德经》蕴含深刻的哲理,对我国古代及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2483 点赞量: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