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评价经皮黄疸仪在新生儿科应用的意义.方法:产科所有新生儿从出生第1天至出院,1次/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分病理性黄疸组、生理性黄疸组和无黄疸组.结果:经皮黄疸仪诊断病理性黄疸灵敏度94.12%.结论:经皮黄疸仪对诊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关 键 词经皮黄疸测试仪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对病理性黄疸如果监测、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8%~9%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周小时总胆红素值于P95以上,如不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和治疗手段,这些新生儿有可能发展成胆红素脑病[1].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判断及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尽早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传统的肉眼观察有其局限性,静脉采血因其创伤性在动态观察中难以实施,现采用经皮黄疸仪对产科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新生儿176例.根据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分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及无黄疸组.病理性黄疸组34例,生理性黄疸组98例,无黄疸组44例.
测量方法:经皮胆红素测定,采用新生儿经皮黄疸仪.测量部位:前额部取两侧眉弓连线中点、胸部取两侧连线中点作为测量点,将已充足电的经皮黄疸仪探头分别垂直对准测量点,使探头与皮肤全面接触,不留空隙,向下按压探头,在仪器显示屏上即可显示读数.在新生儿安静状态下测定前额部、胸部两个测量点各测量1次,取其均值记录为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从新生儿出生第1天开始,1次/日,直至出院(平均住院8天).
判定标准:经皮胆红素(经皮黄疸仪)测定: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每天胆红素值上升85.5μmol/L;③任何时候足月儿测定值≥220.5μmol/L、早产儿测定值≥256.5μmol/L即判定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
结果
经皮黄疸仪诊断病理性黄疸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出生体重1500~2499g3例,2500~3999g29例,≥4000g2例;生理性黄疸组98例,男48例,女50例,出生体重1500~2499g0例,2500~3999g83例,≥4000g15例,无黄疸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出生体重1500~2499g0例,2500~3999g33例,≥4000g11例,经皮黄疸仪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经转院诊治确诊为病理性黄疸32例,2例误诊,无1例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生理性黄疸与无黄疸新生儿经门诊随访仅2例出现母乳性黄疸,余无1例发展为病理性黄疸.经皮黄疸仪诊断病理性黄疸灵敏度94.12%,误诊率5.89%,经皮胆红素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无黄疸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研究表明,8%~9%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周小时总胆红素值于P95以上,如不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和治疗手段,这些新生儿有可能发展成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9.1%~51%,其中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急性期50~70%死亡,幸存者75%~9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
经皮黄疸仪运用光纤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及数据处理进行经皮胆红素值测量,通过皮肤外表,快速、无痛测定出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相关的经皮黄疸值[4].而新生儿黄疸通常开始于头面部,随着TSB的上升,黄疸进展到下腹部,因此在同一TSB水平时,面部皮肤黄疸重于足部,根据皮肤黄疸的头尾规律,经皮胆红素监测比血清胆红素测定更能预测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并且在临床中也可免除反复采血给婴儿造成的痛苦,亦减轻了采血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困难.经皮胆红素测量方法简单,经济,快速,测量时间短,应用于临床筛查新生儿黄疸可行性强.通过经皮黄疸仪监测我院产科出生所有新生儿皮肤黄疸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经皮黄疸仪能很好的早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治提供依据,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操作简单,无创伤,家长乐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