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作者简介:张翼(1986-),男,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讲师.

张晋敏(1991-),女,甘肃武威人,西北民族大学2012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生.

摘 要: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同时,某些民族传统文化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增强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不单是要提高区域民族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关 键 词:民族文化;经济;关系

一、民族文化的结构与特点

(一)民族文化定义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因为公民对于社会政治和社会的参与,认为人的理智也需要加工,就像土地需要耕耘,于是文化被理解为培养公民政治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人的教养联系了起来.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下过定义,可谓层出不穷.克莱德洪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作过统计:自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

现代人类学家爱德华鼻祖泰勒是第一个界定文化概念的学者.他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他的定义影响重大且深远,时至今日国内外讨论文化的著作都要提到这一公认的最早的专业文化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Didpopenoe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一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查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万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此定义的前两句概括了泰勒的第一句,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象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

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或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目前,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宋原放主编《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17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狭义的文化则指依附于语言、文字、书籍、建筑物以及自然万物等载体得以显现的人们的世界观、价值取向、意识流动和精神气蕴等.文化具有民族特征,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可以构成民族文化的形式.由此,民族文化指的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民族文化的结构

民族文化或者文化的结构有二元结构说、三元结构说、四元结构说和多种要素说.

二元结构说源于前苏联学术界,认为文化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少数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及其创造方式.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用脑力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除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划分外,还有“显在文化”和“潜在文化”、“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硬文化”和“化”的区分.

三元说.DAvid总结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1)语言和符号.(2)规范准则,对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怎样思想、感觉和行动作出的解释,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3)物质文化,实际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它反映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包括机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目前,通常是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实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的几类.

四元结构说.英国人类学家马凌诺斯基在著作《文化论》中,把文化划分为四个方面:(1)物质文化;(2)精神文化;(3)语言;(4)社会组织.除此以外,还有“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划分法.

多要素说.代表性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他在著作《文化变迁》中,从文化功能与文化起源相结合的角度,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然后把非物质文化划分为宗教、艺术一类的精神文化和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习俗一类调适文化.

(三)民族文化的特点

主要是:(1)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接受的共同标准;(2)差异性.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会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龄、职业、阶级等之间也存在着亚文化的差异;(3)后天性.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从这一角度看,非人的灵长目动物也有各种文化行为的能力,但是这些文化行为只是单向的文化表现如吃白蚁的方式警戒的呼喊声等.这和人类社会中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相比较仅显得有些微不足道;(4)象征性.文化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现方式如图像(如图腾旗帜)肢体动作(如握手、吐舌)行为解读(送礼)等.整个文化体系是透过庞大无比的象征体系深植在人类的思维之中,人们也透过这套象征符号体系理解解读呈现在眼前的中种种事物;(5)适应性.指的是文化能够适应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6)普遍性.不同民族群体所具有的饿多样的、特殊的文化内容往往是用普遍性的框架组织起来的,不同文化在终极价值和一般性约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二、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一般地讲,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反过来又对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既有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因素,也有与经济发展相矛盾冲突的因素.下面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民族文化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1.民族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

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生产力越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从这个角度说,今后的经济是文化经济.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如果少数民族在文化问题上变得自觉了,并且把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结合好,可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只能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发达的经济而没有先进的民族文化,并非真正的强大;如果只谈经济,不谈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

2.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竞争力密切相关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所& #20135;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不仅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增强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不单是要提高区域民族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3.区域文化对区域竞争力具有“乘数效应”

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理论研究表明,区域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文化因素的支持;反过来,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而且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可以兼容并蓄,产生文化乘数效应,从而促进特定区域生产力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以孔孟儒家积极入世、崇尚进取为特征的齐鲁文化,因历史上商贾云集、重商遗风远扬的江浙文化,以20世纪20至40年代金融意识为底蕴的海派文化,善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岭南文化,以及长于经济形势分析、政治嗅觉灵敏的京派文化等,都对其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文化源动力,致使中国东南部及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与西北地区尤其是内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民族文化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1.传统文化对于经济开发的障碍

对于民族经济的欠发达现实,在一段时期里人们习惯于将其归咎于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差诸如此类的原因.的确,民族经济之所以落后,这些都是原因,甚至是很重要的原因.然而好比是说“经济落后”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一样,本身是不合逻辑的!如果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拓展到经济以外,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民族经济欠发达的原因,则有可能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们打开一个认识民族经济发展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我们可以尽可能客观地面对民族经济发展的现实.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的不适,往往会导致行为的不适,其结果是人的经济行为偏离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则.由此,在民族经济欠发达问题上,我们的讨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经济现象上.尽管对于这些现象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而应当透过这些经济现象,去探讨导致民族经济欠发达的文化原因.民族经济的发展,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的自觉调适,则政府的所有这些努力都只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西北民族文化对于经济开发的障碍作用

总体上讲,西部民族地区在文化方面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其实质是一种惰性文化.由于历史沉淀和累积效应的作用,这种以为核心、富有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包括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重义轻利的价值标准、谦恭和顺的人生哲学、求稳求同的思维方式、知足常乐的文化心态,已经深深地根植于西北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西部民族地区随处可见的听天由命、消极无为的处世观,安于现状、好逸恶劳的幸福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死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等、靠、要的度日观,畏难怕险、墨守成规的工作观,喝酒的娱乐观就是这种世俗性文化在日常行为选择中的真实显现.西北民族地区文化和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于它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是:

(1)多元性和差异性.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隐性影响因素.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助于市场经济文明的形成、发育和成长,反之则会阻碍农耕、游牧文明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社会的顺利转型.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经济、历史、社会等条件不同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异,西部民族地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并且决定了本地区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居民在价值取向、创业精神、竞争意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待市场化改革的态度等方面必然有较大差异,因而与东部相比,在市场文明的进程中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适应性也将因所属文化圈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作用和程度也相异.

(2)逆市场性.西北民族地区所有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藏传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结合而成的文化体系,是草原游牧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产物,其核心观念和主体意识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与此相适应其价值观、财富观、就业观、生产生活方式、一种高度束缚下追求未来生活即“来世”的理想生活模式,同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准则相矛盾和相抵触,因而使该区域与东部地区相比,在发展中面临更大的阻力和障碍,致使该区域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市场化进程仍然很慢.如:市场经济提倡“经济人”,把人看成是经济利益的主体,认为追求财富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该文化则提倡“道德人”,把创造财富视为小人之举,从而压抑了冒险创业与从事商业的社会精神;市场经济提倡自律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而该文化则提倡“平均主义”和贬低逐利行为;市场经济提倡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制,而该文化则提倡血缘宗亲的家族中心论,表现为人们呼唤“青天”,崇拜权威,希望“家长式”人物拯救社会市场经济注重法理,而该文化讲求感情,情大于法,少独立,少理性;尤其是游牧民族“无恒产,无恒信”的经济关系,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文明的契约精神和与信用交易相适应的现代主流文化.(3)保守性和封闭性.西北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等因素造成文化传统呈现出明显的封闭狭隘特征,传统农业社会、农耕文明气息浓郁悠久,尤其是该地区黄土高原板结性质的黄土文化、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生”的文化,有很强的内聚力,总是企图把新的文化意识、异质文化和对立思想纳入到固有的文化中去,使外来文化在与其融合中失去原有的特征.并且由于复杂的文化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成分,根本上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时面临更大障碍,很容易以民族纠纷和宗教纠纷等形式再现出来.加之计划经济的外在动力,使这种文化的排他性、封闭性进一步强化,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封闭落后的思维定势,进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局限在文字上,从实际出发和变通很少,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社会文化创新,不能在文化转体和吸取异质文化中适合自己的精华部分,难于摆脱文化传统的羁绊.

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十分关键,它是决定减缓或加速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否合理的根基.如果脱离对该地区文化基础之分析,任何一种经济改革和政策都将不能从根本上使其发展差距得到彻底解决;同时,若把西北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目标问题与其文化因素分析相脱离,也将最终要以失败而告终.


综上所述,文化发展及因素分析是拉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深层原因.须在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优势和进步性的基础上,将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现代工业主流文化逐渐纳入和融合到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之中,并将其文化进行重构.只有实现使其成为极富世界性、多元性和先进性的开放文化体系,西北民族经济开发才会呈现为整个社会的整体协调运行,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持久的文化源动力和支撑加速力.(作者单位:1.甘肃省广播电视学校;2.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93;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

[4]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

[5]吕俊彪《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文化调适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6]廖伯琴《传统科技与民族现代化》,《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

类似论文

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 要:全球化是一个涵盖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整体进程,这三个进程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经济全球。
更新日期:2024-8-10 浏览量:106543 点赞量:23615

民族文化传播与高师油画教学之间关系刍议

摘 要 :高师油画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油画事业民族特色的发展;在高师油画教学中,应积极๢。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3144 点赞量:4949

我国文艺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文化汇聚的、分享多元文化的一个国家 中国在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0633 点赞量:5885

外语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摘 要:不管世界上哪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意识,并且很好。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2950 点赞量:28938

舟山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互动关系

摘 要:文章在探讨舟山海洋文化的内涵、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舟山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良性。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3723 点赞量:4618

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摘 要 ] 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和经济总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然而,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1059 点赞量:1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