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不能只做小学教育的“嫁衣”

摘 要:当前国内外诸多学前教育研究均表明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方式,不宜只为上学做准备而被过早灌输学科知识,更不应提前将学前教育“小学化”,但社会压力与期待依旧蔓延在学前教育领域.本文从科学学前教育观阐述,学前教育特点分析,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前教育内容制度比较,以及幼儿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纠正现阶段公众存在的错误学前教育观,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入学准备”,希望还给孩子们童真有趣、健康活泼的童年.

关 键 词:全美幼教协会学前教育观入学准备

早在2011年,我国教育部就已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文要求“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并“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纵观国内外众多项目和课题的研究结果,无一例外都证明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大脑的开发、兴趣思维的发展、习惯性格的养成,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前教育阶段,便要为孩子上小学做知识储备,忙不急地将未来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提前教授或者灌输给学前儿童.

当前很多地区各级幼儿园和幼教机构中,学前教育几乎被小学教育重塑吞并,尽管拥有着丰富活泼、生动有趣的各种教育形式,却被过分强调的奥数、珠心算、英语、中文写作等枯燥晦涩的教育内容改变味道.学前教育已然成为小学教育的“华美嫁衣”,“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还有很多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带着孩子奔波在报班和培训的路上[1],为的是让孩子捧着华丽丽的知识储备站在小学教育的门口,认为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是大错特错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事实上这样爱子心切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奏效呢?结果是否定的.先说生硬的学习时间挤占了本该属于童年的游戏活动和童趣时间,在孩子们幼小的精神世界里必然会缺失很多欢乐;再说对早期儿童而言,可塑性和变化性很大,一次两次的作业或者测试结果根本预言不起孩子的任何未来[2].

我们一直倡导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促进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而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是反复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3].美国社会公认的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幼儿教育团体――全美幼教协会于1987年公布的《与0到8岁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实践》,指出即使是婴儿和学步儿,也已经开始通过游戏等来发展一些学科的基础能力,但如果脱离情境来教授一系列具体的知识和能力时,这种学习显然是不适宜幼儿的活动[4].学前教育本身是一种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它有自身的教育主客体、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独特的阶段特点.因此,无论是从国内外文化政策引导层面还是尊重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方面,或是从学前教育自身的教育体系来说,学前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尊重学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家园共建,在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学习、乐学习的种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而不是提前灌输知识,成为小学教育的“嫁衣”.

一、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尊重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家园共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就是要我们热爱尊重每个儿童,保证多样化、儿童化的教学思路,对儿童实现全面的教育,并争取家庭的配合[5].我一直坚信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在童年可以学习非常多的东西,但是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水平,通过富有参与性和操作性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决定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发展轨迹[6],这就需要我们要积极地对家长施加影响,让家长了解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帮助他们的孩子,帮助他们掌握最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教育方式,让每个家庭的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万种可能.

二、尊重学前教育事业的独特性,在保持学前教育独特性的前提下与初等教育有效合作,适当为小学做好准备.

我认为学前教育不应只做小学教育的“嫁衣”,并不是要在二者之间辟一道鸿沟,不相往来,而是希望学前教育教师和家长们不要过早要求孩子接受不符合他们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知识和任务.学前教育后续即小学教育,如果完全割裂两者的联系,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全美幼教协会在《好的学前班课堂的十个标志》中呼吁建立发展适宜性学前班教育的政策,并指出“学前班为小学做好准备并不意味着用学业来代替游戏时间,也不意味着要求儿童掌握一年级的学习技能或者用标准化的测试来评估儿童的成功”[7].学前教育分大中小班,尊重学前教育的特点,中小班应该做到保育教育相结合,选择游戏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大班阶段可以在游戏活动之外,与小学教育有效合作,为儿童未来步入小学做适当的入学准备,但这种准备绝不是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方面的幼小接轨,更多的是指帮助儿童达到适合他们当前身心年龄的发展水平和未来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状态[8],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适应并喜欢未来的小学教育生活.

三、学前教师应认真审视自身角色,致力提高教育能力和评价能力,综合提升作为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能在考虑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主动介入学习和游戏活动,并在过程中与儿童进行可持续的对话交流,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儿童的思考和学习可以更深入[9].并能努力完成与学生高质量的互动,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快速做出反应,在儿童出现不适或压力时,提供给他们减压的活动,适时鼓励发展幼儿的自尊、自控和接纳[10].既能根据儿童的变化设计出综合有效的课程计划与教学策略,又能综合幼儿在园内表现、幼儿的成长记录(儿童的作品)、教学总结方案等因素科学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11].

事实上,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主要方式是游戏和各种有趣有操作性的文化和活动项目,这个时期对孩子而言,学前教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爱学习并且乐于学习的行为习惯,这样才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学前教育研究,2014.1.

[7]张瑞瑞.当代美国早期保育与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2012.3.


[8]刘焱,宋妍萍.澳大利亚儿童入学研究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1.

[9]员春蕊,王小英.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性质、内容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4.5.

[10]张家政,杨晓萍.美国DAP方案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11]邱淞,潘黎等.21世纪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演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4.6.

类似论文

如何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趋向过渡

摘 要:从幼教实践与社会观察中发现,无论在任务目标、内容要求还是形式方法上,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4953 点赞量:21471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困扰小学起始教学的典型问题,儿童从学前教育迈入义务教育门槛,从非约束型教育过渡到相对约束型。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1562 点赞量:28351

学前教育不等于小学教育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时期各种能力习惯的学习对其后续发。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1198 点赞量:28059

关于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探究

摘 要: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并被他们视为是孩。
更新日期:2024-10-28 浏览量:134823 点赞量:29799

关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性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幼入小教育衔接性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培养入学意识,缩小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分析得。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4627 点赞量:31343

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素质教育的推进者

为了顺应改革发展的时代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更新日期:2024-4-8 浏览量:12679 点赞量:4499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方法

【摘 要】学前教育要按照幼儿生长和成长规律来办,在幼儿园办学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个性和发展天性,坚持游戏教学,培养幼儿į。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18634 点赞量: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