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当前高校的公共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兴趣无疑在美术课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高校;美术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217-01

社会科学没有永恒不变的通则,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应该是发展的美术教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同而来的教育以及意识形态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公共基础教育中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教学策略,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刺激受众创造性的直觉思维,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作为艺术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简单的模仿和复古.在高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创造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作用不容否认.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在受教育者的行动中形成了固定的心理定式,就很容易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就达到了我们实施新型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如何引起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兴趣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未知领域的指向性关注.对客观世界全然不知是茫然,全然所知是圣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兴趣的诱因有很多,比如艳丽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多变的风格、迷人的肌理,以及作品背后动人的故事等等,但归根结底,这些诱因都是来自一个地方――作品.因而在公共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的经典魅力,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接受者,这两者对于兴趣的产生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从师生二元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于实施高校美术兴趣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于学生来讲:通过观察和欣赏激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唤起创造美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有时大家更愿意称她为《断臂维纳斯》.这件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知识学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应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脸部呈现的是宁静美,亭亭玉立的身材呈现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曲线美,失去双臂而产生的又是一种残缺美.如果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据说发现时有一只拿苹果的手,后来不知去向),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女神失去双臂,失去了金苹果,等于失去了女神的身份,使她变成了一个抽象身份的女人.她的神话性被减弱了,距离感没有了,而审美性和象征性却被加强了.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女神的威仪,而是一种女性的魅力,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人性的美.

《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酥的故事,画面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切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酥处于画面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酥左右,并用12人的不同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把抨击伪美颂扬善美的主题,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除此以外,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化中十分忌讳的数字“13”,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也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这幅画中恰好有13个人物,而其中一个便是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永远遭人唾弃.正因为如此,“13”在西方国家一直被看做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画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会更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特有的情节性,比如静物、风景,或是山水、花鸟,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特有的“情节”入手,即从介绍有关作品的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特定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例如后印象主义画派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中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但若从艺术价值去分析作品内容: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而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在纪念梵高逝世100周年的热潮中,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被日本纸业大王斋藤英高所抢购.同样可以引起对作品的关注和兴趣,此时教师再介绍作家作品,学生会更乐意接受.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对于梵高来说,向日葵是表现他思想感情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了.

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优化教学内容,即对教材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进而转变成一套带有自己教学风格的“个人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优化教学结构.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比较枯燥.若采取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纠正,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

四 、优化教具.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幻灯、录像等多媒体影音视听手段的运用,以形式新颖,清楚直观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运用音乐艺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使之在绘画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更高的提高作画水平.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总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多种有趣的事物吸引受教育者去观察,使他们不断的对多种事物感兴趣,克服对一两种事物感兴趣的习惯,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广泛的好奇心.多看才能多想,多看多想才能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大发展,而且是任何伟大的艺术创造所必须的.

类似论文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改革

[摘 要]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努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公共美术。
更新日期:2024-4-13 浏览量:56509 点赞量:13090

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计

理工科大学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教育沿袭苏联的办学模式,设立了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体制 尽管,现在全国各大理工科。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9873 点赞量:5868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学生型思维培养

摘 要: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感性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并且大学。
更新日期:2024-7-26 浏览量:96211 点赞量:21515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探究

摘 要:近十年来,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困境,一是有些。
更新日期:2024-8-3 浏览量:16228 点赞量:4996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改革

摘 要: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是推进各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公共美术教育一般都采用多媒体课程美术鉴赏的形式来进行授。
更新日期:2024-10-18 浏览量:130878 点赞量:2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