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广播人物专访的采写技巧

在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热潮下,两岸经贸、人员往来频繁,两岸热点不断、事件纷繁.两岸关系热络的核心是人,关注的核心也是人,因此对台宣传报道始终要以人物为中心.与一般访问不同,对台人物专访强调的是“三专”,即政策的专、人物的专和诉求方式的专.“政策的专”是因为对台工作牵涉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必须严格坚守国家对台政策口径,这要求记者必须具备很好的政策素养,采访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对台政策;“人物的专”是因为采访对象一定要符合“台胞”这一特定的身份,采访制作的诉求对象也是针对台胞这一特定群体;“诉求方式的专”要求对台记者采访台胞必须注意采取台胞能够接受的采访方式,尽量靠近他们的语言,贴近他们的表述方式,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要观念先行,变成空洞的说教式采访.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

政策准备.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对台广播的人物专访涉及的采访对象都是台湾同胞,如果记者不能及时地了解掌握对台政策,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政策上的纰漏,导致采访对象心生反感,使采访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台湾同胞进行采访时,记者一定要有政策敏感性,在采访之前要先学习相应的对台方针政策,做到心中有数.


知识准备.确定采访对象之后,记者要开始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围绕采访对象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所透露出的信息,对其从事的行业、理念、性格特征进行梳理.一般情况下记者可以查找一些与这个行业相关的资料,为的是在采访的时候能用内行话提问.因为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除了解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行业信息之外,还应该掌握包括其家庭状况、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采访过程中包含这些信息的提问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话题准备.话题准备是采访前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在明确了采访人物及事件,清楚了采访目的、角度,搜集了大量相关材料,熟悉和研究了采访对象的基础上,对即将进行的采访的一种更详细、更系统的计划安排.话题准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确定采访的中心话题和要达到的目的,这就使采访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避免东拉西扯,分散主题.二是设计采访的问题,寻找采访突破口.三是要求采访对象提供相关的资料,以便更详细地了解新闻事实,补充提问之前没有涉及的问题,并获得相关的数据等.充分的话题准备可以让我们在采访时条理更加清晰.

采访中的运筹帷幄

采访时的对话是双向互动,不可能照本宣科前期准备好的文案,要学会倾听,要善于捕捉其话语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根据有价值的信息继续追问.采访对象在交流时透露出的新信息往往会成为节目的亮点,只有倾听,才能发现细微之处,才能标新立异.在访谈过程中,记者听什么,怎么听?

首先,要捕捉话题的信息点.采访对象所说的话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可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记者不可能完全记住.但是记者一定要记住其中透露出某些信息和显示兴趣、情绪的关 键 词,透过关 键 词,记者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如果能在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或感想中加入对方所说过的关键内容,记者就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所说的话得到认同,感受到鼓励.在采访台湾籍人大代表范增胜时,这位80年代就举家回到祖国大陆的老台胞在提到自己的经历时长叹了一句:“作为一名台湾同胞,我最感欣慰的就是我和大陆同胞共同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于是记者迅速判断出这句话应该是这次访谈的点睛之语,而“见证”二字无疑是最有分量、最有故事的.于是在记者追问下,范老非常高兴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见证的,从一抽屉的粮票开始,到各种票证的废止,从外汇极度的缺乏,到现在外汇储备达到几万亿美元.范老的话让节目有了深度,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记者对范老话中信息点的捕捉.

其次,找到重点,提出观点.采访时,记者必须忽略采访对象话语中无关紧要的细节,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想说的重点和主要的想法上,并且在心中熟记这些重点和想法.暗中回顾并整理出线索,也可以帮助记者继续提出问题,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记者的思维要走在参与者和受众的前面,在“听”的过程中一是要迅速对信息作出判断;二是要对其话语内容走向进行预测;三是要在瞬间制定自己的语言对策,是继续追问,还是就此打住,或转换角度,继续话题.

第三,“察言观色”的听.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心记,还要用眼睛看.很多采访对象内心最柔软的东西往往是通过他的神态展现出来的.在采访第二代台商陈佩瑜时,笔者发现她其实不想继承家族企业,但是父命难违,因此在谈到自己的父亲时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可是当她谈到自己父亲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工厂工作的时候眼圈红了.看到这一幕,笔者知道年长的父亲一定是她内心最柔弱复杂的牵挂,于是便抓住这一信息,很直接地问,“在谈到父亲年龄的时候,我看到你的眼圈红了,为什么?”她流泪了,说出了自己内心对父亲敬畏之外的那份深深的父女之爱.

采访后的谋篇布局

因为对台广播的性质,记者在选择台胞采访对象时,一般都会选择能够反映两岸亲情或祖国为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帮助的案例,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一系列的访问素材来突显这一主题.

一是主题式结构,即将人物专访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各个主题相对独立,在同一个主题里,相关材料集中使用,然后进入下一主题.在采访台胞刘振泽老人时,笔者就用了这种主题式结构.刘振泽老人七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厦门,由于海峡两岸的历史变故无法回到台湾.为了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刘老多年来一直在台盟宣传处为台湾同胞服务.笔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刘老服务台胞、刘老思念故乡、刘老回到故乡这样几个小的主题来突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是时间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往往从现在的状态开始,追溯过去,重新回到现在,最后再谈未来,用时间把访问来的素材串起来.很多台商故事的采访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比如其目前的事业是什么样的,过去是如何奋斗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对于未来有哪些展望和计划等.这种时间框架结构故事性比较强,适合于传记式的报道模式.

在写作的具体细节上,记者应该注意对采访对象的语言做一些必要的选择和谨慎的加工,应该注意采访对象话语的精练,要把那些重要、深刻、清楚、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语言传播出去.在写作į 40;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广播的画面感,也就是采访现场的内容.

(作者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类似论文

人物专访中的节目主持技巧

对于靠声音魅力赢得听众的广播而言,人物专访节目具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是开放式、口语化的直播方式与正儿八经。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6985 点赞量:2973

电视专题人物专访技巧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大幅度增加,电视专题人物专访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类型,一直备受瞩目 在电视。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2798 点赞量:20184

人物专访:多派唐卡创始人

鲍贝:1972年出生于浙江象山,现居杭州 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爱是独自缠绵》、《伤口&。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3406 点赞量:4178

电视人物专访节目的策划

【摘 要】电视人物专访节目按照入手点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类——以人物为入手点,以事件为入。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1692 点赞量:30215

香港创意工业代表人物专访

“设计工业不是艺术,它一定有需求,无论是为了服务,还是为了产品增值而诞生,它本身有它的商业价值,有着推动商业。
更新日期:2024-10-16 浏览量:130485 点赞量:28043

柏生人物专访的艺术技巧

柏生是《人民日报》以写人物专访著名的女记者 在她3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中,专访是她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读者最。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8230 点赞量:25421

人物专访的问题组织技巧

【摘 要】肯梅茨勒在对采访过程步骤的划分中非常重视访谈中主持人对访谈进程的情感调控能力,并道出了问题组织与情感调控之间&。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11012 点赞量: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