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

【摘 要 】1999年,黑龙江电视台新开《新闻夜航》专栏,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栏目现身,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等新闻栏目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开启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独秀时代.如今,已走过十个年头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秉承“三贴近”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与此同时,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和行为职能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课题.

【关 键 词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26-2.5

一、民生新闻:理念与态度的独立追求

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而是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范式.

(一)“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当下,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过分猎奇、低俗不堪,既丧失了自身的新闻特性,更是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平民立场为切入点,透露出一种人文情怀.其核心理念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是“三贴近”原则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贯彻和体现,得到了政府整体意识形态宣传导向强有力的支持,是社会主义政治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新闻传播在特定时代的特殊现象.

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以民为本”和倡导公共意见表达的积极因素,从最简单的百姓生活中提炼出反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脉搏的动向,从而推动社会改良,目前出现的极力回归新闻特性却又在背离新闻特性的价值理念亟待矫正.民生新闻强调审美,摒弃繁琐低俗,其本质在于用思想讲述故事,用精神抚慰心灵,以人文关怀的彰显来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应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注重信息的主流取向、情感的深层抚慰和意义的理性启发来全面实现民本理念,最终发挥出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二)“贴近民生”的独立关照态度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两者的显著区别主要在于,社会新闻更多地从传播的角度播报,而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中心的角度播报,更多地体现了民生的视野、平民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民生新闻是中国当代语境下催生的中国特色词汇,而公共新闻是美国的新闻学者结合美国的新闻实践提出的,它的主旨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题材的关注,提高公众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公共新闻的概念与民生新闻并不冲突,民生新闻是关怀民众,情为民所系,公共新闻则是尊重公民作用,想办法提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中的能力.在中国,民生新闻不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而是一种观照新闻的角度和在选材上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突破,其代表了一种态度,表现出了一种新闻立场,即一种独立的、特色的选取新闻的角度.

二、民生新闻:内涵与形式的双重提升

内涵和形式作为民生新闻的两张王牌,是其发展创新的根本立足点,处在发展期的民生新闻不仅要拓展报道领域,强化新闻策划,更要创新报道形式,凸显特色风格.

(一)“大民生”与“小民生”并举,服务性与引导性并重

作为一种有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点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逐渐由向民间发生转变,在做好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宣传,解释政策和决策出台的背景和依据,做好“大民生”的前提下,涉及民生的释疑和服务性的深度报道,加强“小民生”的贴近性和亲和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提升新闻题材的思想性.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对电视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栏目特征也应表现出多元取向,构建栏目特色,提高栏目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其二,拓展内容选题的报道领域.将“大民生”和“小民生”进行有机地融合,所谓“大民生”,就是要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和诠释“国计”.把关注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关注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民生新闻呈现多视角性、多层次性,从而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所谓“小民生”,就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类关注性的报道,可以为百姓的生活提供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通过报道普通人、普通事,反映当今老百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风貌、新追求,展现普通人的真善美.

其三,强化新闻主题策划.民生新闻不能把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记录民众的日常生活混为一谈,在民众的日常琐事中淹没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善于从小事出发,以小见大,进行新闻策划,引导观众的视线,形成某一关注热点,这个热点是从公众中获得并且本来就是隐性存在的.这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必要手段,也是民生新闻突破日复一日百姓琐事报道模式,形成收视亮点的重要途径.

(二)从文化精英到普通大众,从参与意识到公共意识

电视民生新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市民话语的体现.它放弃了过去传统新闻的全能全知式的视角,从过去的第三人称式的新闻叙述行进为第二人称式的采访式叙述.这种转换使它可以摆脱传统的叙述角度带来的宏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与尴尬.

民生新闻在表达方式和叙述结构中实现了话语权的下移——由文化精英到普通大众,彰显民生新闻的大众价值取向和草根情节.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者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不同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在把握住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节目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百姓的话语权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维护. 采编人员站在受众立场上,将话语权交给受众,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以平民的视角、白描的手法进行报道,使其产生共鸣并与栏目形成心灵的互动,百姓从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新闻信息的主动讲述者的转变,实际上是对传统“传者——受者”传播模式的颠覆.与此同时,每个个体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各种观点又相互冲击碰撞,形成话语空间的多元属性,而主持人的作用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百姓观点的表述者和多元话语顺畅交流的组织者.在这种角色转换和模式颠覆中,百姓提升了自我的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目制作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来,从而实现了栏目操作的良性互动.

因此,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路线与风格实际上是一种市民文化的体现.它借都市化的题材完成了民间化的价值取向,促使媒体的姿态由“传播”转为“服务”,以真情、、实情的传播理念真正实现“三贴近”的价值取向.

三、民生新闻:技术与功能的多维互动

当前新媒体和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民生新闻这种突发性强、时效性高的报道形式在传播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但其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仍显不足.探索引进电视媒体新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构建城市全面微波网和便携式SNG,做到每天处于巡视状态,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发回直播室.争取提供多终端的可视手机电视、视频新闻网站和调频广播,构建一个多终端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实现多终端节目运营,使民生新闻栏目运营最大化,最终实现新闻编排组合式、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播报口语式、新闻采制直播式的流水线形式.

直播技术的普及,将有效缩短新闻与观众的时差,还原新闻的原生态,吸引更多的关注.SNG卫星直播车的应用,从即时发生的本埠新闻,到异地重大新闻的远程传送,到媒体活动的联动报道,再到多媒体的跨区域协作,真正把直播变成了一种常态.这种常态直播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新闻的时效性达到了极致,使新闻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十分有利于民生新闻即时性、动态性、移动性的制播特点.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利用新媒体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扩大自身的受众群和影响力.对政府和民众而言,一方面使政府逐步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惯性思维,让政府更愿意通过媒体引导民意、了解民意、疏解民困,另一方面使民众作为“社会一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能够更自觉地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四、民生新闻:品牌与品格的培养建设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在不断摸索尝试中已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完成了起步期的成长,其中,一些栏目已成为当地甚至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但如何延长栏目的成熟期,在稳固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是品牌栏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栏目进入品牌成熟期的建设过程中,受众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审美疲劳,此时,适时改版便显得尤为重要.以《零距离》的改版升级为代表,作为江苏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民生栏目之一,《零距离》的改版适当弱化了地域性,在内容选取上,旨在成为大区域的信息集结和发散平台,内容输入和输出的网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电视媒体中的内容可以来自新媒体,同时电视媒体制作的内容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返回到新媒体中去.《零距离》的改版体现了宣传、市场和社会的要求.因为信息社会的特点,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再因区域限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电视媒体既可以进行本地运营,也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跨区域运营.


电视民生新闻方兴未艾,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它改变了固有的新闻模式,实行个性化、开放式的直播和长时间的杂志化编排;在传播理念层面,以平民化视角关照平民生活,实现了从精英到平民的回归,在审美层面,重视地方本土文化,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框架下准确定位,以富有地方色彩的平民视角反映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并投以深厚的民生关怀,注重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其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此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将以进一步打造品牌栏目为目标,保持“第一时间”,强化“第一现场”,满足观众“第一需要”,实现信息报道“第一水平”.在抨击落后、揭露问题,反映社情民意的同时,弘扬社会正义,倡导优秀文化和正确价值观,民生新闻在继续坚持为民请命、视舆论监督为己责的基础上,要大力强化其“理性”和“建设性”的品格.

现阶段民生新闻的转型,应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激发公众参与社会讨论、推动议程设置、培养公民意识为目标,实现目标受众从“市民”到“公民”的提升,而不应把自身的主要使命界定为以议程建构直接推动政治的发展.民生新闻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和谐、活跃的社会公共领域,汇聚民意,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8).

[2]黄勇.论新中国六十年广播电视的发展道路[J].现代传播,2009(6).

【作者简介】李修飞:即墨市广播电视中心,记者. 邵文良:即墨市广播电视中心,记者.

类似论文

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摘 要 笔者以唐山电视台《直播50分》栏目为例就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 键 词 民生;新闻节目;。
更新日期:2024-6-17 浏览量:81463 点赞量:18091

做好电视话类新闻采访

随着电视新闻体裁的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节目形式,这种形式在新闻报道。
更新日期:2024-4-17 浏览量:56015 点赞量:12669

如何写好社会民生类新闻

摘 要 :民生新闻的出现给传统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报纸增添了新鲜的色彩,让新闻报道向人本、民本回归,并开创了许多的新闻。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29885 点赞量:27846

省级电视民生新闻受众定位刍议

【摘 要】本文试以省级电视台湖北经视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视直播》为例,探讨其受众定位模糊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3781 点赞量:20819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电视新闻的编排,就是把新闻节目依据价值的大小和观众对新闻接受的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按新闻规律合理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节目。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9048 点赞量:5424

电视民生新闻与农村市场

【摘 要】现在我国电视的主要的弊端是农民话语权的缺失 本文探讨电视民生新闻中农民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原因 提出。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19708 点赞量:5427

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与娱乐元素相结合,以获取稀缺的注意力资源,电视媒体表现得尤为明。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11330 点赞量: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