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背后的心理问题

――投机心理

新闻回放:

2004年的某一次体育彩票,500万元特等奖正好与张先生家的后7位相同.每次都要买上一注自家的张先生这次却没买,眼睁睁看着别人拿走了500万巨奖,张某悔恨不已!当晚就紧张、失眠、焦虑不安,逢人就说“500万是我的!”经家人陪同到精神病院,检查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心理医生点评:

漫天飞舞的彩票是近几年的另一大景观:“2元开出任意球,一脚踢进500万”、“百万巨奖,兑付”、“投资2元,幸福一生”等如此诱惑人心的宣传比比皆是.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投机心理,总想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回报,而2元一注的彩票从理论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投机心态.

心理学家认为,彩票给彩民提供了暴富的机会,但如果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彩票,就会产生“综合征”等心理问题.许多人在购买了彩票后,总是以一种过于急切的心态盼着,整日魂不守舍,坐卧不安,还会进入强迫状态,即明知自己不该这么去想,但就是无法摆脱这种想法:有的彩民,明明知道自己的彩票没中,但总是把彩票和每一次的保留下来,经常不由自主地再次核对,生怕遗漏了大奖;有的人在屡买不中之后,情绪低落,干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导致抑郁症.

没有的人出现精神异常,人们容易理解,其实,那些中了奖的幸运者们更易出现心理失常.因为一瞬间的暴富狂喜极易产生心理冲击,若不能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出现“范进中举”式的疯狂也是可能的.


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发行彩票是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彩票发行的收入一部分用于返奖,一部分是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据有关人士统计,中国足球彩票的概率仅为160万分之一,而中国体育彩票“6+1”玩法的概率甚至只有1000万分之一.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彩票本身是一种失败远远大于成功的游戏.因此,人们应以平常心看待,以健康的心态玩彩票,了算你运气好,没没关系,也算为社会公益事业出了一份力.

偷窥隐私

――窥探心理

新闻回放:

2003年10月份,香港一周刊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感官刺激,增加卖点,不顾新闻道德,公然将黑道人物胁迫拍摄的女艺人裸照登在杂志封面上,民众感到震惊,传媒同声谴责,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该周刊被迫停刊.而台湾的璩美凤万万没有想到,她与异性朋友的“床上戏”被偷拍,制成VCD广为流传,影响极坏,对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偷窥.

心理医生点评:

偷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隐秘的或未知事物的一种探奇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一些人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不会放过偷窥他人隐私的机会.这种窥探心理一方面是出于潜意识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感官刺激,从别人的隐私那里学到某些东西.如果偷窥成为一种恶习,难以改正,就会被认为是精神病中性变态分类中的一种.所谓偷窥癖、偷窥狂,往往会借偷看异性脱衣、如厕、洗浴、性行为等,来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当然,一般的偷窥是否转化为偷窥癖或偷窥狂,必须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是否成为个人一种无法克制的行为;是否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是否对社会或他人造成危害.

被偷窥者,多数人都是被迫无奈的,但有的人为了成名成星,便在隐私上作文章,利用人们关注隐私的好奇心理,编造隐私,故意泄漏隐私,让传媒报道,达到成名的目的.港台地区称之为隐私炒作或作秀,隐私成为他们成名的“敲门砖”,医学上认为这种行为有暴露癖之嫌.

投毒纵火

――“泛目标报复”心理

新闻回放:

2002年9月12日,南京人陈正平因与同乡竞争生意失败,竟用剧毒灭鼠药“”实施报复,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汤山投毒案”,造成200多人中毒,其中30多人死亡;同年6月16日,两名不满16岁的北京少年因与一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起意报复,遂购买汽油纵火网吧,造成25人丧生等

心理医生点评:

在这两起事件中,陈正平和两位少年的报复行为都是针对个人,其结果却伤害了众多无辜者.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泛目标报复”.

报复首先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发泄不满的一种情绪体验.少部分人会将报复心理落实到行为,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司空见惯:你骂我一句,我回敬你两句;你做一件事对不起我,我就背后捣你一次鬼.绝大部分报复行为的目标是单一的,但如果报复目标泛化,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便是“泛目标报复”,其结果往往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心理专家认为,“泛目标报复”是一种心理障碍.因为这类现象既是心理方面的,又是行为方面的;既有性格方面的特征,又有道德方面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人格障碍”.

缺乏母爱、父母过分严厉、家庭破裂、恶劣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易造成儿童性格扭曲,形成冷漠无情的性格.制造北京网吧纵火案的两少年都是单亲家庭,而且均辍学在家,失去了家庭和学校教育,流浪社会,感染了许多坏习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旦遭到藐视、欺辱或他们认为不公平的对待,往往采取极端行为来实施报复,对可能造成的恶果,他们却很少考虑.投毒者陈正平叙述作案动机时,曾说,我只想让他做不成生意,没想到会造成那么多人中毒和死亡.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具备更加完善的心理素质.有报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易误解别人,怀有戒备和防范心理,很难与人相处,所以这些人必须学会谅解及心理换位思考,增强自控能力,以遏制报复情绪的产生.同时,社会也应具备一种机制,让人们的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得到健康的疏导与发泄,这样才能化解矛盾和冲突.所以,建立和健全心理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干预、矫治,十分必要.对比较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应有专人陪护,定期看心理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

类似论文

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

编者按:杨正泉,1940年6月生,山东省肥城市城上村人 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分配到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担任编辑、记者,人。
更新日期:2024-9-9 浏览量:16607 点赞量:4571

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

摘 要:我国近年来屡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使一个国家和地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状态,引发人们的。
更新日期:2024-3-3 浏览量:10379 点赞量:3866

新闻事件的命名

摘 要:公众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某个新闻事件,但他们的兴趣转移很快 媒体要迎合公众兴趣转移快的特点,需适时有选择性地。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4295 点赞量:32351

2023年国际医学十大新闻事件

1空气与污染与健康①高浓度PM2 5促动脉粥样硬化进展;②空气污染或增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③空气污染或增妊娠期高血压风险;2大ŵ。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7344 点赞量:5120

新闻事件的报道技巧

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报道而且还要采访好、报道好,是一个常常面对和思考。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19428 点赞量:5176

人肉搜索其背后的心理原因

2008年5月4日上午,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由网络事件而上升到司法程序的女白领“死亡博客”案,在北京朝阳法院亚运。
更新日期:2024-1-15 浏览量:19732 点赞量:5549

媒介报道新闻事件的准则

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有了不同的途径 在一次矿难事件后,新华社记者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致某省省长&。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0884 点赞量: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