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硕士文题目地址目录单

附件1

编号

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中山大学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化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龚孟濂

申报日期2004年07月15日

广东省教育厅制

二ΟΟ四年七月十五日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信息姓名龚孟濂性别男出生年月1946.12最终学历硕士职称教授84038640学位硕士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主任,无机化学与材料研究所所长传真84112245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ailcesgml@zsu.edu.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510275)

1-2

教学概况

1.近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无机化学,专业基础课(主干基础课),周学时:4,届数:5届,学生总人数:1000.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1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无机化学,教育部,2001年11月起,负责人.

200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首批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06月起,负责人.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无机化学,中山大学,2003年06月起,负责人.

基础无机化学新教材体系的完善及教学方法改革,中山大学,1999.01-2000.12,负责人.

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

(1)."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大学化学》,2002,17(2),17-20(负责人).

(2)."创建名牌课程,强化素质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2,7&,8,32(负责人).

(3)"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80–82(负责人).

(4)"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体会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125–126(负责人).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1)中山大学许崇清教育奖,中山大学,个人奖,1999年.

(2)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无机化学与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改实践",中山大学,署名次序3,2000年11月.

(3)200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首批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广东省教育厅,主持人,署名次序1(2004年6月公布).(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1.课程负责人[1]情况(续)

1-3

学术研究

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

(1)"稀土有机发光新材料与器件的研制及开发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重点),经费40万元,2001.11-2005.12,负责人.

(2)"高效掺铒多孔硅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制备与发光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01-2005.12,负责人.

(3)"用电化学方法掺稀土的多孔硅发光性能应用基础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998.01-2000.12,负责人.

(4)"功率型白光照明半导体二极管研制"(荧光粉部分),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经费250万元,2003.11-2007.04,第1成员.(负责人:苏锵院士)

(5)"从同工酶及基因转录过程研究稀土进入生物体内的健康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01-1999.12,主要成员.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

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Bao-liAn,Peng-yiLiu,Jian-xinShi,Meng-lianGong*(*通讯联系人,下同)etal.,Preparation,photoluminescenceandthermalstabilityofsodiumtris(pyridinedicarboxylato)europate(III)plexincorporatedintosilicamatrix,J.MaterialsScience,2003,14(3):125–128(SCI收录)

(2)Bao-liAn,Jian-qingYe,Shao-liangZheng,Jian-xinShi,Xiao-mingChen,Meng-lianGong*etal.,Brightluminescenceandcrystalstructureofanovelneutraleuropiumplex,Polyhedron,2003,22(19):2719-2724(SCI收录)

(3)AnBao-li,ShiJian-xin,GongMeng-lian*,YangYan-shengetal.Synthesisandluminescenceofanovelconjugatedeuropiumplexwith6-paramethylanilinecarbonyl2-pyridinecarboxylate,J.AlloysandCompounds,2003,352:143–147.(SCI收录)

1.课程负责人[1]情况(续)

1-3

学术研究

(4)张晓霞,谢国伟,罗莉,石建新,黄伟国,龚孟濂*,钇的共掺入对掺铒多孔硅体系中1.54(m发光的增强作用,化学学报,2003,61(9):1430-1433.(SCI收录)(5)AnBao-li,ShiJian-xin,Meng-lianGong*etal.Synthesisandluminescenceofanovelconjugatedeuropiumplexwith6-paracholoroanilinecarbonyl2-pyridinecarboxylate,J.Luminescence,2002,99(2):155-160(SCI收录)

(6)LUOYi-fan,ANBao-li,YEJian-qing,GONGMeng-lian*etal.PreparationandFluorescencePropertiesofPolymethylMethacrylateResinIncorporatedwithSodiumTris(PyridineDicarboxylato)Europate(III),J.RareEarths,2002,20(4):318-321(SCI收录)

(7)Bao-liAn,Jian-qingYe,Meng-lianGong*etal.Luminescenceandthermalstabilityofsodiumtris(pyridinedicarboxylate)terbate(III)plexincorporatedinsilicamatrixbysol-gelmethod,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2001,36:1335-1346(SCI收录)

(8)X.X.Zhang,H.Y.Sang,J.X.Shi,Meng-lianGong*etal.Anovelapproachforinfraredopticalactivationofneodymium-dopedporoussiliconusingmicrowe-radiation,J.Mater.Chem.,2001,11(2):696-698(SCI收录)

(9)M.L.Gong,J.X.Shietal.Anovelelectrochemicalapproachforfabricationofphotoluminescenterbium-dopedporoussilicon,AppliedPhysicsA,1999,68(1):107-110(SCI收录)

(10)龚孟濂,曾春莲,石建新等,掺铕多孔硅的制备新方法---恒电位电解及光致发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5):750-753(SCI收录)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稀土有机发光化合物的配位化学与应用基础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并获得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高教厅,署名次序2,1998年.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刘杰女1964.5副教授无机化学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主讲计亮年男1934.4院士

教授无机化学化学学院

无机化学主讲毛宗万男1962.7教授无机化学综合无机化学实验

负责人,主讲石建新男1969.11副教授无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实验

负责人,主讲陈小明男1961.11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主讲瞿俊雄男1972.11讲师化学"无机化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童明良男1967.7教授无机化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本-硕连读专业

无机化学主讲叶保辉男1964.11副教授无机化学生科院无机化学主讲蔡少华男1944.5教授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材编写巢晖男1970.3副教授无机化学生科院无机化学主讲乔正平女1972.7副教授无机化学综合无机化学实验

主讲储向峰男1966.3副教授无机化学理工学院无机化学

主讲梁宏斌男1965.8副教授无机化学地学院无机化学主讲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续)

2- 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续)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续)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续)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教学队伍中,除计亮年院士外,龚孟濂,蔡少华,瞿俊雄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余10人均为国内着名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等毕业的博士,教学组成员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10位博士平均年龄为38岁,实现了学历,职称,年龄的合理配置.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0(每次上课).

刘杰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出站后留校.2000年9月起,主讲中山医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连读7年制学生"无机化学"1届,主讲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无机化学"课程3届.合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合作编着教学参考书《无机化学习题解答》(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主持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并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共发表科研论文40篇,其中25篇是SCI收录论文.

计亮年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94),现任广东省化学会理理事长,英国RoyalSocietyofChemistry会员,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2001),分子催化和中山大学学报编委,InanicaChimicaActa争议论文国际评审小组成员,MetalBasedDrugs国际编委,OrientalJournalofChemistry和历届(六届文莱,七届巴基斯坦,八届越南)欧亚化学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历届(五届希腊,六届英国,七届墨西哥)国际应用生物无机化学会议和第11届(2003年7月19日-23日澳大利亚)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议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主讲过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等十门本科生课程.每年主讲化学学院本科生的无机化学绪论,在讲授课程中,阐明"化学"的中心科学地位,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大学一年级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合作发表相关教学研究论文3篇.1992年出版《生物无机化学导论》教材,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2001年再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年至今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15次,2001年国家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编着作3部,发明专利4项.1999年以来主持3项国家基金,1项教育部基金,3项广东省基金和多项市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主要科研论文318篇,其中本人为通讯作者的论文227篇,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62篇,论文被引用690篇次,其中近五年的占372篇次.自1993年起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1995年获国家教委教书育人首届"孺子牛"金球奖,1996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第二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奖"先进工作者,1997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年获奖InternationalWorkshoponLow-costInstrumentationMicroscaleChemistry"(香港,2002年12月).科研方面,从事生物无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中的一些前沿领域研究,近5年主持各类科研基金项目6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和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在第11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议作了邀请报告,获发明专利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1,2002,2003年度年终考核优秀.

石建新副教授:2000年5月-至今,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负责人,2000年5月-2003年4月,兼任基础化学实验室主任.1999年9月-至今,主讲基础无机化学实验4届,主讲中山医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连读7年制学生"无机化学"2届.近5年主持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2001,2002年度年终考核优秀.

陈小明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一体化,多层次本科化学教育创新体系"的主要规划者之一,是"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主要倡导者,主持第二批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创建,发表多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具体指导和培育出2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童明良,"含氮多齿配体的聚合金属配合物超分子的组装,结构及其性质研究",2001.2.张献明,"系列含氮氧配体的功能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性质和机理研究",2004)

叶保辉副教授:中山大学毕业博士,1997年10月-至今,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讲人,并主讲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无机化学"课程.近5年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基金,并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教育部博士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蔡少华教授:主讲化学学院"无机化学"多届,主编,出版《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元素无机化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无机化学习题解答》(共151万字),参编,出版《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共33.7万字).

巢晖副教授:南开大学毕业博士,主讲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无机化学"课程.

乔正平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博士,综合无机化学实验主讲.

储向峰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博士,理工学院无机化学主讲.

梁宏斌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毕业博士,地学院无机化学主讲.

有计划地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让他们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实践,成长,包括安排他们参加教学辅导,指导实验,然后主讲理论课或实验课程,力争在3年左右时间里,使他们成长为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主讲教师.化学学院无机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都配备3名以上主讲教师,实行课程负责人听课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目前年青教师都已在化学学院和其它学院的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中担当主力,较好完成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呈现朝气蓬勃的景象.

2-3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

2-3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

(续)

2-3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

(续)

2-3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

(续)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五年来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包括:1.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的研究,2.优化教学内容,编着,出版完整,有自己鲜明特点的较高水平的教材,3.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无机化学与实验教学过程中,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三段式"教学,模糊点提问,针对性解释,下课前作一句话总结,开放式题目,论文式考题,无标准答案作业等,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实验教学多元化,个性化.在综合无机化学实验中,开设了有关生物无机化学,材料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等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已有多篇创新性研究论文发表.这些教学改革经验已在《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课程建设长足发展,取得了优秀成果.2000年11月,"无机化学"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首批省级优秀课程(全省共35门,其中中山大学6门,理科课程仅2门:无机化学和基础力学).2001年12月,"无机化学"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全国共143项,其中中山大学6项),这表明本课程在国内高校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曾作为中山大学唯一的课程代表,在全国高校理科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交流会上介绍我们的教学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最近,本课程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03年"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教学研究项目:目前我们承担着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教育部1项,广东省2项,中山大学6项:

(1)龚孟濂等,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无机化学,教育部,2001年11月起.

(2)龚孟濂等,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无机化学,中山大学,2003年6月起.

(3)龚孟濂等,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6月起.

(4)陈小明,毛宗万联合主持第二批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创建,2002年立项.

(5)毛宗万等,中山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重点 项目(15.0万元),2000年起.

(6)毛宗万等,开放实验室基金(3次),中山大学,2001年,2002年和2003年9月起.

(7)石建新等(2次),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基金,中山大学,2001年9月起和2003年9月起.

(8)石建新等,基础化学实验中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探索,中山大学,2002年9月起.

(9)刘杰等,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系统建设,中山大学,2004年6月起.

教改教研论文:

2000年以来已正式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目录如下:

(1)罗一帆,龚孟濂(负责人),毛宗万,蔡少华,计亮年,"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大学化学》,2002,17(2):17-20.

(2)石建新,梁起,黄滨,朱可佳,黄华珍,唐建锋,"一个学科的基础实验室如何建立资源共享管理",《实验科学与管理》,2002年总第15期:88-89.

(3)毛宗万,吴京洪,童叶翔,黄乐览,陈小明,许家瑞,"完善创新实验体系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3,10,25-26.

(4)毛宗万,龙莉,龚孟濂,计亮年,"创建名牌课程,强化素质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2,7&,8,32-33.

(5)毛宗万,杨薇,叶嘉良,曾兰珍,张仁俊,"实施三结合管理模式,推动化学实验新体系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152-154.

(6)毛宗万,龙莉,钟增培,乔正平,吴京洪,"创建专业化学实验新体系培养高素质本科创新人才",《高等理科教育》,2002,5,74-77.

(7)毛宗万,吴京洪,童叶翔,黄乐览,陈小明,"建设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认识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93-94.

(8)吴京洪,毛宗万,钟增培,乔正平,马志玲,"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89-90.

(9)陈六平,毛宗万,石建新,张仁俊,童叶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53-154.

(10)毛宗万,黄乐览,童叶翔,张仁俊,陈小明,"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39-43.

(11)毛宗万,杨薇,张仁俊,童叶翔,"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探讨",《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6-19.

(12)毛宗万,蔡少华,龚孟濂,郑臣谋,鲁统部,黄锦汪,计亮年,"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改革与实践》(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61-168.

(13)刘杰,龚孟濂,毛宗万,"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80-82.

(14)鲁统部,龚孟濂,刘杰,"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体会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125-126.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龚孟濂,毛宗万,石建新,刘杰等,2003年"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广东省教育厅颁布.

2.计亮年教授:1995年获国家教委教书育人首届"孺子牛"金球奖,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宝钢教育奖".

3.陈小明教授:2001获"宝钢教育奖".

4.龚孟濂教授:1999年获中山大学许崇清教育奖.

5.陈六平,毛宗万,石建新等,"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与研究实践,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02年.

6.毛宗万,黄乐览,乔正平等,"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创建",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02年.

7.石建新,梁起等,"基础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创立与实施",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2002年.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为跨校(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跨专业(目前包括化学院,生科院,理工学院,地学院,中山医学院本-硕连读医疗专业,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专业等20个专业)基础课,每年在学学生1500-2000人.本课程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化学专业以及其它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学,医学,药物化学,地学,环境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处于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的连接点上,对于"承前启后",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思想有重要影响.

本课程是我校具有优良教学传统,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组全体教师具有敬业,勤奋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早在1994年,"无机化学"就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高校首批重点课程,并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有计划地吸收博士毕业的年青教师,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中年教授为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为主力的教学队伍,把中年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年青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强的科研能力结合起来.为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硬,每个教师都参加科研,大部分教师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仅目前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有良好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教学组成员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篇以上,其中SCI收录200篇以上.同时,每个教师都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目前我们承担着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一支优化组合的教学队伍,把优良的教学传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奋发的工作精神结合起来,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们编着,出版了完整的,较高水平的无机化学理论课,实验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4种,185.2万字(详见3-3教学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2000年以来,已实现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把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续)

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综合实验能力训练,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已有部分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发表了研究论文.

积极,创造性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成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本课程在2000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首批优秀课程(全省共35门,其中中山大学6门,见附件2).2001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附件3),2003年被中山大学评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附件4),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附件5).本课程的先进性同时得到教育部,广东省和中山大学的肯定,这样的课程在广东省内不多.

学生和同行专家整体评价较高(详见3-5和附件).

本节"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请参阅附件1"课程建设总结".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由于化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验科学,无机化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无机化学理论课分为"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无机化学"两部分.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主要是"热力学原理"(宏观)和"物质结构原理"(微观),而"元素周期律"兼有微观和宏观性质.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们在第1学期的"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绎"方法组织教学,即系统地讲授"热力学原理","物质结构原理"和"元素周期律",使学生打下较牢固的基本理论基础,而在第2学期的"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考虑到元素无机化学的内容必需而庞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抽象,困难,我们一方面用"物质结构原理"和"热力学原理"来贯穿,组织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即采用"理论"("性质"的"演绎"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理论,懂得积极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众多的化学性质,现象进行总结,即逐步增加"归纳"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的学习阶段.在学完几章内容,进行考试前,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写出书面总结,并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学习,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有关元素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问题,并初步掌握"演绎"-"归纳"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达到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以致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按照下述指导思想进行改革:压缩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增加综合与设计实验.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与基本操作),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含学生自带课题).在后两个层次的实验中,融入了我校化学院教师具有特色的科研项目,目的是通过完成这些研究性实验,使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经过几年的改革,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部分本科生还在教师指导下发表了研究论文.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我校珠海校区有宽敞,明亮,整洁的教学大楼和新的,6000平方米的基础化学实验大楼,拥有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化学院图书分馆是华南最大的化学图书,文献馆.无机化学课程主页(homepage)已于2000年12月上网,具有学习,练习,测试,组卷等多种功能.学生还可以在上课后立即取得教师刚更新的教学课件.

我们编着,出版,使用下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着,《无机化学基本原理》(51.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ISBN7(306(01530(3),1999年(2003年第4次印刷).

2.蔡少华,黄坤耀,张玉容编着,《元素无机化学》(49.9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ISBN7(306(01419(6),1998年(2003年第4次印刷).

3.中山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实验》(第3版,33.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03786(6),至2003年9月为止已印刷12次,印数20000册以上.

4.蔡少华,龚孟濂,刘杰编着,《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0.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ISBN7(306(02245(8),2004年.

向学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扩充性学习资料.包括:

参考书:

(1),严宣申等,《普通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华彤文等,《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3),武汉大学等,曹锡章等修订,《无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4)英文版《无机化学》教材50余本.

中,外文的化学学术期刊1000多种,化学学术书籍20多万册.

配套实验教材:除上述自编《无机化学实验》教科书外,还根据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需要,编印了《无机化学实验补充讲义》等补充教材供学生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

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所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教学不是学术报告.我们十分注意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避其短.

2000年以来,已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全部使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以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结合与化学作图,化学结构和分子图形密切相关的软件Origin,PhotoShop,ChemOffice,ChemWin(202.116.65.193/jinpinkc/wujihuaxue/index.),硬件环境良好,学院提供双CPU服务器,设计开发用工作站支持.从我们的"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中,可以方便地阅读和下载教学大纲,教师简介,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资源,习题讲解,参考书目等内容.本教学组承担的"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系统建设"2004年6月开始实施,将使本教学组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向省内,国内高校幅射.

在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同时,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并及时把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交替采用"演绎"-"归纳"的教学方法,在一年级学生的早期学习阶段,主要使用"演绎"法,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逐渐增加使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性的,特殊性的,"反常性的"和重要的知识.我们注重"重点讲够,难点讲透,引导自学"的原则,留一部分内容给学生自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考试方式也作了改革."无机化学"课程,涉及到的内容繁杂,如果采用闭卷考试,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自然会产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现象,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为此,我们采取"有限开卷,独立完成"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用两页16开纸写出书面小结,在考试时,可以用这两页书面小结作参考进行"有限度"的开卷考试,考试结束后,书面小结连同试卷一并上交,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这种考试方式,能促使学生认真复习,学会总结归纳,同时用有限的篇幅写小结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考试更注重的是对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考试试卷采用了一些综合性强,要求灵活运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更能考查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考试方式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2000年5月,在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化学院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本课程负责人主讲的无机化学课在参评的19门课程中列第一位,整体评价分达4.79分(满分为5分).2001-2003年,在珠海校区的教学继续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见附件).

同行专家评价见附件.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有自己的先进教学思想,编着,出版了完整的,较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4种,185.2万字,包括:

(1)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着,《无机化学基本原理》(51.1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目前已第4次印刷),

(2)蔡少华,黄坤耀,张玉容编着,《元素无机化学》(49.9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目前已第4次印刷),

(3)中山大学等校编着,《无机化学实验》(33.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第12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2万册,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4)蔡少华,龚孟濂,刘杰编着,《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0.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北京大学化学院严宣申教授认为我们的《元素无机化学》教材"这是全国第一本以自由能(氧化态图为主干线的教材,很有特色,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2.初步建成了一支"教学"与"科研"两手都硬的师资队伍,实现了年龄,学历,职称的优化组合,教学水平较高.除3名中年和年长教授外,其余10名教授,副教授均为博士,平均年龄为38岁.教学组成员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优良的研究成果,并已逐步融合到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了综合实验能力训练,并开设了"开放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已有部分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发表了研究论文,显示他们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

3.实现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优良,广为学生欢迎,并得到同行专家肯定.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在国内和广东省内高等学校同类课程中领先.依据有:

1.2000年11月,"无机化学"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省级优秀课程(全省共35门,其中中山大学6门,理科课程仅2门:无机化学和基础力学.见附件2:广东省教育厅粤教高[2000]49号文《关于公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课程评 估结果的通知》).

2.2001年12月,"无机化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全国共143项,其中中山大学6项.见附件3:教育部教高司函[2001]234号《关于公布2000年"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评审结果及核拨项目经费的通知》).这表明本课程在国内高校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曾作为中山大学唯一的课程代表,在全国高校理科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交流会上介绍我们的教学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3."无机化学"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0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详见附件5).

4.2003年6月,"无机化学"被中山大学确定为2003年"精品课程"进行建设(详见附件4).

5.课程教学质量优良(详见3-5和附件10-12).

1(4表明:本课程的先进性同时得到教育部,广东省和中山大学的肯定.这样的课程在广东省内不多.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与中年教授相比,年青教师正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与教育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在课堂中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仍须大力发展和提高.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经过3年左右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达到如下建设目标:

1.建成一支责任心强,朝气蓬勃,勇于改革,教学水平高的教学队伍,

2.完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水平较高的无机化学教材体系,

3.全面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进一步完善上网的"无机化学主页",增补无机化学学科发展,国内外若干先进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英文无机化学概念等内容,以动画显示原子轨道杂化,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较难理解的内容并演示若干重要的实验内容,

4.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在保证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压缩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带研究性质的设计实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部分本科生在国内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总体上说,本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广东省内同类课程中继续领先,并争取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按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努力建设.

采取的主要措施/步骤如下:

1.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围绕课程教学改革的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规划,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

2.建立课程负责人定期听课,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的制度,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教师不少于3次,以利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每门课程讲授予完毕时,及时组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调查,部分课程将组织专家评估,调查或评估意见将及时以适当方式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将受到鼓励,而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将及时克服.

4.利用本课程组教师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将若干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

5.优选讲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调以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讲好每40分钟的课,使学生受益,掌握好的分析问题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6.在年度考核中,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成为考察教师是否优秀,可否晋升职称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参与教学改革,并在年度工作考核中汇报相关工作.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2005年1-12月:"无机化学习题解答"上网,以动画显示原子轨道杂化,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

2.2006年1-12月:国内外若干先进大学无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简介等内容上网,

3.2007年1-12月:进一步改进,完善上述上网内容,并增加无机化学发展前沿和存在的问题等内容,与同学们在网络上进行交互式讨论.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电子教案和教学大纲,

2."元素无机化学"电子教案和教学大纲,

3."无机化学实验"教案和教学大纲.

4.课程简介,教师简介,课程录像,教学资源,习题讲解,参考书目等.

6.说明栏

1.本课程已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0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自2003年9月申报以来,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由4篇增加为14篇,教学研究项目由7项增加为9项,编着,出版了《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0.5万字),"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提高水平,教学继续受到学生广泛好评.特别重要的是:教学队伍中占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教学"与"科研"两手都硬,教学水平提高较快.总体上说,本课程具备了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

2.在过去三年里,我院对实验教学体系作了重大改革,实验教学已不再按二级学科划分,而是在一级学科分为基础化学实验,现代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三个阶段来完成,在基础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中,许多实验属于无机化学范围,按二级学科划分,可以称它们为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和综合无机化学实验,特此说明.

3.审阅本精品课程申报内容及教学资源请登陆202.116.65.193/jinpinkc(或zsu.edu.)中山大学主页上点击有关精品课程信息).

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表

附件

附件目录:

1.课程建设总结.

2.本课程2000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首批优秀课程.

3.本课程2001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4.本课程2003年被中山大学评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5.本课程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6.目前承担的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目录.

7.(7-1-7-14)已发表的14篇教学研究论文首页复印件.

8.(8-1-8-4)编着,出版的4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封面复印件.

9.(9-1-9-8)本科生参加科研发表的8篇研究论文首页复印件.

10.2000年5月,在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化学院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本课程负责人主讲的"无机化学"课在参评的19门课程中列第一位.

11.2003年11月,化学学院组织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查结果.

12.同行专家评价(2003年9月).

附件1

课程建设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龚孟濂刘杰计亮年毛宗万石建新陈小明瞿俊雄等

中山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004.07

我校"无机化学"课程是跨校(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跨专业(目前包括化学学院,生科院,药学院,理工学院,地学院,环境学院,中山医学院本-硕连读医疗专业,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专业等20个专业)基础课,每年在学学生1500-2000人.本课程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化学专业以及其它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学,医学,药物化学,地学,环境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处于中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的连接点上,对于"承前启后",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思想有重要影响.

"无机化学"课程是一门具有优良教学传统的课程,早在1994年,就被评为首批广东省高校重点课程,并在同年首届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经验交流会上,作为中山大学唯一的课程代表,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10年来,课程教学组以"10年磨一剑"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使"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跃上新的台阶,同时得到学校,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并广受学生欢迎.

我们基于"师资是教学成功的人才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的理念,坚持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开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蔡少华教授长期担任化学学院无机化学课程主讲工作,并主编,出版教材,承担生科院,理工学院,地学院本科生,中山医学院本-硕连读医疗专业,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等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主讲教学工作的童明良教授(博导),叶保辉副教授,巢晖副教授,乔正平副教授,储向峰副教授,梁宏斌副教授等,均是30多岁的年轻博士.他们都对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作出了贡献.有如此多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年轻博士活跃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组成强大的教学阵 容,是不多见的.

为适应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硬,每个教师都参加科研,大部分教师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仅目前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有良好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教学组成员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篇以上,其中SCI收录200篇以上.同时,每个教师都参加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目前我们承担着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教育部1项,广东省2项,中山大学6项:

(1)龚孟濂等,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无机化学,教育部,2001年11月起.

(2)龚孟濂等,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无机化学,中山大学,2003年6月起.

(3)龚孟濂等,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6月起.

(4)陈小明,毛宗万联合主持第二批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创建,2002年立项.

(5)毛宗万等,中山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5.0万元),2000年起.

(6)毛宗万等,开放实验室基金(3次),中山大学,2001年,2002年和2003年9月起.

(7)石建新等(2次),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基金,中山大学,2001年9月起和2003年9月起.

(8)石建新等,基础化学实验中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探索,中山大学,2002年9月起.

(9)刘杰等,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系统建设,中山大学,2004年6月起.

多年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总结,撰写为教学研究论文,2000年以来已正式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目录如下:

(1)罗一帆,龚孟濂(负责人),毛宗万,蔡少华,计亮年,"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大学化学》,2002,17(2):17-20.

(2)石建新,梁起,黄滨,朱可佳,黄华珍,唐建锋,"一个学科的基础实验室如何建立资源共享管理",《实验科学与管理》,2002年总第15期:88-89.

(3)毛宗万,吴京洪,童叶翔,黄乐览,陈小明,许家瑞,"完善创新实验体系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3,10,25-26.

(4)毛宗万,龙莉,龚孟濂,计亮年,"创建名牌课程,强化素质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2,7&,8,32-33.

(5)毛宗万,杨薇,叶嘉良,曾兰珍,张仁俊,"实施三结合管理模式,推动化学实验新体系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152-154.

(6)毛宗万,龙莉,钟增培,乔正平,吴京洪,"创建专业化学实验新体系培养高素质本科创新人才",《高等理科教育》,2002,5,74-77.

(7)毛宗万,吴京洪,童叶翔,黄乐览,陈小明,"建设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认识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93-94.

(8)吴京洪,毛宗万,钟增培,乔正平,马志玲,"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89-90.


(9)陈六平,毛宗万,石建新,张仁俊,童叶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53-154.

(10)毛宗万,黄乐览,童叶翔,张仁俊,陈小明,"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39-43.

(11)毛宗万,杨薇,张仁俊,童叶翔,"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探讨",《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6-19.

(12)毛宗万,蔡少华,龚孟濂,郑臣谋,鲁统部,黄锦汪,计亮年,"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改革与实践》(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61-168.

(13)刘杰,龚孟濂,毛宗万,"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80-82.

(14)鲁统部,龚孟濂,刘杰,"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体会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4,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125-126.

一支优化组合的教学队伍,把优良的教学传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奋发的工作精神结合起来,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实践证明:在研究型大学中组建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都较高的教师队伍,不但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2.从编着新教材,名师讲课,及时把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1)有自己的先进教学思想,编着,出版了完整的,较高水平的无机化学理论课,实验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4种,185.2万字,目录如下:

①蔡少华,龚孟濂,史华红编着,《无机化学基本原理》(51.1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2003年第3次印刷),

②蔡少华,黄坤耀,张玉容编着,《元素无机化学》(49.9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2003年第4次印刷),

③中山大学等校编着,《无机化学实验》(33.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第12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2万册,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④蔡少华,龚孟濂,刘杰编着,《无机化学习题解答》,(50.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北京大学化学院严宣申教授认为我们的《元素无机化学》教材"这是全国第一本以自由能(氧化态图为主干线的教材,很有特色,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2)名师讲课:

每年化学学院"无机化学"课程绪论课由资深的计亮年教授讲授,他以广阔的科学视野,融入最新科研成果的生动实例,阐明"化学"的中心科学地位,使大学一年级学生从上课第1周就接触到名师,了解自己专业的方向,巩固专业思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小明老师为本科生讲授"无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进展,使学生了解学习基础课与科研的关系,努力打好专业知识基础.

(3)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

优化教学内容,依靠本教学组科研力量强,成果丰富的优势,及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组在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功能材料的研究方面成果丰富,我们在讲解"氢键"理论时,补充了生物体中的氢键的内容,在讲解"硅"时,引入了"硅"作为最重要的半导体应用的例子,在讲解"铁,钴,镍"和"稀土元素"时,介绍了最新磁性材料发展的简况,等等.学生不但学习基础理论,而且了解到相关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学习兴趣大增,学习主动性增强.

国内,外的最新科研进展和新理论,新观点,只要是与无机化学基础课有较密切关系的,我们都会及时地在课堂教学中作简要的介绍.例如,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德里克.麦金农和彼德.阿格雷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水和金属离子(K+,Na+,Ca2+等)如何通过细胞膜,我们一周内即适时在无机化学课作了简短介绍,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基础课,是与科学研究直接相关的.我们新开了几个带科研性质的实验,学生普遍有兴趣.如:"8-羟基喹啉及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发光性能"来自于我们的科研前沿,综合了无机制备,滴定分析,有机合成等,既有合成与制备,又有测试与表征.通过完成这些实验,很多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认识到化学是与社会,生活等关系十分密切的一门学科.这一改变,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积极性.由于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高,理论课出席率长期在98%以上.过去教师上实验课要点名,并从实验成绩评定等方面来要求学生上课.改革后,学生不仅能在正常实验课时间提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而且十分踊跃参加开放实验与创新实验.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2000-2003级共有约500人次学生参加开放实验.

(4)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元素无机化学"教学难度较大.我们用"物质结构原理"和"热力学原理"来贯穿,组织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即采用"理论"("性质"的"演绎"模式进行教学,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一个理论模型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有无修改,发展的空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特别注重总结,归纳规律性的,特殊性的,反常性的和重要的理论和知识.在学完几章内容,进行考试前,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写出书面作业,并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学生必须从头到尾看书,复习,甚至一部分没有讲授过的内容必须自学.据我们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他们从最初不知道怎么看书,到能够通过更广泛的阅读进行归纳,总结.98%的学生赞成老师布置"总结作业",认为有助于自己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说明学生对他们本身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视的.

在保留和发展传统的优良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避其短.2000年以来,已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全部使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以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结合与化学作图,化学结构和分子图形密切相关的软件Origin,PhotoShop,ChemOffice,ChemWin(202.116.65.193/jinpinkc/wujihuaxue/index.),硬件环境良好,学院提供双CPU服务器,设计开发用工作站支持.从我们的"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中,可以方便地阅读和下载教学大纲,教师简介,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课程录像,教学资源,习题讲解,参考书目等内容.本教学组承担的"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系统建设"开始实施(2004.06-),将使本成果进一步向省内,国内高校幅射.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讲课不是作学术报告,传统的优良教学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3.强调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在理论课上介绍创新性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观点外,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综合能力训练,分层次进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重做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公选题和自选题,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既巩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已有部分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发表了研究论文(详见附件9),显示他们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目录如下(本科生姓名用黑体字)(1)LuTB*,XiangH,OuyangFQ,MaoZW,JiLN,Synthesis,crystalstructureandmagicbehiourofthreedimensionaliron-ceriumcyanidebridgedbimetallicassembly.JOURNALOFRAREEARTHS.2001,19(2):81-85.(SCI收录)

(2)LuTB*,XiangH,LuckRL,MaoZW,WangD,ChenC,JiLN,Atwo-dimensionalcoordinationpolymerwithabrickwallstructureandhydrophobicchannels:synthesisandstructureofamacrocyclicnickel(II)plexwith1,3,5-benzericarboxylate.CRYSTENGCOMM,2001,41:1-4.(SCI收录)

(3)QiPang,JianxinShi*,YuLiu,DesongXing,MenglianGong,NingshengXu.AnovelapproachforpreparationofY2O3:Eu3+nanoparticlesbymicroemulsion-microweheating,Mater.Sci.andEngineer.B,2003,103:57-61.(SCI收录)

(4)J.-Z.Liu*,Y.-Y.Huang,J.Liu,L.-P.WengandL-NJi*,LettersinApplied

Microbiology,2001,32(1):16-19.(SCI收录)

(5)MaoZW,FuH,XuXM,LiJ,LiuSD,DengSY,JiLN.Medelstudyforthe

bio-coordination.JINORGBIOCHEM,2003,96(1):59-61.(SCI收录)

(6)安保礼,刘晓岚,叶剑清,龚孟濂*,杨燕生,铕()与苯甲酰丙酮,邻菲咯啉和丙烯酸四元配合物及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光致发光性能,中山大学学报(自),2001,40(4):61-65.

(7)张晓霞,魏佩君,叶剑清,石建新*,龚孟濂.多孔硅-三(8-羟基喹啉)合铝杂化材料的浸渍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1):19-21.(8)刘建忠,黄莹莹,杨惠英,翁丽萍,计亮年*,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3):123-124..79分(满分为5分)(见附件10),2001-2003年,在珠海校区的教学继续受到学生广泛好评(见附件11).

同行专家评价较高(见附件12).

附件4

关于公布中山大学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学院,实体系:

根据《关于开展中山大学精品课程评估的通知》(教务[2002]53号)文件要求,经各院系申报,学校专家组评审,现批准"思想道德修养"等九门课程为中山大学第一批精品课程,每门课程支持建设经费五万元(分两次下拨,第一次拨3万元),"中国近代史"等二十门课程为中山大学第一批创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支持经费2万元.请有关课程负责人尽快填写《中山大学精品课程项目立项表》并于2003年6月6日前将立项表报送教务处教研科.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审核后下拨经费.请有关院系领导和课程负责人按时高质完成项目.

附件:1,中山大学第一批精品课程一览表

2,中山大学第一批创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3,中山大学精品课程项目立项表

中山大学教务处(公章)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主题词:学校教学精品课程通知

中山大学2003年5月21日发

责任校对:何洪

附件二:

中山大学第一批创建精品课程一览表

单位课程名称资助经费(万元)备注历史系中国近代史2哲学系中国哲学史2法学院刑法学2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领导科学2政治学概论2人类学系人类学概论2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化学2数学与计算数学学院数学分析2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地理学2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C与C++程序设计2微波技术2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新概念力学2理论物理2附属一院诊断学2中山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2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2附属一院神经病学2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2附属一院外科学2附属三院传染病学2

附件5本课程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2004]44号

关于公布我校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3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通知》(粤教高[2004]48号),我校细胞生物学等12门课程被评为2003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现予公布(见附件).

省级精品课程有效期为5年,期间课程内容要按规定上网向全省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同时,省教育厅将按照有关文件和规定,对省级精品课程的网上运作情况实行监督并进行滚动建设.学校希望精品课程所在院系及课程负责人保证精品课程上网运行并免费开放.

附件:中山大学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中山大学教务处(公章)

二○○四年六月七日

主题词:教育本科课程通知

中山大学教务处2004年6月7日印发

附件:

中山大学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

(按"粤教高[2004]48号"文件公布的名单顺序)

序号课程名称主持人层次1细胞生物学王金发本科2寄生虫学詹希美本科3植物学叶创兴本科4分析化学李攻科本科5生理学王庭槐本科6物理化学童叶翔本科7城市地理学许学强

闫小培本科8无机化学龚孟濂本科9人体解剖学陈子琏本科10中国古代文学吴承学本科11刑法学王仲兴本科12国际金融陈平本科

附件6

目前承担的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目录:

(1)龚孟濂等,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无机化学,教育部,2001年11月起.

(2)龚孟濂等,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无机化学,中山大学,2003年6月起.

(3)龚孟濂等,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6月起.

(4)陈小明,毛宗万联合主持第二批广东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大学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新体系的 创建,2002年立项.

(5)毛宗万等,中山大学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5.0万元),2000年起.

(6)毛宗万等,开放实验室基金(3次),中山大学,2001年,2002年和2003年9月起.

(7)石建新等(2次),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基金,中山大学,2001年9月起和2003年9月起.

(8)石建新等,基础化学实验中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探索,中山大学,2002年9月起.

(9)刘杰等,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系统建设,中山大学,2004年6月起.

附件8(8-1-8-4)编着,出版的4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封面

附件10

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999年级本科生

对龚孟濂主讲"无机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结果

(2000.05)

2000年5月,在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化学院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本课程负责人龚孟濂主讲的无机化学课在参评的19门课程中列第一位.

1.

备课2.

姿态3.

意见4.

时间5.

大纲6.

条理7.

实例8.学科动态9.教学

手段4.954.744.684.804.764.824.674.654.3410.

启发11.思想方法12.因材施教13.

理解14.分析问题15.求知欲16.

创新17.整体评价各项

平均分4.584.614.224.464.514.514.294.794.60

(注:各项满分均为5分)

情况属实.

中山大学教务处(公章)

2001.2.14

附件11

化学学院组织本科生对课程教学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

年级科目任课教师问卷份数教学

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整体评价02普通物理陈敏644.64.74.54.14.502大学英语张健洲333.32.92.72.62.802普通物理林国宗494.44.33.63.74.202有机化学汪波1564.54.13.82.84.003无机化学基本原理龚孟濂764.74.64.23.94.403无机化学实验石建新264.34.03.94.04.203大学语文张海元704.64.34.34.04.403高等数学汪桂姣284.74.64.44.94.603高等数学周勤学304.43.93.33.63.803思想道德修养张红娟204.43.94.13.74.303计算机应用基础梁广德263.73.63.23.23.603大学英语徐丽华623.83.73.33.33.6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公章)

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12同行专家意见

关于本校《无机化学》课程

本校《无机化学》课程是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无机化学"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首批省级优秀课程,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2003年被列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负责人龚孟濂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教学效果受到学生高度评价.理论课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演绎-归纳"的学习方法.所编的《元素无机化学》教材,被认为是全国第一本以自由能-氧化态图为主线的元素化学教材,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和广大同学的欢迎.考试采用"有限开卷,独立完成"的方式,避免死记硬背,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负责人毛宗万老师,年轻有为,教学,科研成果甚丰.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校主编的《无机化学实验》已出第三版,国内多所学校使用.该课程注意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所建的"无机化学主页"也不断丰富与完善.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张大经(签名)

2003年9月20日

材料明细表

1.2004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申报表1份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龚孟濂)

2.附件目录和附件(共12项).

附件目录:

1.课程建设总结.

2.本课程2000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首批优秀课程.

3.本课程2001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4.本课程2003年被中山大学评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5.本课程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首批"广东省精品课程".

6.目前承担的9项教育部,省,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目录.

7.(7-1-7-14)已发表的14篇教学研究论文首页复印件.

8.(8-1-8-4)编着,出版的4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封面复印件.

9.(9-1-9-8)本科生参加科研发表的8篇研究论文首页复印件.

10.2000年5月,在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化学院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本课程负责人主讲的"无机化学"课在参评的19门课程中列第一位.

11.2003年11月,化学学院组织本科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查结果.

12.同行专家评价(2003年9月).

1

类似论文

管理心理学文题目地址目录单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夜大2016年3月重考考场安排课程名称年级专业层次教师班主任人数监考人100 综合英语统考————升赵靖——8兰+。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3176 点赞量:30711

刑法学毕业文题目年度

□自考名师全程视频授课,图像,声音,文字同步传输,享受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 □权威专家在线答疑,提交到答疑板的问题在24小时内即。
更新日期:2024-12-6 浏览量:20310 点赞量:5446

西方法律思想史题目地址目录单

2016年天津,陕西,湖北三地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说明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2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6139 点赞量:23289

自动化专业文翻译地址目录单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简报2016年第01期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2016年3月2016年春季学期3月督导工作综述开学以来,督导组主要进行了课。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1922 点赞量:18261

会计电算化文总结地址目录单

山东农业大学文件 农政发〔2002〕72号 关于印发《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69714 点赞量:1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