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社会版)

1.《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综合原《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等课程以及相关的专题教育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综合性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力图摆脱原知识体系的束缚,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出发,以培养小学生成为有爱心,负责任,守规范,善思考的小公民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在社会知识,社会探究(方法,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融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教育于一体,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课程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强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养成,也有利于解决以往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存在的部分内容交叉重复问题.

当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小学阶段德育的显性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树远大理想,明做人之理"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在生活中养成.德育实践表明,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的做法阻断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很难实现德育的目标,而生活恰恰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因此,品德与课程在设计上坚持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尊重儿童权利对于儿童自身具有意义等原则

从课程评价尤其是学习评价来说,《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促进学生知,情,行统一的综合性评价.课程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以客观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基础,注重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将知,情,行统一,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

当然,单靠一门学科是不能承担学生品德成长的全部任务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还要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与各种专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紧密联系,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取得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可见,学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对孩子品德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每一位真诚期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都应当热情支持,切实督促孩子努力学好这门人生的重要课程.

3.学生每天都在生活中,为什么《品德与社会》课程还要强调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最肥沃的土壤,德育联系生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中,我们力求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力求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呈现具有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化.

德育应贯穿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始终,以往过于独立的德育学科体系容易阻断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应该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道德认识,养成行为习惯.德育实践表明,道德养成的教育过程,只有在与真实的生活,社会相统一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目的.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在体验自身与他人,自然,社会关系中获得并巩固道德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形成人生信念.可见,道德教育素材是在儿童有意识的生活中挖掘出来的,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把童心童趣还给课堂.

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从儿童的情感需要和认知特点出发,使课程能够真正引发儿童的兴趣,并与儿童自身的生活保持.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都首先需要使儿童形成强烈的对规则或规范的情感认同,在此前提下儿童才能真正地将各种规则内化为素养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怎样实现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努力体现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新理念,力求改变以往课程内容学科化倾向.关注学生的生活,采用儿童化的表现方式,把学生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事实本质规律提炼出来,帮助学生在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价值取向.

儿童是时代中的人,关系中的人,社会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关系的定位来架构课程内容:"家庭的一员","学校的一员","学校的一员","社区的一员","上海的一员","祖国的一员","地球村的一员"等来呈现课程内容与要求.同时对课程内容与要求提倡在设计中隐含,在探究中生成,帮助学生打开社会生活视野,以"我是其中一员"来认识所要遵循的社会规范,以实现学生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用基本概念统率主要观点或具体事实.《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主题组织社会事实,传递社会价值观,呈现核心概念的差异与变迁,独立与依赖,结构与功能,价值与规范等.对典型的社会现象,按照事实——技能——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线索,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从社会关系中认识自我.并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5.如何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好的教学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创建互动的学习共同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倡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德育课用道德的方式去教,不说教.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不是知识点背好就学好了呢不是的,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而培养真正的人,应从良好的习惯养成开始.对于小学生,要达到规范其基本言行的教育目标,积极的体验与实践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形成道德情感,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小学生要乐于探究社会,获得真情实感,从中领悟道理,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业如何体现探究与实践的要求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这门课的书面回家作业是不多的,但并不等于没有回家作业.而是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外作业更多以实践探究的形式出现,例如搜集有关资料,参加实践活动,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等等.这些作业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做人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书面作业,所以不能认为没有书面作业就不重视.有很多来自于学生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自己寻找答案,例如学到有关四大发明的内容时,孩子们会提出很多问题:造纸术是谁发明的是我国发明的,为什么洋洋炮反而比土土炮厉害今天印刷文字和古代有什么不同指南针的造型为什么不断在变再比如,学到石库门的变迁一课时,孩子们对石库门的保留问题产生了极大& #30340;兴趣,他们会对石库门房子做实地考察,去向家长居民了解他们的看法,收集报刊杂志等信息,这些就需要学生们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学习探究.当然,这样的作业也应当适量,不能增加学生的过重负担.希望家长对此能多支持与理解.

7.《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进行学习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采用考查的形式.考查的形式多样,灵活地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对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会采用口头或书面等形式进行考查.对于基本能力与方法,会采取观察记录,主题活动,学习竞赛,情境辨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考查.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会通过行为测评结合品德评语,采用带有情感激励因素的描述性评语进行评价.本课程的学习评价还会与学校的操行评定,少先队的争章活动以及学生成长记录册适当结合起来进行.

从考查的形式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不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而且上课又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方式,从这一点来说,学生上课是轻松的.但要真正的通过参加实践有所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品德行为有所进步是并不容易的,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而且要持之以恒,从这点来说,学好这门课也并不轻松.

另外,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评价并不一定在期末考查中进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随时进行.有一些评价还需要家长配合,例如在上一年级第一学期<,爸爸妈妈的手>,一课时,就有这样的评价形式:

1,在你家里,这些家务活都是谁做的请用线连一连.

煮饭爸爸的手

拖地板

整理书桌我的手

洗碗

洗衣服妈妈的手

倒垃圾

其它谁的手

2,制作一张心心卡,对爸爸妈妈说句心里话.

这样的作业就需要家长配合,请家长要多关心,鼓励孩子讲真话,不要为了表面好看或取得成绩就夸大孩子的优点,那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8.《品德与社会>,课提倡搞社会实践,孩子出了事怎么办

社会实践是品德与社会课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品德与能力成长的必要环节,所以对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请家长给予大力支持与理解.

鼓励学生参加适度的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反而不容易出事,当然小学生年龄小,要在老师指导下集体活动.学校和老师也会负责地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有效安全地组织学生活动.

6

类似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能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善于运。
更新日期:2024-5-8 浏览量:12466 点赞量:402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学生政治素养以及道德情操进行培养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小学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更新日期:2024-6-2 浏览量:13313 点赞量:430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摘 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物质生活变得日益富裕的同时,新的道德问题也随之而来 青少年&。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19396 点赞量:5117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69374 点赞量:1536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情操的科目,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4053 点赞量:32698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文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2151 点赞量:7809

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地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要改进这门学科的教。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67876 点赞量:1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