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P7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P38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P7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P10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P21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P22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P1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

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P20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P22

(1)口头检查法,

(2)直观检查法,

(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P29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P36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

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P3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P13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P21(同4题)

17,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P23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P25

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P2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P14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P49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P27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P14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P18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P36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P48

29,教学方法是指(同16).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P24

3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P38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目的,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障碍,四是方法.

33,案例的主题是指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 键 词语P48.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P31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P2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P9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P19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的过程.

4,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5,《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P1—2

6,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7,"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8,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标.(×)

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P36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 键 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P48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P2(×)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13,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14,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15,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教师不仅是小组合作的组织者,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必须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去,参与到学生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去.

16,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自主学习的本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7,《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18,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9,"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能预设的.

20,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21,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活动课,实验课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的不同,即前者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课程在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通过课程去多方面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可使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5,举例说明数学课程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P2

如,浙教版第八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为例: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则说明他习得了知识,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如果他能够综合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则属于问题解决,或者说,能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土地面积,则属于问题解决,

如果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过程中,或采用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或采用平行四边加,减三角形的方法,或采取两个三角形相加,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如果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时感受到两者的使用价值,或者体验到自己能力的增强,就说明情感与态度目标实现了

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过易不利学生思考,学生感到乏味,过难则学生无法回答.要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能讽刺挖苦.对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

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第一步 :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器6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分母不同怎么办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28,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28—29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

角色确认,自主探究

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29,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P29

①基本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作业评价.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30,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是:①参与和过程,②平等与合作,③鼓励创新.

31,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P41

1)组织形式不到位

2合作程度不到位

3评价机制不到位

①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

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

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7,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P38—39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

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P81(红)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

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9,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P50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2)反思什么P51

(3)如何反思P53

10,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P88—89(红)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等于2r.r等于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P25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

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P51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3,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派车"的教学片断:

(1)出示问题:假期里,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接送.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派车

(2)学生独立思考后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

生1: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算式:2×8等于16(人)3×3等于9(人).

师:掌声鼓励!

生2:派4辆面包车,留7个坐位放行李.算式:8×4-7等于25(人)

生3:派5辆面包车.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每辆面包车坐5人,留3个坐位放行李,算式:5×5等于25(人)

师:也可以!

生4:派6辆面包车,其中5辆面包车每辆坐4人,一辆坐5人,空位放行李.

学生海阔天空的答,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体现"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待过了20分钟,学生说出了11种派车方案(其中有8种方案空位超过一辆车的坐位)时,教师小结并布置了练习: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增加4位教师,共有29人,你又会怎样派车呢

案例分析(从解题策略多样化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的角度分析):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对几十个人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而言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求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因此,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只要求能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习能力高的学生要求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过于追求算法多样化,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每种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仅仅停留在横向的比较层面上.而现在一般强调的算法要优化,实质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纵向地,深入地发展,同时算法的优化也有利于更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本课"寻求租车的多种方案"的目标.因为优化的方法往往是已经公认的,适合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优化方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完成熟练的技能.

4,案例描述:

师:(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生:左边的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边比划边说)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与指定的方法探索)

生1:我们组发现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生1(边比划边说):用尺子量,用折纸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是用绳子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

案例分析(从问题的品质的角度分析):参考:论述题中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

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5,[案例描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6,[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1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等于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等于30+15等于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等于305×3等于1530+15等于45(元)

生3:把1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13×370×524×213×531×334×2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等

[案例分析](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Ŋ 21;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7,请你举一个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的片断.

【案例描述】

9,[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案例分析]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10,[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等"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等

11,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等于)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等于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上课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竟然学生大部分都能正确口算了,为什么还要为了追求算法多样化而让学生经历摆小棒的实践操作过程呢真的要摆一摆,可以采用让一个学生上前来板演,没必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这个操作过程了(也许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之前早就经历摆小棒的学习过程了).

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堂需要,可以删除这个操作活动.

案例分析:

13,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略(只要是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而又紧密联系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问题情境)

14,案例描述: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案例分析:P63(红)

15,案例描述:《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随着演示活动的进行,教师随即提出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沿着什么将平行四边形剪开的

生:高.

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教师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面(并大声强调了几遍——"平移"这个词),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

生:相等!

师:为什么

生:面积既没有多也没有少.

师:很好!那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现在你能说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为了强调可以沿任意一条高剪开,老师又重复地操作了一遍,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 形,转化成长方形.由于问题的提问与前面相仿,笔者不再赘述)

教师又出示了大量变式练习进行提问与训练,学生进入习题操练过程等

问题探讨:

(1)从提问目的,层次,开放上分析上述教学你认为怎样

(2)这样的教学是否表明学生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3)这样的教学与新理念比较你认为怎样

案例分析:P79(红)

16,案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⒈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下定义.

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的模型,闭上眼睛摸一摸,睁开眼睛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有几个顶点

(生按要求操作并回答).

课后笔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调查对象:还没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五(3)班学生.

调查内容: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学生填空前先学习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调查结果:全班56人,六个面答对的有50人,12条棱答对的有37人,8个顶点答对的有51人.

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位老师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使的课堂得探究活动显得乏味.我们必须认真体会新课程提倡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条理念.

个人所为,仅供参考

-5-

类似论文

小学数学习题命题误区案例

【关 键 词】数学习题命题误区案例【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0071-01小学数学习题测。
更新日期:2024-8-11 浏览量:105268 点赞量:22922

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案例

小学数学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阶段日期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员学习任务学习形式课程说明课程学习,交流研讨阶段2016 2 25-3 18公共课教育研。
更新日期:2024-8-6 浏览量:15692 点赞量:4597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更新日期:2024-2-18 浏览量:30817 点赞量:7341

数形结合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数形结合实际上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形 这个方法的应用,既可以简单形象的解决数学问题。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3834 点赞量:4469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到方法,并能运用。
更新日期:2024-7-19 浏览量:93883 点赞量:20589

数形结合文参考文献小学

谈"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数)和空间形式(形),数是数量关系į。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3255 点赞量:4108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的教研案例

摘 要:本文从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与开发和其教研案例两个方面简析了有效的运用学生的错题,将错题当作一。
更新日期:2024-3-1 浏览量:10393 点赞量: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