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摘 要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翻译能力,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翻译思维.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事例分析法,从英美文化价值取向、习俗风情、美学思想、角色转换等方面构建英语翻译思维.


关 键 词 :英美文学 翻译 文化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化体现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翻译是文化交流和传递的桥梁和纽带,沟通世界文化,融合人类共通的思想和情感,文学翻译是人类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最为重要和持久的方式.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是帮助中国人感知外国文学的最为主要的方式,也是丰富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促进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借助这扇翻译之窗,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宽更广的西方世界,感知西方思想文化,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学的繁荣.英美文学要保证引入中国时保留英美风味,而又合乎国人思维,这就离不开翻译思维的构建.

一、 翻译思维构建的意义

语言是思维形式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形式,背后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文学翻译从表面看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其依据的却是不同民族的潜在思维形式.英美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化,更是中西思维的沟通和衔接.从高校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首先,构建英美文学翻译思维有助于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国家文学大家创作出来的优质作品,不但具有很好的表现句式,还有良好的英语素养、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的语言生动鲜活,成语和习语等内涵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翻译英美文学能够很好地感知英语习惯,积累英语词汇和句式,练习语言表达艺术,更好地感知英语思维,锻炼英语思维,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语言变得生动鲜活富有内涵,提高了英语的写作思维能力和语言表现力.其次,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语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构建英美文学翻译思维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信、达、雅”的翻译思想.英美文学翻译首先要做到“信、达”,真实地译出英美文学作品的情节、情感、思想,把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翻译过来后,形象不走样,情感不消解,思想不变味.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对文句进行必要的修饰润色、调整和滤化,让文学作品更有艺术性,更有文采,以便更好地传播西方文学.所以,构建英美文学思维对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构建英美文学翻译的角色思维转换意识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一国人民在一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经过长期劳动创造的产物,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准确地说,文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传统、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价值判断、思维形态的总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语言就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当然也就对文化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语言的发展又必须受到文化的制约,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本民族文化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传承性等特点都制约着语言形式和语言习惯的突破.要想更好地学习英语,进行英美文学翻译,首先必须明晓一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因为文学翻译是用一国语言的文化形式去重新组合另一国的语言文化实践活动,文学翻译必然涉及语言的审美情趣、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色等,是多学科综合的跨民族的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感知过程.因此,做好英美文学翻译必须平时多了解英美文化差异,多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价值评价尺度和道德审美标准,多了解中西文化价值差异.

翻译文学作品,对于译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二传手.尽管每个翻译者都不可能百分百地忠实于原著,当然也不能完全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角色感知立场.为此,译者应尽可能地完成角色转变,一部作品由一国之作者到读者,再到另一国之读者,译者要经过多重的思维和角色转变,才更好地忠实原文,同时又能很好和本国读者对话.就好像一个美国厨师做出一道非常好的牛排,那么中国的厨师就要在掌握美国厨师制作牛排方法的基础上,选用中国的牛肉,制作具有美国风味的中国牛排.我们的译者就是这个中国厨师,除了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思维和角色的转变程度及有效性也是影响英美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思维的角色转换意识.

风俗是指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礼节风尚和习性,它受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学等方面的影响,英美文学翻译应充分考虑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例如,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动物,所以,宠物就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并表现出不同的风俗人情.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通常用狗来比喻或形容坏人或不好的事情,但是英美国家则不然,他们一般都对狗有着较多的好感,在他们的思维里,狗是忠实的朋友,所以在英美文化中,“狗”就会常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并由此派生出许多谚语习语.还有“猫”也是一种小动物,是英美国家比较喜欢的宠物,在他们的习俗中,猫天资聪明,多用来比喻或形容女人.

再如,中国人常用“红”来形容年轻女性,比如“红妆”代指女子的盛装,“红颜”代指“少女”.但是在英美国家,他们习惯上用“red”表示和中国相距甚远的意思,“go into red”指“出现赤字”,“see red”意为“气得发疯”“大发雷霆”,“paint it red”则指“把某一个事物形容成非常可怕的样子”.此外,礼仪之邦中国历来都尊老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这个词用来形容对人的尊敬,比如“李老”、“陶老”等,因为我们中国,年长就是代表着阅历,代表着智慧谋略,代表着德高望重.但是,在英美国家,“old”则是赶不上时代的艺术,代表着落伍,在西方的习惯中,年龄都是个人隐私,特别是女性,非常忌讳别人问及年龄等.这些都是中西风俗文化差距,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很好地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真正实现中西文化相容,思想相通.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渗透于各自民族的语言表述之中,只有深深明晓中西文化的个性差异,通晓中西文化的内涵,才能在翻译中做到“信、达、雅”,把英美国家的文学翻译成符合英美情又具备中国味的好作品.语

类似论文

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歧义现象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某种意义,总是会恰当利用歧义所。
更新日期:2024-9-1 浏览量:17968 点赞量:5574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圣经文化探析

摘 要英美文学作品中到处都充斥着《圣经》中的引文与典故 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学的时候,对《圣经。
更新日期:2024-1-4 浏览量:7833 点赞量:3315

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

摘 要: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翻译能力,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翻译思维 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事例分析法,从英美。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5561 点赞量:9480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境解读

摘 要:英美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 本文以《阿拉比》为例,说明教师必&。
更新日期:2024-9-24 浏览量:118629 点赞量:25498

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

摘 要:在现在的中外文学作品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叙事所使用的歧义语言比较多,现在我们就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5001 点赞量: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