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新闻史考述

[内容摘 要 ]文学新闻对我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的新新闻主义触发了美国学界对其研究,继而在新闻教育领域、实务界都成为受关注的焦点.文学新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作家和职业记者是文学新闻的主要实践者.启蒙于18世纪的文学新闻成果颇丰且渗透到媒体写作当中,为世界新闻写作实践的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文学新闻;发展史;新新闻主义.

[作者简介]王莉,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西新闻传播、媒介与文化发展.

文学新闻,也称作“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叙事新闻”或“艺术新闻”,它体现的是一种新闻与文学融合态势.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其一般形态是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的纪实性文章.文学新闻研究者、圣托马斯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托马斯康纳里(Thomas Connery)将其界定为:“采用散文的笔法记叙真实、现时的事件.它在风格、功能、主题、认识论上均不同于传统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是“借助叙事和修辞技巧,将真实的内容以小说或速描的艺术手法展现的非虚构性小说”,根本特质是:报道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真人、真事、真的地点且具有可考证性.墨菲(James E.Murphy)在《新新闻主义:一个批判的视野》一文中提到:“文学新闻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的、以文学方式报道的手法,它有三个基本特征:戏剧化的文学技巧、深度报道及一定主体性.”它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新闻事实和文学笔法,并以浸入式采访(Immersion Report)为特色,即写作者零距离接近报道对象、全方位长期深入的观察与记录.

“文学新闻对文学界的人来说不够文学,对新闻界的人来说又不够新闻,但这种既记录事实又运用文学手法的新式新闻,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有人将历史的镜头倒回到柏拉图时代,且列举16-17世纪一些英国作品予以佐证;新新闻主义倡导者沃尔夫,将这种以文学手法来记录事实的写作理念的形成追溯到丹尼尔笛福、狄更斯、亨利梅修(Henry Mayhew)和马克吐温等人写作的年代:还有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理查德哈丁戴维斯、本黑赫特(Ben hecht)等人,他们被一些学者冠以早期的文学新闻实践“先驱”的称号.

一、文学新闻的启蒙――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后期

从18世纪开始,欧洲文学历史上已有了文学新闻的萌芽.这一时期以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理查斯蒂尔(Richard Steele)、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人的文学新闻融合写作为特征.“文人办报”传统及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推动了文学的纪实性.笛福1719年于发表《每日邮报》上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获得巨大成功,首开报纸连载小说的先河.在小说第一卷序言中就写道:“这部自述是事实的忠实记录.其中绝无虚构之处.”三部序言中写道:“这个故事,或这个故事的大部分,直接暗示了一个至今还活着,而且是颇有名气的一个人的一生,正是他的经历构成了这几部书的主要内容.”狄更斯的新闻特写作品集《博兹札记》、历史小说《巴纳比拉奇》《荒凉山庄》等都是取材真实的文学作品.

1703年,笛福对英国大风暴的亲历报道被视作当代新闻报道的典范,“现在我们的新闻采访和叙事实践就是笛福当时所采用方法之一部分.他创造了‘比纪实报导还真实’的小说.《大风暴》可视作新闻和文学发展中的里程碑,表征了两种不同的现实主义――新闻与现实主义小说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融合文学技巧与新闻理念的写作手法.笛福的另两部作品《瘟疫年纪事》(1722)和《真正英国人》(1701)被视作最早的文学新闻报道.

大量刊载文学新闻作品的《绅士》杂志也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而新闻记者中也出现了详尽描述、表达主体感触的端倪.如世界第一位战地记者《泰晤士报》的威廉拉塞尔的战地通讯名篇《轻骑兵旅冲锋》.

笛福、塞缪尔理查森、亨利菲尔丁这些18世纪中期英国小说家,“在18世纪上半期,他们试图给自己这种新的叙事形式命名等事实上,当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回溯到200多年前这些严肃的作家们选择‘非虚构小说’而不是‘小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及凝塑艺术的时间”.叙事方式,可视为一种文学或艺术的非虚构作品,“它有稳固的内核,只是边缘略为模糊”.

整个19世纪,文学新闻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代表文学新闻作品的主要是各类报刊上刊载的“特写”(Sketch).它不仅是19世纪的写作核心,也是新闻实践中一个相当普遍的形式.如狄更斯的《博兹札记》、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弗朗西斯帕克曼的《草原千里》等.

二、文学新闻初步发展期――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社会历史文本危机深重.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受到劳资对立、贫富差距、工厂倒闭、公司破产、工人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困扰.新闻记者地借助小说技法如场景、对话、细节描述来描写现实.文学与新闻浑为一体,在西方世界似乎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热潮.一大批作品被冠以“小说性新闻”“新闻体小说”(Journalistic Novel)、“报告文学小说”.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其作品《(第五纵队)与首辑49篇》(1938)、《非洲的青山》(1925)、《好汉》等都被视作典范.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1883)、杰克伦敦的《深渊中的人们》(1903)、奥威尔的《巴黎伦敦流浪记》(1933)均真实地描述了穷苦阶层的艰辛生活.

在报媒领域,这一时期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与新闻同时呈现的还有两种:一种是以阿道夫.S.奥斯的《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客观新闻报道方式;另一种则是以林肯史蒂芬斯《纽约商业广告人报》为代表的文学新闻报道.史蒂芬斯是《商报》城市新闻的编辑,美国“揭丑运动”的千将.他考虑如果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报道,使记者感兴趣的事都会使读者感兴趣.他在《商报》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其目的是希望读者“看见,而不仅是阅读,看见贫与富、邪恶与善良、丑与美、成长、成熟”.他认为:“(文学新闻)如此完整、富于人情味的报道,是理性与艺术理念的完美结合.读者会在关于别人的报道中看到他们自己.”报纸也开始大量刊载特写.斯蒂芬雷恩、乔治艾德和芬利彼得邓恩(Finley Peter Dunne)都是当时报纸上颇有影响的特写专栏作家.雷恩《纽约特写》连载中记录了纽约城市的真实生活,采用对话、对比、描绘、场景设置、明喻和反讽等方式反映了纽约街道的日常琐事.其他典型的代表还有如杰克伦敦、乔治奥威尔等人. 总体而言,文学新闻在当时受了热捧.海普顾德编辑出版的《贫民窟的精神》文学新闻报道集,三十六年之后仍在重印.1967年,这本书又由著名的哈佛大学出版集团贝克纳普出版社再版.这一时期,刊载文学新闻报道的主要报纸有《纽约时报》《纽约商报》《论坛报》《华盛顿邮报》《费城快报》等,杂志有著名的《哈泼斯》《大都市》等.一些职业记者也倾向于文学新闻写作.

自19世纪晚期起的一些如理查德哈丁戴维斯、乔治艾略特、斯蒂芬克兰、西奥多德莱塞、林肯史蒂芬斯等人都转向了其他领域写作或停止写作.尤其是在1915年后,硬新闻、信息取向的报道开始主导新闻写作,使得文学新闻一时沉寂.

至20世纪30年代,大量反映欧洲移民的生活现实及美国大大萧条的报告文学作品涌现.1935年,当时的左翼杂志《新民众》编辑约瑟夫诺斯对这些报告文学给予评价:“这是一种三维报道,作者不仅要浓缩现实,还要帮助读者感受现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想像力进行报道和评论.”

初期报道的主题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后期多集中于战多转向战争题材.约翰赫西的《广岛》(1946)(Hiroshima耀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经《纽约》发表后轰动一时,被奉为西方文学新闻的“神作”,藉此获得了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1986年,他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谈及这些时说:“等新闻的理念可以用小说的手法来表面而更富于活力,我主要的阅读一直是小说,但却在报道事实.”《纽约客》的长期撰稿人珍妮特弗兰纳(Ja Flanner),早在1925年也在尝试这种写作.她以法国通迅员的身份为《纽约客》写作《巴黎信扎》专栏长达五十年之久.此外还有著名战地记者欧尼派尔的《大战随军记》(1948)、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929)等.

三、文学新闻发展的期――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正处在美国社会极度混沌与不安的时期,总统被刺、黑人、学生动战、反战游行、吸毒、性解放等社会问题重重交织.沃尔夫认为,传统新闻报道已经不再是反映社会“真实”的最佳方法,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新新闻”写作中,允许作者采用各种象征手法,允许作者虚构某些细节,写入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并坚信:“小说的前途将是以新闻报道为基础的高度细节化的现实主义.”“用写小说的方法来写新闻报道”成为一种时尚.从事新新闻事业的大部分是报社记者.《老爷》《纽约》《绅士》《乡村之声》以及以智慧和成熟著称的杂志《纽约客》杂志花钱购买了他们大量的文章并出版.包括莉斯罗斯的《影片》、沃尔夫的《糖果色橘片流线型婴儿》及《电冷却酸性实验》、卡波蒂的《冷血》、布雷斯的《吉米布雷斯林的世界》、梅勒的《夜行军》《刽子手之歌》、盖伊塔利斯《王国与权利》、亨特汤普森的《恐惧与厌恶》等.其写作的四大特点是:采用戏剧性的场景和场面来结构描写事件,避免使用传统报道的平铺直叙;“第三人视角”,每一幕场景由一个特定人物来呈现,即通过一个亲历事件者(如作者本人)的所见所想表现场景;实录完整的人物对话,集中使用对人物的社会生活地位有象征性作用的细节(如人物的姿态、习惯、举止、表情、家庭布置、对上司下属的态度等);采用倒叙、预示、悬念等小说写作手法,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也成为了日后人们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文学新闻学的一个标准.


“新新闻主义”是文学新闻史上一个典型的时代文本.在它的推动下,文学新闻第一次广泛系统地进入了经验性的应用阶段并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多刊载新新闻记者文章的《滚石》杂志开始出现在各大报社的阅报栏上.新新闻主义的影响开始传人欧洲,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开始流行.

新新闻主义这种“反传统”的写作浪潮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逐渐消退,但它的理念和写作方法对后来的新闻报道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979年,普利策颁奖委员会开始为新闻特写设置奖项.该奖项的评奖要求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

四、文学新闻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

新新闻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后,以“非虚构小说”形式出现的文学新闻作品陆续面世.如特蕾西基德尔的《新机器的灵魂》(1981)(获美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梅勒的《刽子手之歌》(1980)(获当年美国的最佳小说奖);琼迪迪恩的《白色影集》(1979)、《萨尔瓦多》(1983)和《迈阿密》(1987);亨特汤普森的《捕猎大鲨鱼》(1979)、《注定消亡的歌曲》(1990);汤姆沃尔夫的《在我们的时代》(1980)和《从包豪斯建筑学派到我们的房屋》(1981);调查记者乔麦金尼斯的《走向极端》(1980)、《致命的幻觉》(1983)、《迷信》(1989)及《残酷的怀疑》(1991);温加尔桑福德的《新鲜血液》《美国新移民》(1995);乔纳森哈尔的《漫长的诉讼》(1995);阿德里安勒布朗的《随机家庭》(2003)等.而越来越多优秀的特稿写作也成为文学新闻向媒体渗透的一种表征.

在整个文学新闻发展史上,从杂文、随笔到特写、从游记到报告文学、从非虚构的短故事、非虚构小说到叙事新闻、特稿,文学新闻报道的形式一直应合时代的脚印发生着奇妙而混合的变幻.这当中或许没有时间段上严格的区分,但“真实”的内核却在历史的沉淀中经久地保存下来.一个在二十几年前被新闻界视为“杂交品”的新名词,现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被誉为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杂志研究方向开设了文学新闻课程,美国半数以上的大学新闻专业课程中设置有文学新闻学,一些英语专业也有开设以“创造性非虚构小说”命名的文学新闻学课程.美国一流的杂志如《纽约客》《哈泼斯》《名利场》《绅士》《大西洋月刊》等还在刊登创造性非虚构作品.报纸方面也越来越多以特写形式、新闻或专栏版来发表一些文学新闻作品.它为我们的新闻实践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镜鉴:即不同于客观报道中记者的冷静“旁观”的立场,以一种深度的、的“主体视角”去洞察事实与真相,以自己对事实的详尽把握,运用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构建一种对事件、主题、意义的独特经验并传递给读者.

类似论文

民初文学教育考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原名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作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萌生的新式学校,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筹建 其文学。
更新日期:2024-5-8 浏览量:10668 点赞量:3125

美国文学的文学价值

【摘 要】众所周知,美国是个大熔炉,孕育出来的美国文学自然也是多元素 尝试简单论述一下多元素美国文学所体现的。
更新日期:2024-11-15 浏览量:141458 点赞量:29939

美国文学的多元化趋势

2008年美国全国图书奖的亮点,是汤亭亭摘获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这是美国华裔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也是继黑人作家格温德琳布鲁克斯和托。
更新日期:2024-8-8 浏览量:15423 点赞量:4409

河州建置沿革与多民族聚居的形成考述

摘 要:历史上的河州,自唐始,曾为唐蕃古道之重镇 历史上生活在该地区的民族有羌族、汉族、鲜卑、吐谷浑、吐蕃等 现在活。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8551 点赞量:24110

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的特点

摘 要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2035 点赞量:16726

走近当代美国文学

二OO四年,国内某出版社再版了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将其作为“史诗。
更新日期:2024-10-6 浏览量:16858 点赞量: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