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之困境

作为高校中文专业核心课的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今的形势下,因缺乏当代意识、学术规范等,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备受当代文化的冷落,难以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其教学更是处尴尬之地,这有源于学科建设的落后、源于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刻板等等.而古代文学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学科内部繁殖大量无关紧要的命题,实际是被排除在现代学科之外.古代文学的建设与革新,迫在眉睫.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古代约三千年的作家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且包括对文学史的诠释,涉及到了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另外教学作品是古老的文本资料,其中的人和事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距离当今生活似乎很遥远,学习难度大.当高等教育呼唤增加新课程、压缩传统课程学时.古代文学课程因开设时间长、学时量大,也就成为缩减学时的首选对象.针对古代文学的教学难度大、覆盖面广、而教学时间缩短、学习起来感到最为吃力的必选课,进行学科建设与教学革新,刻不容缓.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平衡好点与面的关系.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作品的学习上,必然要选择大家名作,而且入选的作品应该尽可能保持原貌,不作删减.兼顾恰当点与面.而教师应首先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及各个教学单元的实际情况,对每一教学单元做出目标分析,然后确定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重点、难点,再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示范性讲授,建立起相关知识系统与框架.

相应于课程的设置,就要打破旧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立体的,它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首先是基础层,既知识积累层;其次是中间层,既思维训练层;最后是提高层,既能力培养层.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发展线索、时代特点,以及文学流派、文学集团、文学体制、经典作品、作家风格等,都属于基本知识积累的层面;对文学发生原因的深层追寻,对文学时代风格的理论抽象,对文学发展嬗变的逻辑归纳,以及对经典作家作品的深层体悟等等,属于思维训练层与能力培养层.其中,对原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抽象、概括等,属于思维训练的层面,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理论抽象与概括,尤其是富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等,属于能力培养的层面.实施这种模式,具体地应为:以基础知识为立足点,通过精读原著,让学生切实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经典性作品,了解文学史发展线索和主要作家风格,并掌握较好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具体到教学课堂的操作,从学生方面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使用电子授课方式,很希望老师应结合专业的审美特征和学术动态,适时扩充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向更高更宽更赏心的领域迈进.可作为教师,花了心思建立电子教程,就是为了方便省心,已经习惯了已有的教材和教法,改动、重组十分费事.而且文学史和一般的选修课不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作品,本人未必都做到认真阅读,要深入分析,讲出独到认识,教学上的盲点很多.尤其课堂上讲的,还有许多与自己的科研领域有距离的作家作品,以前并不十分熟悉.那么,课前势必要认真准备,需要抽出大量时间来认真读书.但是这样付出的结果,又无法直接反映在自己的研究成果,吃力不讨好,故教师未必大动干戈,修改电化教学的设置.再者多数学生也不能自觉地把电子课程的应用与学习有机结合,对电化教学系统不了解,只是隔岸观火,当然不能产生实际效果.另外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也较淡薄.那么搭建电子课程的教学辅助及使用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平台上,教师可建立课程教学辅导站,上传电子教案,发布课程公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学习,且就学习中的问题通过讨论版提出,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总体就是增强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的重组与再造功能,增补完善电化教学课程系统.

当然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是离不开整个大环境的氛围,因此,需要院、系互为联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扩充能力、激励超越、升华境界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不因缺乏后劲而阻碍电子课程产生的应有的效应.其效应主要涉及三方面:

第一,针对于革新教学观念、课程设置.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完善与改革的方法与途径有多种,其中加强古代文学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人才观、师生观、课程观等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每一个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对象,把古代文学的教学立足于当代,才能谈得上弘扬民族传统,也才能实现它的人文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合理化,古代文学这门主干课程实际是由一个课程群组成.它一般包括先秦文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 宋元文学、明清文学,此下还相应配备有一批专题选修课程.要保证这个课程群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个数量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不少高校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师资力量不足,必然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第一线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学术界最新动态,不能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与学术研究,无法真正做到以研促教、以研提教,从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再者担任古代文学课程的老师,除了要熟悉本门学科之外,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蕴涵着其产生时代的社会、思想、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这不仅要求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开阔的视野,做到文学本文、史学思维、文化视角三位一体,而且应注意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具备一种对当下文学的观照、关怀,甚至是审视.在这样的古今对照之中,寻找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寻求心灵的相通.


第二,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法.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卓越成就和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而清晰地认知,进一步扩大和系统古典文学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据各个教学单元的实际, 对教学单元做出目标分析,再确定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重点、难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示范讲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建立起相关知识系统与框架.在基础教学中重点讲授经典作品,以培养学生审美直觉能力与作品感悟能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可以构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第三,针对学习效果.确定好检查、考查和考试的内容.检查主要是以提问、作业、随机抽查等形式规定学生自学内容学习的效果;考查是以随堂考试或论文、作业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考试则是通过具体的试卷、试题来学生进行综合知识与逻辑分析能力的测试.改革现行的知识考卷式的考评制度,通过讨论、论文、综合测评以及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在考查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注:该文系“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及利用研究”(J200818)成果

(作者简介:陈海丽,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类似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评价模式的

摘 要:众多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以史为纲,以作品为辅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导致了学生学习兴。
更新日期:2024-10-2 浏览量:19589 点赞量:5959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

【摘 要】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思想和一些急功近利&。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19192 点赞量:25867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

【摘 要】古代文学课程并不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存在,而是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 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古代文学教。
更新日期:2024-6-1 浏览量:13744 点赞量:4534

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之刍议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核心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丰富,课时数最多 但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因所学内容时代距今久远,部分学。
更新日期:2024-9-14 浏览量:119064 点赞量:26059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科专业要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优秀的作品,包括作家的。
更新日期:2024-8-3 浏览量:16187 点赞量: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