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源廉集》前言

在清末民初教育界,范源廉是一位颇为重要且富有影响力的人物.遗憾的是,在现今出版的《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系列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等丛书中,我们却看不到有关范源廉教育论著和相关的研究专著,在《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亦只有一小节论及范氏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其分量明显单薄.范源廉作为一个近代教育家的形象因文献资料的缺乏,迄今未得到很好的确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范氏本人的著述甚少,生前几无著作出版,范氏“素不喜作文章”、重行不重言的个性,限制了我们可能了解他的视域,一方面则是尚无一部系统整理的《范源廉集》问世,这是一个值得弥补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整理、出版一部《范源廉集》确有必要.

一、范源廉生平

范源廉1976年(光绪二年)8月29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一个普通家庭.字静生.上有一姐,早夭.下有一弟范源让(字明俊,后改名范旭东),以民族企业家名世.1889年,范源廉的父亲范琛去世,家陷贫境.随后母亲谢氏带其兄弟两人投靠长沙城里的慈善机构――保节堂.1893年,范源廉在其舅父资助下进入清泉学校读书,两年后回家乡私塾任教,承担起支撑家庭经济的重任.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巡抚陈宝箴主持湘政,大力推动变法,梁启超等维新志士赴湘串联,创建时务学堂,湘人为之一振,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省”.范源廉为时风所动,投考时务学堂.1898年3月22日(三月初一),时务学堂在长沙南学会举行第二次入学考试,报考者共一百五十名,范源廉列第二期招考学生第五名,为中文内课生兼西文留课生,同学中有蔡锷、李穆等才俊青年.从此范源廉成为梁启超的忠实追随者.在维新派主持的《湘报》第三十三号《南学会问答》上刊出范源廉关于推广学会的提问,这是我们所发现的范源廉最早的文字.可见,范源廉当时已投身维新运动,成为运动的一个积极分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范源廉离开时务学堂.1899年,与同学蔡锷、唐才常结伴前往上海投考南洋公学.范考取外班生第五名,蔡锷列第六名.时梁启超在,函约东渡赴日本自费留学,范源廉遂与同学李穆等筹集经费,相偕东渡,进入梁启超主持的大同学校学习.1900年6月,唐才常成立自立会,范亦回国观察形势.自立军起义事泄未成.范源廉再返日本,1901年秋考入高等师范学校.留学期间,结识严修、杨度、曹汝霖、陆宗祥等人,建议日本法政大学校长梅谦次郎为中国留学生开设法政速成科.1905年学部设法政学堂于北京,聘日本教授主教,而任范为学部主事佐之.1906年学成回国,经严修推荐进入学部.据吴家驹回忆:“先生既到部,亦不以微员新进稍自委卸,于本部事务之划分,职责之分配,各省提学司使之任命,各级学校之规程,各地高中、小学校之分期进行,教育人员之考察,凡认为力所当尽者,无不悉心规划,劳瘁不辞.”“故不到三四年间,由主事而员外、而郎中、荐升至参事.”除处理部务外,范源廉还参与创建了殖边学堂(民国后改为蒙藏学院)、优级师范学堂,将求志学会扩组为尚志学会等活动.

民国建立后,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总长,力约范源廉就任次长.蔡、范之间在教育理念上存有差异,蔡元培多注重于高等教育,范源廉则主要关注普通教育.受地域、党派、教育背景影响,教育部人事虽存矛盾,但因蔡、范两人极力维持,共同致力于教育变革,遂呈现一派新气象.

1912年5月9日,共和党在上海成立,制订党纲,成立组织,范源廉被选为该党干事.7月13日,蔡元培因与袁世凯政见不合,辞去总长一职.范源廉随即继任总长一职,7月26日在国务院宣布政见时表示:“蔡前总长对于整顿教育之办法,首重社会教育,盖共和国体贵在人人有普通之智识,本总长当接续进行.”7月31日再次表示:教育宗旨及行政大纲,业由蔡总长宣布或规定,悉当遵行.现以个人意见,尚有二端,须与诸会员商榷:一、发挥国民固有精神,一、提倡个人职业独立.反复阐发,至切时病.表现其“蔡规范随”的主政意愿.1913年1月,范源廉辞去教育总长一职.卸职后,转赴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部长.袁世凯死后,北京人事更动,段祺瑞组阁,再次任命范源廉为教育总长,范遂交卸中华书局编辑部长一职.1916年8月26日,范致电在法国的蔡元培,促其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20日至7月17日,范源廉内务总长.1918年5月至11月,他与严修赴美国考察教育,“于其教育实况多有所研求”,为创办南开学校大学部作准备.回国后作《调查美国教育报告》(1919年1月)、《范静生先生演说赴美调查教育之情形》(1919年1月)、《美国教育行政谭》(1919年2月),述其游美考察教育之观感和收获.1919年3月26日,教育调查会成立,选举范源廉、蔡元培为正、副会长.

1920年8月11日,范源廉任靳云鹏内阁教育总长,着手文字改革,公布国语注音字母.1921年4月,范氏有感于教育处在绝境,前途无望,辞去总长一职.5月,靳云鹏再邀范源廉就任教育总长,范不肯就职,由次长马邻翼.1922年2月7―14日,中华教育改进社在上海举行董事会,选举范源廉为董事长.1922年6月,范赴美考察农业教育和公民教育,并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教育会议.1923年赴英国磋商退还庚子赔款事宜.1924年1月范源廉就任北京师大校长.同月被任命为教育总长,坚辞不就.9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推选范源廉任董事,翌年6月,被推为干事长.

1925年1月,范源廉辞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一职.任职期间,北京师大修订组织大纲,本科分教育、国文、英文、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生物九系,附设体育及手工、图画两专修科.范还为北京师范大学撰写校歌.“五卅”运动爆发后,范源廉与梁启超、顾维钧、朱启钤联名发表对沪案宣言.据任鸿隽回忆:“范静生先生于从事教育行政之外,雅好生物科学.晚年常手自采集,躬行研究.又欲设立天然物产博物馆于北平,以广搜罗.惜因时局多故,此志终未实现.”

1927年7月,范源廉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2月23日,因腹膜炎在天津病逝,终年五十一岁.为继承先生研究生物学之素志,尚志学会同人倡议设立静生生物研究所,以作为对范源廉的纪念,这一建议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赞助,该所于1928年10月1日在北平正式开幕.

纵览范源廉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76―1897年)早年在家乡求学、教学,基本上过的是一种传统读书人生活,第二阶段(1898―1906年)从考入时务学堂到赴日本留学,这时范源廉追随梁启超,学习新学,继赴日本留学,接受系统的近代师范教育,第三阶段(1906―1912年初)在清朝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学部任职,成为一名新式的教育行政官僚,第四阶段(1912―1921年)先后出任民国教育部次长(1912年4月8日―7月26日)、三度任总长(1912年7月26日―1913年1月8日、1916年7月12日―1917年11月30日、1920年8月11日―1921年12月25日),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主要领导人和决策者,第五阶段(1922―1927年)晚年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4年1月―1925年1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长(1924年9月28日―1927年12月)等职,是北京教育界的领衔人物.在民国前期,北京教育界主要存在两大派系,一派以蔡元培为代表的革新派,与国民党保持密切关系,他们主要以北京大学为依托,一派以范源廉为代表的稳健派,与前清学部和共和党有渊源关系,他们把守着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两派既有争斗,又有合作.范源廉是北洋政府在教育界台前幕后的主要操控者,可谓与民国前期的北洋政府相始终,对于范氏所扮演的这样一个角色,我们过去显然认识不足.

二、范源廉教育思想

范源廉自从1899年赴日留学,考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随后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范源廉任职清朝学部,三度出长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他是清末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教育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与当时教育界的关系可谓既深且长,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急速转型.那么,范源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一、明确新教育宗旨.民国初年,范源廉首度就任教育总长时,即发布训令三则,一是表示男子教育与女子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举,二是强调“教育为神圣之事业,乃国家生命之所存”,三是阐明“国于世界,有学则兴,无学则亡”的道理.在《说新教育之弊》一文中,范源廉表示:“清季罢科举,颁学制,兴学校,励游学,而新教育以兴.非轻事纷更也,诚鉴于世界之大势,处积弱之余,而欲为图存之计,莫要于教育之革新也.”在他İ 75;来,新教育所存弊病“大抵以宗旨不正,学科太繁,费用过多,成绩不良之四者为尤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范源廉又告诫说:“特值世界大战之今日,于吾所期养成国力之教育,实为最良之时机.此则凡在学校或家庭负教育之责者,所特宜注意也.”他以为:“明世界之大势,示科学之重要,振尚武之精神,阐爱国之真义是也.之是数者,平时固当教之,而在今日为尤不容缓.”将识势、科学、尚武、爱国作为战时中国教育发展的精神指南.在范源廉心中,教育乃精神之道,教育应适应世界的大势.

二、提倡义务教育.在《论义务教育当规定于宪法》一文中,范源廉详细说明了自己实施“义务教育”的观点:“义务教育云者,为国民必应受之教育,即所谓强迫教育是也.何为义务绎其义盖有三:一为儿童之父母或其监护人有使儿童就学之义务,一为地方公共团体有筹款设学收容其地学龄儿童就学之义务,又其一即为儿童者苟非疯癫白痴残废不具,在学龄期内即有就学之义务也.”范源廉介绍了普鲁士、丹麦、瑞士、葡萄牙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形.他列举了“义务教育应规定于宪法”的三大理由:一“曰义务教育非规定于宪法,则人民公私家国之观念不易革之使新也”.二“曰义务教育非规定于宪法,不足以增强法律之实施力也”,三“曰义务教育非规定于宪法,不足以追先进之前踪而挽国势于将来也”.据此,他认定“在吾国固可断此问题实存亡盛衰关键之所存矣”.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列入宪法.


三、提倡军国民教育.范源廉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尚武”精神的影响,他以为“振尚武之精神”是振兴中国教育之要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范深感:“吾人受此痛切之刺激,乌可苟安旦夕,以坐待人之宰割耶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日之天下,安乎否乎故振起学者尚武之精神,又当务之急也.惟在吾国而言尚武,苟不先除文弱之积习,则亦空言无效.”范二度出任教育总长时,特别发布《提倡军国民教育》训令:“(一)凡高等小学以上之学校,均施行军事教育.(二)无论士农工商均须入学,以期军事教育之普及.(三)各学校既施军事教育,而于文事教育亦须并行,总期文武兼备.(四)所有军国民一切教育之制度,均参仿英、美两国.”显然,范氏之提倡“尚武”并非模仿日本之军国主义,而是学习英、美这类国家的军事教育.

四、重视普通教育.民国初年,蔡元培、范源廉分别就任教育总长、次长,关于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蔡元培有一交代:“我与次长范君静生常持相对的循环论,范君说:‘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大学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我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把两人的意见合起来,就是自小学以至大学,没有一方面不整顿.不过他的兴趣,偏于普通教育,就在普通教育上多参加一点意见.我的兴趣,偏于高等教育,就在高等教育上多参加一点意见罢了.”由此可见,范源廉的个人兴趣偏于普通教育.范源廉在任教育总长期内,大力整顿中小学,公布中、小学校令,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中、小学的办学,提出《论义务教育当规定于宪法》,使教育普及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出任中华书局编辑总长时,主持编辑中、小学教科书,晚年又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推动师范教育.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民国初年普通教育的发展.1916年9月,蔡元培与汪精卫、李石曾联名致函,称赞范氏:“主持教育救国,亘二十年,尝有以普及教育规定于宪法之议.近年总编辑之务,所鉴定各种教科书,风行全国.”可见,范氏推动普通教育所取得之显著成绩,已获时人承认.

六、注意吸收欧美教育之长.范源廉曾先后两度前往欧美国家考察教育,对西方国家教育之优长,他都悉心研探.1918年他第一次前往美国考察教育时,临行前发表《对教育之意见》:“(一)此行所欲研究者为小学高等院校及师范之办法,愿诸君以所见中美两国诸校之短长见教.(二)中国学生最苦无参考书,诸君能各以所习科中要书之目抄示,则补助中国教育界不浅.(三)中国留学生宜与国内教育界联络,惟中外须有一机关为执行此事之媒介.”考察归国后,他多次撰文、演讲,详细介绍美国的学校系统、学校经费、美国学生、蒙养园、小学校、中学校、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体育、社会教育、中国留学生、美国华侨教育、美国在华所营之教育事业.1923年10月,他第二次从美国、欧洲访问归来后,深有感慨地说:“余西游一年,所见极浅薄,而所受刺激则甚深,刻欧美人与中国不同者,即在渠等完全系科学的生活.”他多次发表谈话或演讲,讲述其欧美考察之收获和感受.“中国事事不及外人,群以为教育不发达之故,此诚为事实.但余以为为教育而研究教育,不知注意其他学问,既不能实用,尤不足以挽救颓象”.范源廉提出中国所最缺者为二:一、科学智识.“中国现下最缺乏者科学也”,“为今之计,宜速求一输入之途,务实验,去空谈,则科学之发达可指日而待”.二、公民常识.“中国号称共和,于兹十三载,然人民中之能了解共和意义者,究有几何勿论权利义务,即民国之所以成立,亦瞠目不知”.“苟科学而得输入,则物质文明可以发达,公民教育普及,则政治易于改革.如是,则中国庶几乎可强盛矣”.范源廉的这一看法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看法基本一致.

蔡元培比较他与范源廉的个性时说:“我在教育部时,请范君静生相助.我偏于理想,而范君注重实践,以他之长,补我之短.”重行轻言是范源廉行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范源廉留下的著作供我们研究者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因而我们只能从他有限的、简约的言论中,去捕捉他的思想信息,勾勒他的教育思想梗概.

三、《范源廉集》的编辑说明

范源廉生前除单篇文章、演讲、函电刊行报章杂志外,没有结集的著作或专著单行出版.本集可以说是范氏著作第一次结集出版.根据范源廉的著作情况,本集分三卷:卷一为“言论辑录”,收录范氏发表的文章、演讲、部分公函和报道,共一百六十四篇(内含同文异稿两篇).卷二为“函电”,共三十六件(另附一函).卷三“未刊遗稿”,系抗战胜利后静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胡先委人整理的范源廉遗稿――《静生先生遗墨》,当时未刊,原有八卷,现寻获七卷,即:一、会务,二、荐函,三、捐启函,四、答谢函,五、复候、吊唁函,六、序文、诗、联,七、约柬.遗墨形成时间大约起于1924年9月范源廉任中基会董事会董事长,止于其去世.内容涉及教育、科学、文化、体育、赈灾诸项内容.现按原来目次,予以过录,不辩之字,以□代替,信函标题则根据本书体例,稍作修改,并加题注.考虑到这部遗稿的整体性,我们一仍其旧,单组一卷,作为本集卷三,内收各类函文二百七十六件.须加说明的是,《未刊遗稿》中之函文等归类不尽合理,为存真起见,现仍遵原稿整理刊印.书后附录:一、范源廉签署批示、公文目录.收录范氏三度担任教育总长时期所签署的批示和公文目录,这些文件发表在《政府公报》上,标题系编者根据公文或批示内容所拟.二、悼念范源廉挽联挽词.收录范源廉去世后南开中学追悼会(1928年1月7日)、公园追悼会(1928年2月12日)、中国科学社南京社所追悼会(1928年3月4日)三次追悼活动的报道.三、追忆范源廉文章.收录诔词、悼文、回忆录七篇.本集之编辑、整理,刘慧娟负责卷一、卷二和附录的材料搜集、整理,胡宗刚负责卷三的整理,最后由我总其成.在材料搜集过程中,我们主要得到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等机构的帮助和范源廉先生后人的协助,硕士生刘崇锤、曾小顺两君参与附录一的校核工作.另还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恕我们不一一点名,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本集系范源廉著作首次汇编出版,无论在材料搜集上,还是在文献整理上,出现遗漏和差错恐难避免,在此我们诚恳期待读者诸君的指正.

类似论文

《丁文江文集》前言

在近代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地质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丁文江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一生的研究和活动范围甚广,涉及地质。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19897 点赞量:5265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前言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全国临床医务人员诊断治疗行为的。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7232 点赞量:3021

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

摘 要: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177 点赞量:7941

《银行业务英语教程》前言

经过本书编写组全体同仁历时十八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银行业务英语教程》的策划、编写、出版工作 现在摆在。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693 点赞量:8196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前言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全国临床医务人员诊断治疗行。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9809 点赞量:5552

《湖北省出版科研文选》前言

2011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 评奖结果出来后,主持这项工作的沈女士告诉我,这一届。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7825 点赞量:13391

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集》读后

关爱和先生在知天命之年将20多年来撰写的部分学术论文结集出版,名之为《中国近代文学论集z。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7488 点赞量: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