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了多种多样的新方式,课本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历史课本剧能整合历史教材内容、解决教学中重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对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为课本剧编创、课本剧排演、课本剧演出、课本剧评价四个阶段介绍了课本剧的实施,以期能促进历史课本剧与历史教学的有效结合,增加课堂吸引力,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关 键 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简介:王立波(1964-),男,吉林省通化县人,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乡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一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1

历史课本剧,就是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以教材上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学生再搜集史料进行补充的基础上,编写历史剧本,并在课堂上演出具有戏剧冲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实践活动.历史课本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契合了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推广应用.

1.历史课本剧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促进

1.1整合历史教材内容

历史课本剧的创作离不开历史教材,编制课本剧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如知名的历史人物,重大的战役、影响广泛的改革举措、新政权的建立、具有朝代特色的文化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创作成历史剧,对教科书的线索进行梳理,可以使学生牢记该历史知识点.

例如《三国鼎立》一课中,主要内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课本剧创作的素材.如许攸叛逃曹营,可以创编成历史课本剧,展现曹操和袁绍在性格和用人方面的差异.还有插图形式呈现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小字呈现的孙刘联军火烧曹操战船的情况,都可以创作成历史剧.

1.2解决教学中重难点

历史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重难点可以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概括.比起传统课堂的讲述法教学,课本剧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的去查阅资料,乐于学史.

例如《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中,重难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采用历史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设置两个历史场景,对比北魏统一北方前和汉化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可展现北魏普通居民一个家庭的前后生活变化,如诵读经书、穿着汉服、不同民族通婚等.

1.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的学习方式,历史课本剧正是体现合作学习的很好的方式.在剧本的编写,学生要一起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形成大家都比较满意的作品.在编排演出时,演员之间的默契表演,道具、旁白等,也都需要合作意识才能完成.

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在讲解多民族的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可以以书上的小字介绍为基础,补充资料进行补充改编为课本剧.可以让同学分别代表南方人和北方人,让他们表演南北方的生活差异,以及在迁移到新地区后,在饮食、居住、穿着等方面的适应,来表现南北方民族的融合.

2.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2.1课本剧创作

收集资料阶段.教材是课本剧的基础,但一部好的课本剧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丰富,所以学生要学会查找史料,可以通过大学的图书馆、城市的历史博物馆、电视节目、互联网资源等.

编写剧本内容.要确定课本剧的整体框架和故事的发展脉络,要具备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戏剧还应该有矛盾冲突性,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最重要的是,历史课本剧的时间次序,地点的描述要符合史实,对历史事件的展现和评价要全面客观,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课本剧排演

分配剧本角色.作为导演的学生具备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同学的表演能力和剧本中人物的特点,合理分配角色,从学生的外貌,气质,声音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指导学生排演.初次排演阶段,演员需要对剧本初步了解,熟记自己的台词.局部排演阶段,学生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整个剧本中的作用,学会和其他演员配合.整体排演阶段,要做到细致和整体共同把握,前后剧幕衔接流畅,旁白准确,条件允许的话,道具、服装等都要准备好.

2.3课本剧演出

适时导入课本剧.课本剧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起到点缀的作用,所以要适时的导入课本剧,跟正常教学衔接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他们带着疑问进入到课本剧欣赏当中来.导入的语调要有强调的语气,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引起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为表演做好提示准备.

教师抛出问题.课本剧是为了学生更直观,有效,有趣地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观看历史剧之前教师要及时准确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避免课本剧流于形式.

2.4课本剧评价

回归教材,分析问题.课本剧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材中疑难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课本剧对相关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解读,落实好教材中的知识.有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知识点作答,有的需要学生结合教材的前后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的,教师要做好总结.

回归剧本,评价演出.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历史课本剧进行评价,给参与编演课本剧的同学恰当的肯定,指出课本剧表演中的不足,也可以让同学们谈感受、提意见.

3.结语

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颖的历史教学方法,践行了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还培养了多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乐于学史.当然历史课本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占用时间、花费精力过多等.历史课本剧与历史教学如何能有效结合,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和改进.

类似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 要:历史作为初中必修课程之一,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强化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历史课程不。
更新日期:2024-8-14 浏览量:105053 点赞量:22726

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新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思维的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历史的作用,使学生能综。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2068 点赞量:7879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

【摘 要】新课改精神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
更新日期:2024-8-11 浏览量:105864 点赞量:23240

初中历史教学刍议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į。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1488 点赞量:19664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手段,使人原的素质状况得到改变,把原有的素质提高,也就是对改。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8831 点赞量:5345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 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645 点赞量:18309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化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系统的规范,并明确规定有“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3477 点赞量:2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