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文献综述

【摘 要】德国模式中“市场”强调有秩序地自由竞争,反对垄断,特别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建立在高度法制化的基础上.德国模式中“社会”则代表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社会公正是其经济政策的最高目标,社会保障则致力于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积极进取创造条件.“市场”和“社会”还存在积极的互动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为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提供发展土壤,后者反过来又确保了市场沿着自由竞争的方向稳定前进.这一运行机制的裁判和管理者是政府,实现载体之一是德国众多中小企业.

【关 键 词 】市场竞争,法制化,社会保障,中小企业

1.前言

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市场”和“社会”是两大支柱.大多研究文献对于这两大支柱的解释是,“市场”代表市场经济,“社会”代表社会保障.然而,这两个概念整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模式出现在德国时,其具体内涵是怎样的?或者应该如何理解其特定含义?在这一模式中“市场”和“社会”又有怎样的关系?后者往往被大多数研究者忽视.

笔者正是希望通过梳理研究文献以便理清上述问题.

2.“市场”、政府干预和中小企业

2.1保护竞争,但反对垄断

冯中林(1992)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五个要素》一文中指出,德国模式的五大要素之一就是保护自由竞争,但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又反对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地大企业垄断.这也是该模式中“市场”概念的关键所在.

2.2秩序和政府市场干预法制化

从德国模式对竞争的理解可以看出,德国模式不同于美国模式,后者更相信竞争秩序可以依靠市场达到最优.但是德国政府却认为,只有通过适当地干预才能为市场竞争建立合理的秩序,竞争秩序不能完全依靠市场.

曾任联邦德国总理的路德维希.艾哈德①曾将政府干预做了一个非常形象且准确的描述.他把政府干预经济比作“担任竞赛裁判”,而将企业比作是“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国家负责制定“比赛规则”, 维护“竞赛制度”,而不是“参加比赛”.

那么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政府干预到底有何不同?笔者认为张九安(2008)等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评析》一文中的观点较为准确地概括了这种差异.文中指出,“美国是政策干预,德国是法律干预;美国干预是事后干预,消极干预,而德国是提前干预,积极防御;美国是通过逆经济风向形式(通胀时采取紧缩的政策,通缩时采取扩大的政策),德国是为市场运行制定有利于公平公正的规则来保证市场经济平稳运行.”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德国模式中政府对市场地干预是建立在高度法制化基础之上的.慕海平(1994)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一文中提到:“德国宏观调控的最高权威机构是立法当局, 法律规范着经济行为的一切方面.二战后德国立法当局通过的各种经济法规已有2000多件,不仅政府部门,比如经济部和财政部是依法行事,就是独立的银行和劳资协会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甚至像专家鉴定委员会等民间机构也都是依法提供经济形势鉴定报告.国家法律还明确地界定了各经济主体包括宏观调控主体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规定了任何部门违法和侵权行为,企业都有权向司法部门提出起诉和控告等.

那么德国政府是如何通过立法来为竞争建立秩序并反对垄断的?翟立林(1993)在《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一文中指出,保障竞争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反对限制竞争的行为,比如垄断.为此德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限制竞争法(卡特尔法).慕海平在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一文中给出了例证:“政府通过被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基本法的《反限制竞争法》,严格地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规定,禁止企业之间就生产、、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或合同,禁止妨害或破坏按市场行为进行的企业兼并或合并,禁止垄断对外贸易,禁止其它如‘地区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法律同时保护企业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到劳资谈判自由.凡有利于竞争的企业兼并或企业之间的协议和合同,都必须得到政府卡特尔局的批准或认可,违者重罚.除此之外,德国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专利法》、《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等等.这些法律均旨在保护竞争者, 反对使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通过参与市场活动获得相应的收益.”

慕海平强调,“市场体系的高度发达和运行的规范化、法制化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德国考察团在04年出版的《德国社会经济考察(摘 要 )》中也提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德国政府“强调进一步退出具体经济领域,给地方放权,专注于体制创新,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之,在德国模式中“国家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自由竞争,其根本手段在于积极地、有限的、间接有效的国家干预.”(李光玉(2009)《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Germany Social Market Economy Model》)

2.3中小企业与竞争

德国模式保障自由竞争,反对垄断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温建国(1995)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小企业》一文提出,如果“销售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反之则为大型企业,那么中小企业“目前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就业岗位占78%,纳税占70%.”德国的中小企业还呈现出“拾遗补缺,与大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配套;研究成果多,自己开发应用少,申请注册了三分之二专利技术”的特点.这与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地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毋庸置疑,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为德国模式建立自由竞争秩序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3.“社会”、社保和中小企业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社会”的第一层含义应当来自经济层面:通过干预来为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建立良好的秩序. 3.1“社会”和社保

“社会”的第二层含义是社会保障.但是应该如何理解德国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渊源来讲,德国兴建社会保障制度源于俾斯麦时代,本质上是为巩固统治而实行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妥协.(房宁(2005)《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另外,联邦德国前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也认为,德国模式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应付两级分化危机,防止阶级矛盾激化.(秋明(1997)《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平衡政策》.)由此可见,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的目的在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不过随着德国模式的发展,“社会”或者社会保障的内涵也发生了新变化.

在该模式下,“社会”首先强调公正、强调自由,而不仅仅停留在干预和社会保障的物质层面上.李保民(1993)在《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事业》一文中指出,“德国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是为发展个性自由创造前提条件.社会保障的目标不是养尊处优,而是让每个公民能享有自由安排个人生活的自由,因此提供机会,激励通过劳动实现社会进取.”要让每个公民都公平的享有发展的权利.

因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张九安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评析》.)“为了使宏观调控规范有效并且贯彻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德国还提出了具有特色的金字塔型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经济政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公共福利,其下有服务于内外部经济稳定的总量目标和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结构目标.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在这一目标体系下进行操作和运行.”

笔者认为,将实现社会公正、自由和社会保障提升到如此的高度在欧美国家中并不多见.

另外还应注意到,德国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市场福利机制的一种必要补充,要与市场相一致,要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李光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Germany Social Market Economy Model》)

该模式下社保制度的具体内容本文不做赘述,但李保民在《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事业》一文中指出:“只有在公民力所不及、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网才伸出援助之手”.国家发改委德国考察团在04年出版的《德国社会经济考察(摘 要 )》中也提到,目前德国正在进一步改善其社保制度,努力改变失业救济过于优厚的局面.因此,德国社保制度虽然很完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

3.2企业与社会公正和社保制度

德国企业的制度设计也有利于社会公正地实现.

在德国“企业实行二元体制,即建立监事会和执委会体制,由企业雇员组成监事会.二者共同决策,亦称为经济.”(房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实行这种“共决”制度,“在企业监事会、工厂委员会中,工人要占1/2份额,通过表决来定经济运行,从而有利于公平,所以德国的工人罢工也最少”(张九安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评析》).

德国中小企业的繁荣甚至为实现社会公正和建立有德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顾颖(2001)在《中小企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选择》一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大企业不愿意或不宜落户的农村地区”;“它们的存在使其所有的权利成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其所保障的有效竞争是制定适宜的社会政策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它们提供了78%的就业和70%的纳税,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前提.”

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地发展有利于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制度地实现.这非常值得其他模式深思.

4.“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概括而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市场”,即指市场经济.它强调自由竞争,但是在一定秩序下的自由竞争,并且反对垄断;而这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政府的参与,且需要法律的规范.

“社会”,即指政府干预、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它强调的自由、公正在德国模式中居于十分显著的位置.

通过以上的梳理,应当进一步反思德国模式下“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从重要性上来讲,德国模式“对经济、市场和社会三者同等重视”(裘元伦(1998)《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析论》).而顾颖(2001)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一个适用于中国的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提到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斯教授做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不足”的主题报告.哈斯教授认为市场经济不纯粹是一个经济模式,也是一个社会政策,是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统一,公平竞争是核心,社会和谐是根本.

由此,笔者认为在德国模式下,“市场”和“社会”至少居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这又是一个与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的不同之处.

进一步德国模式下的“市场”和“社会”甚至存在积极的互动机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为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提供发展的土壤,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制度反过来又确保了市场经济沿着自由竞争的方向稳定前进.这一作用机制的裁判和管理者是政府,实现载体之一则是德国众多的中小企业.

结构图:

5.研究不足

笔者认为,现有研究这一课题的中文文献尚有两点不足.

第一,大多数文献在研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这一问题上存在欠缺.

类似文献的基本逻辑均是立足德国经济奇迹来分析德国模式的成功,由此表明中国可借鉴德国模式.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在德国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在中国就一定能成功?中国是否也具备实行该模式或者类似模式的环境?如果不具备,中国是否存在营造该环境或者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潜力?具体而言,从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是否能营造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是否仍是走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之路?中国能否效仿德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其中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深思,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断定中国能够借鉴德国模式. 第二,所有文献都论述了德国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对德国模式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变化却鲜有关注.

美国模式创造了世界一流强国,但是在这一模式下,美国仍逃脱不了大萧条或者“次贷”危机的厄运;日本模式创造了日本奇迹,但是在这一模式下,日本20年都无法摆脱经济衰退的厄运.那么德国模式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另外,欧盟成立已近二十年,欧元区的建立也有十年历史.作为欧盟和欧元区的引擎,从开放宏观的角度来看德国模式又存在哪些挑战和机遇?德国模式应当如何应对新变化?

这些都值得学术界反思和探讨.

注释:

①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1897年2月4日出生于德国菲尔特,1977年5月5日逝世于德国波恩.德国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市场经济之父”.他从1949年到1963年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劳动部长,1963年到1966年任联邦总理.

参考文献:

[1]程明琨:《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独特性——读<联邦德国的发展道路>》,世界经济,1988年第9期.

[2]戴启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国际观察,1997年第2期.

[3]邓作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解读与借鉴——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4]房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新视野, 2005年第3期.

[5]冯文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外理论动态 编译局,1994年第12期.

[6]冯中林:《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五个要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2年第4期.

[7]顾颖:《中小企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选择》,学术月刊,2001年第1期.

[8]顾颖:《“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一个适用于中国的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9]国家发改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考察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考察(摘 要 )》,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4期.

[10]李保民:《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事业》,兰州商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1]李光玉、张立娜:《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理念的解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报),2008年第5期.


[12]慕海平:《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世界经济文汇,1994年第6期.

[13]秋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平衡政策》,国际观察, 1997年第3期.

[14]裘元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析论》,欧洲,1998年第2期.

[15]王野秋:《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院报,2010年第3期.

[16]温建国:《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小企业》,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1995年第6期.

[17]翟立林:《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18]张九安、姚刚苓:《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评析》,中国教师, 2008年第1期.

[19]李光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Germany Social Market Economy Model》,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作者单位: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0)

类似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摘 要】针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前提,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文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企业。
更新日期:2024-10-8 浏览量:19551 点赞量:5714

董事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更多的是从财务绩效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而很少关注如何才能促使。
更新日期:2024-6-16 浏览量:83524 点赞量:19159

农村财务审计模式的文献综述

摘 要:自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成以来,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建立和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制度。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9210 点赞量:25902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的文献综述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8511 点赞量:13658

税务会计模式的文献综述

摘 要:税务会计是由财务会计、财政学、税收法理学等交叉学科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发展而。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9493 点赞量:5391

有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的文献综述

摘 要家庭是孩子们的天堂,对那些各种原因失去了家庭的孤残儿童,给他们慰藉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重新进入家。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6477 点赞量:3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