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变迁与保护

内容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民族文化的变迁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使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旅游活动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民族文化,旅游,变迁,保护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76-031X(2010)-03-0000-01

作者简介:李志伟(1986-),男,山西原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09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旅游

一、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

美国学者弗格斯曾经说过:“旅游业像一把火,它既可以煮熟你的饭,也可以烧掉你的房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变迁过程.民族文化的变迁虽说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却强化了这一过程.


人类生态学教授周鸿给文化下的定义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因此,环境的变迁将导致文化的变迁.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将多样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一言一行逐渐会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产生异化.此外,一些旅游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少数民族地区原本纯朴独特的民俗民风进行盲目开发,使当地的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无论对何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它所依托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旅游开发者必须明确的意识到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旅游开发商那种盲目式的开发很可能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造成衰竭和消失.旅游这一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第三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变迁起到了深刻的作用.

二、旅游活动引起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和表现

(一)旅游活动引起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

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引起民族文化变迁的原因是诸多的,旅游开发商、旅游者、导游和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居民都会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变迁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1、旅游开发商.众多的旅游开发商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很少会考虑经济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少去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更不会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有很多地方的旅游开发商对民族文化采取施暴式的开发,还有一些旅游开发商为了增加旅游项目而任意编造或者拼凑一些当地不存在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来吸引客源,制造一些伪民俗,这种行为是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种不尊重,对文化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如美丽而神奇的泸沽湖, 一些违章建设的旅游接待设施,与自然景观极不协调, 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

2、导游.有些导游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而在对民族文化的讲解过程中会增加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历史和人物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这样不仅会使民族文化失去其本来面目甚至还可能会引起一些民族间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3、旅游者.外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将自身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带到旅游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渗透到当地的文化和日常生活当中,旅游目的地的一些居民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怀疑,刻意地去模仿到来的旅游者的行为,使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变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进入,异族和异地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念逐渐进入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中,使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逐渐被同化甚至消亡.

4、目的地居民.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居民为了更好的去迎合游客,追求更高的利润,会放弃一些自身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有些居民将原有的传统民居改造成现代化的建筑模式去吸引更多的游客.还有一些当地居民由于接触的游客越来越多,接触到了不少新鲜事物,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目的地的有些居民会放弃自己原有的传统文化,认为那些传统的东西是一种落后,而更多的是接受了一些外来事物和一些西化的东西.诸如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和闭塞的地方一些特有的民族服饰只有在重大的节日或者仪式上才能够看得到甚至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这些众多的行为都会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化或者消失.

(二)旅游活动引起民族文化变迁的表现

旅游活动造成民族文化变迁的表现主要有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舞台化,民族文化的庸俗化等.

1、民族文化的同化.民族文化的同化指原来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 被异族异地的文化取代. 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边远山区,生活相对封闭,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来的旅游者不断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带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一些外国游客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这些外来的事物无形中渗透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带来了不良的示范效应,原有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可能会逐渐被同化甚至消亡.现在许多民族村寨的居民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不穿本民族的服装,民族建筑越来越少,各种少数民族特有的事物逐渐的被汉化.

2、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和舞台化.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是在传统特定的时间、传统特定的地点,按照传统规定的内容和方式举行的. 但是,很多这种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逐渐被商品化,它们不再按照传统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为了接待旅游者,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观看兴趣,活动的内容亦往往被压缩,并且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 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不少旅游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失去真正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是很难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此外,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纪念品的需求,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粗制滥造的手工艺品充斥于市,这些滥造的民族纪念品已经不能反映当地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对民族文化形象也是一种损害.

3、民族文化的庸俗化.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之一就是探新求异,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正好能够很好的满足旅游者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当地居民为了满足游客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制造一些不存在的伪民俗现象,或者把一些少数民族不愿意搬上舞台和市场的东西拿了出来,严重伤害了民族情感,违反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禁忌.

三、旅游过程中如何保护民族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深厚积淀,许多旅游者纷纷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就是由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有着某种好奇感.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如何使民族文化为旅游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要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旅游开发者和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有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只有使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反之旅游给当地带来的那些经济效益也必然是暂时的,最终还是会阻碍当地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要保护孕育民族文化的环境.当一种环境丧失和改变以后, 适应这种环境的文化也必然难以生存或保持原样. 因此,要使某种民族文化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也要对孕育这种文化的环境足够重视,对这种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也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最后,要使民族文化的持有者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只有让民族文化的真正持有者了解自身文化,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比如某些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只有极少数长者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如果不将这些珍贵的手工艺技术传到年轻人手中那么很多手工艺品马上就会成为过去,只有在人民大众当中把这些珍贵的技术传承下去才能使这些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得到保护和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能够吸引诸多的旅游者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观光,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重视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持久的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类似论文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摘 要】本文以黔西南州布依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更新日期:2024-8-1 浏览量:16221 点赞量:5038

多元文化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

摘 要:凉山彝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民间文化的古老民族,随着历史的进程演变,本民族沉淀出了大量į。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2126 点赞量:4449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

摘 要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
更新日期:2024-7-20 浏览量:93306 点赞量:20257

民族文化心理浸染中的文学风景

摘 要 :本文以仫佬族文化心理为理论视点,辨析了鬼子小说的叙事空间与仫佬族生存意识、人物个性与民族文化的现代认同、苦难特征与。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2163 点赞量:629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摘 要 我国关于太极拳的申遗开始于2008年,时至今日仍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过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在拥。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21241 点赞量: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