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悠久,传入中国时间也最早.佛教来到中国后,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不断与中国社会会通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特点.台湾佛教和祖国大陆佛教渊源深厚,发掘和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佛教.此后,佛教不断向外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传播,大约于公元纪元前后经中亚传入中国,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印度本土佛教被入侵的伊斯兰教消灭,但其主要内容在中国得到了较好保存和发展,所以中国通常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中国不仅是佛教得以发扬光大的主要区域,而且是佛教传至世界各地的主要平台.由于传播路线和社会背景不同,佛教在中国分别形成了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傣族等民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三大系.三大系佛教在历史、教义、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这里以汉传佛教为主,介绍中国佛教文化历史.总体上看,中国佛教文化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两汉至三国,是佛教文化初传期.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派遣使者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口授《浮屠经》;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派遣使者至大月氏国求取佛经,并请来两位印度高僧译出汉文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还专门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佛经的传授和翻译,拉开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序幕.这一阶段,小乘、大乘佛法相继传入,但受到了当时中国本土儒家和道教文化的强烈排斥,被视为鬼神方术和淫教邪术,为求得生存空间,佛教采取了依附于道教的策略.初传期的中国佛教规制比较松散,直到三国后期引入戒律,才变得严格.

第二阶段自两晋至南北朝,是佛教文化成长期.进入西晋以后,中印高僧来往日益密切,内地僧人数量不断增多,寺院也渐具规模,佛教在中国逐步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朝代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断,但佛教却获得了大发展.据统计,西晋时只有寺院180所,到南朝梁时仅建康地区(今江苏南京)就有500多所.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约有僧尼8万人,末期增至200万人,到北齐、北周时达300万人.在这一阶段,佛教和儒家、玄学、道教展开了一系列论战,几种思想在激烈碰撞的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和渗透,为佛教加速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自隋朝至唐朝,是佛教文化鼎盛期.隋唐的统治者奉行儒、道、佛三家并行政策,佛教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在南北朝众多师说基础上,中国本土的佛教宗派开始大量创立,出现了“八宗竞秀”的盛况,即大乘佛教的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真言宗)、净土宗、禅宗等.此时的中国佛教已与初传期的佛教大不相同,不论是典籍、思想、艺术还是修行方式、僧侣生活、佛事活动等,都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烙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随着国力空前兴盛和佛教蓬勃发展,中国佛教宗派开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佛教传播中心也从印度转移到了中国.

第四阶段自两宋至清末,是佛教文化融合期.经过隋唐时期的鼎盛局面,佛教从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退,教理教义阐发已难以取得根本上的突破性成就.但由于历代统治者大多对佛教采取保护性政策,因此佛教在一些方面仍然延续了兴盛局面,特别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普通民众继续发挥着重要影响.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融合.一方面,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佛教和儒家、道教进一步发生融合,形成“三教合一”的潮流,不仅思想理论体系高度通融,而且连祭祀、供奉等日常活动也经常相交混杂.另一方面,在“教禅一致”、“净禅一致”思想推动下,佛教各宗派之间同样出现了不断融合的趋势.

第五阶段自近代至今,是佛教文化转型期.在近代,佛教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出世为主导、以王权为扶持、以僧团为中心、以寺产为基础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基督教等西方文化大肆进入,不断抢夺佛教的地盘,革命浪潮中出现的各种思想也把佛教视为封建文化的典型,展开猛烈的讨伐和批判.佛教遭遇一次次巨大法难,甚至陷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在此背景下,一批佛教界人士反思佛教积弊,力图振作革新,发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其举措包括倡导人间佛教、举办佛教院校、组建佛教团体、兴起居士运动、编发佛教报刊、实行农禅并举等.这些举措对振兴佛教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佛教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未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经过长期传播和发展,佛教在“化中国”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化”,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和丰富内涵的中国佛教文化.当然,与其他文化一样,中国佛教文化既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糟粕部分,需要正确区分和对待.


佛教哲学.佛教是世界上哲学思想最丰富的宗教,其内容涉及人生哲学、自然哲学和认识论等方面.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人生是苦、一切皆空、出世解脱等基本命题和般若现观、禅悟等直觉思维方式,表明其本质上属于一种解脱主义传统.佛教的解脱主义传统与儒家的人本主义传统、道教的自然主义传统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传统.

佛教.中国佛教十分重视道德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说,佛教的宗教修持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中国佛教提出的许多重要准则,如众生平等、尊重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圆满融通、合于中道,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等,对现代社会净化人心、利益人群、调节人际关系,乃至增进人类福祉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佛教文学.中国佛教卷帙浩繁,总数达2万多卷,其中许多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佛教的发展,对中国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文学等,从体裁形式、艺术技巧、内容素材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俗讲、变文,直接推动了后来的平话、宝卷、弹词、鼓词等说唱文学的形成.佛教还丰富了中国语言体系,汉语中有很多成语、俗语都出自佛典. 佛教艺术.佛教在多种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建筑方面,各地佛教寺院的殿、塔、窟、幢、阁等建筑美轮美奂、气势恢宏,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雕塑方面,佛教的石刻、木雕、金镂、漆塑、浇铸等都具有很高造诣,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绘画方面,历代都有许多从事佛画的名家,如著名的画圣吴道子就擅长佛画.音乐方面,中国也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音乐传统,即隋唐燕乐.

其他方面的佛教文化.在传统社会,佛教信仰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深深嵌入人们的思想深处,并对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直接影响,释迦牟尼、观音、地藏菩萨等民间信仰和礼佛、供养、诵经等民俗活动都颇为盛行.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十二月初八的佛成道节等佛教节日,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佛教对中国医学、天文学、印刷、造纸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两岸佛教文化的深厚渊源

目前,台湾佛教约有寺院4000多座、僧尼3万多名、信徒500多万名,是台湾最大的宗教派别.台湾佛教最初是在17世纪中叶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随着祖国大陆移民特别是福建移民大量进入台湾而传入的.早期的台湾佛教主要集中在台南地区,从18世纪开始,台湾佛教逐渐向北拓展,以至遍及全岛,据统计,台湾在清代建立的佛教寺院有102座.19世纪末,日本侵占台湾后,日本佛教各派纷纷派遣僧侣赴台成立传教据点,实施宗教渗透,引起台湾佛教界的爱国抗日义举,台湾佛教的发展基本上仍然承继了明末清初以来的传统.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不少祖国大陆寺院的僧侣也随同前往,其中不乏德学兼优、修行颇深的高僧法师.这批僧侣通过经营寺院、讲解佛学、刊发经书,进一步确立了祖国大陆传统佛教在台湾的主导地位.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台湾戒严体制解体,台湾佛教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环境,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和中台山成为当代台湾影响最大的4个佛教组织.

深厚的历史渊源,造就了海峡两岸佛教文化水融、无法割舍的血脉关系.祖国大陆的三大系佛教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在台湾都有不同程度的流传,其中汉传佛教是台湾佛教的核心,台湾寺院90%以上都属于汉传佛教寺院.台湾佛教的四大传统派别即月眉山灵泉寺派、苗栗法云寺派、大冈山超峰寺派、观音山凌云寺派,均奉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为祖庭,基本上属于祖国大陆南方的禅宗一派,同时还掺杂了一些净土宗的教义.台湾佛教的主要神祗都来源于祖国大陆特别是福建地区,如观音、释迦牟尼、清水祖师、定光古佛.台湾佛教的礼仪制度,与祖国大陆佛教基本一致.1973年,台湾佛教界曾出版《佛教朝暮课诵》一书,对朝课、暮课等礼仪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江苏苏州灵岩山寺制定的《灵岩山寺念诵仪规》.台湾几乎每一座寺院都与祖国大陆寺院有着不解之缘,许多寺院的名称直接仿效祖国大陆命名,如台湾著名的龙山寺、开元寺就分别仿效福建泉州的龙山寺、开元寺.台湾寺院建筑的风格、布局、雕塑、绘画等,也具有典型的祖国大陆佛教的特征.

两岸佛教一脉相承、密不可分,两岸高僧同出一门、实为一家.1989年,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法师率团回祖国大陆探亲弘法,开启了当代两岸佛教交流的序幕.20多年来,两岸佛教界的参访日趋频繁,形式日益多样,效果不断深入.2002年,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一个多月,在台湾2300万人中有逾400万人得到观瞻,被佛教界传为佳话.“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必应.”面向未来,两岸佛教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在于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交流弘法利生经验、挖掘优秀文化资源、阐发佛教义理精髓,在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化解人类现代困境等方面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类似论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的

作者简介:王静,河北石家庄,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经过。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1901 点赞量:6747

中国现代文化的原点

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经历着最严重的危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摧毁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摧毁了士。
更新日期:2024-8-9 浏览量:15269 点赞量:4271

大众传播视角下的中国大众文化

摘 要:人类进入大众传播时代以来,大众传播在不断制造着人类社会的当下流行神话,在这些富于爆发力的流行神。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4603 点赞量:10832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摘 要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封闭性的内陆环境、原始协作式的小农经济和被强化了的氏族血缘关系使得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习俗。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2179 点赞量:6922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政府管理

摘 要 政治文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多元势必给政府管理带来重要影响,如何认识。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7325 点赞量:3143

中国企业文化的独立

中国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
更新日期:2024-4-7 浏览量:10126 点赞量: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