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意识

【摘 要 】《穆斯林的葬礼》这部长篇巨著中的悲剧美和悲剧意识一直受到关注,先从人生经历、回族文化以及时代背景三方面分析作家本身具有的悲剧意识,凸显了作家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小说中的“故事性悲剧”外,小说中还蕴含着一定的“技巧性悲剧”.

【关 键 词 】《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识;故事性;技巧性

一、 霍达悲剧意识的形成

(一)人生经历对霍达悲剧意识的影响

女作家霍达有着一个不太幸福的童年.1945年,霍达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回族珠玉世家,家境还算富裕,然而霍达虽有幸免于亲眼目睹那长达八年的纷飞战火,却早已在家人的熏陶下,形成了对战争的无限恐惧与憎恶,且霍达一出生,迎面扑来的就是解放战争的巨浪.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剧痛深深植根于霍达的童年,而童年,正如冰心老人所说,“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格和气质上,而且影响他的一生.”

(二)回族文化对霍达悲剧意识的影响

霍达的悲剧意识植根于她悲剧性的童年和求学生活,又是对其自身所处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河北大学卢沛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民族传统文化将其丰富的内蕴无私地赐予本民族的作家,民族作家也在其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寻觅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尝试着建构一种民族特质文化之上的族别文学.因此,作家,不管你是否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以族属,他都会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流露出所属民族的心理特征.”

(三)时代背景对霍达悲剧意识的影响

除了自身民族苦难史及民族精神的影响,作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也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霍达从之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新时期的文学恰又都是充满悲剧性的,曹文轩先生曾在《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中提到:“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学,其基调是悲剧性的.”十年浩劫给这个民族带来的苦难、悲痛以及毁灭在迅速发展起来的伤痕文学中得到体现.霍达虽不是典型的伤痕文学作家,却也于1979年冬创作了短篇小说《不要忘记她》,及时又深刻地对“十年”做出反思.

二、玉碎月落两不知之“技巧性”悲剧意识体现

(一)篇章名和人物名蕴含的悲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意即好的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仅从悲剧意蕴的塑造来讲,“穆斯林的葬礼”这一题目直接点出了文章的悲剧主题,浓缩了整部小说所要表达的悲剧内涵,是全书悲剧意蕴的起点,“这一语言符号传递出庄严而悲悯的修辞信息,带给读者较大的情感冲击力”.关于《穆斯林的葬礼》中人物名所蕴含的悲剧意蕴,福建师范大学李晓玲在其硕士论文《<穆斯林的葬礼>篇名、章名、人物名和相关语篇叙事的修辞分析》中把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分为“月”类修辞命名和“玉”修辞命名两大类,本文将借助这一分类探究人物名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月”类修辞命名的代表人物是韩新月,韩新月的名字中的“月”字,来源于她出生那天晚上“窗户上正好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二)意象设置中的悲剧

中国传统文化对有着阴晴圆缺的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月亮自古就是是美好和高洁的象征,却又常常伴随着哀思.伊斯兰文化中,月亮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象征着希望.月亮在《古兰经》中代表着“力量”,“从新月到月圆,标志着伊斯兰教摧枯拉朽、战胜黑暗、圆满功行、光明世界”.韩新月是“月”意象的代表人物,月是希望的象征,却也是悲欢离合的标志.作为穆斯林教徒,霍达竭力描述“月”的美好,可新月毕竟不可能永远是新月,新月总要走向圆满,然后自然的陨落,然而韩新月这轮美丽的“新月”,还没来得及月圆就永远地陨落了.

(三)铺垫手法产生的悲剧

霍达还擅用前后铺垫的手法,《穆斯林的葬礼》 中有多处是制造铺垫,前后照应以更显悲凉.如在韩新月的葬礼上,楚雁潮跳进新月的坟墓,为她举行穆斯林的葬礼中的“试坑”仪式,而这一场景,正是新月的班级要拍的《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当知道班长郑晓京要选择自己和韩新月分别扮演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的角色时,楚雁潮就痛苦地觉得:“不,不,太苦了,这戏太苦了,让我在她的葬礼中上场,跳下她的墓穴?哪一个人的心里装载得下这样沉重的悲伤等”.好在新月病了,这部戏没能如期上演,可现实却真实地上演了这一幕,楚雁潮没以哈姆雷特的身份跳进奥菲利亚的墓穴,却以爱人的身份跳进了韩新月的拉赫.霍达这样巧妙的照应,给人以无限沉重的悲痛感.此外,霍达还善于设置巧妙的情节照应,梁冰玉考上大学的时候,韩子奇送了她一只翠如意,后来她送给了天星,韩新月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哥哥天星又把这只如意送给了新月,这冥冥中也是一种命定.这只代表着爱的翠如意,最终还是传递到了韩新月的手里,韩新月收到的,不仅是哥哥的疼爱,还有不知在何处的亲生母亲的浓浓思念!只可惜,病重的韩新月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悲哀.《穆斯林的葬礼》中还有多处这样前后铺垫或相似情节的设置,这样的结构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悲哀以及人们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且悲剧,恰就产生在这种悲哀和无奈之中.


类似论文

《穆斯林的葬礼》的文学语用解读

摘 要: 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也是文学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运用Searle的。
更新日期:2024-7-3 浏览量:15514 点赞量:5001

霍桑《红字》的清教观

【摘 要】作为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就潜心研究新英格兰的清教历史,深谙。
更新日期:2024-5-17 浏览量:68259 点赞量:15167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值得永存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及其著作业已闻名于世,但也有读者尚感陌生 一旦你去熟知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
更新日期:2024-12-26 浏览量:157104 点赞量:33711

《福谷传奇》看霍桑的政治观

摘 要 :《福谷传奇》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霍桑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6539 点赞量:33396

《福谷传奇》中霍桑的女性观

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只出版过四本小说,而在这四本长篇小说中,只有《。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9609 点赞量: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