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

摘 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推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等调控手段,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质量.

关 键 词 :农村经济;剩余劳动力转移;财政政策;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引言

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型和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民在转型过程中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这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政策等多种调控手段,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外部条件,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限制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并未完全被打破,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错误观念仍旧大量存在,使得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户籍、就业、子女就业等方面还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加上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只是“离乡不离土”,并没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真正转移.

(二)统筹领导工作还不够深入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虽然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会涉及到民政、财政、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城乡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调,没有做好统筹协调与领导工作,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多种城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很多措施无法得到根本落实.

(三)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低下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例如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通信网络、交通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多影响,不利于农村的就业和创业.

(四)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都落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处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甚至还存在很多文盲,使农民工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歧视,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同时,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并未建立起针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能力都无法满足农民工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此外,农村的劳务体系、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法律维权服务等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如何借助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增加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首先,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当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各种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其次,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财政手段,制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农村教育的整体规划当中,并通过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解决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

(二)通过财税手段,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需要加快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就近创业、就近择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并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财政和税收应当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税收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农业贷款利息收入免交营业税;在财政补贴方面,财政可以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保值储蓄补贴,为其提供再贷款的补贴或优惠利率支持等.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要对现有的城乡保障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与农民相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消除农民在转移过程中对自身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顾虑;其次,要对现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尽快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制度,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策性障碍,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村服务体系

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服务水平低下的现状,国家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的力度,对财政支农的资金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和优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例如农田基础设施、农村道路、通信、电网等.同时,为了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不合理现象,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出,设立专项资金,对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提高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序进行.例如,要加快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规范劳动力组织的行为和职能;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等.

类似论文

用活用足财政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

公共财政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体制保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7529 点赞量:11893

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选择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日益得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Ą。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4814 点赞量:21341

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政策

[提要] 农村社区建设被誉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深刻的农村社会变革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是其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更新日期:2024-11-24 浏览量:144078 点赞量:30899

财政财政政策真正发挥优化结构稳健功能

为了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08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内容,加强财政政策和。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71253 点赞量:16677

财政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历史性重要任务,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健发展是该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关 键。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5922 点赞量:22951

加快湘西北新型工业化的财政政策选择

摘 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战略方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的个六大明确指出:R。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9836 点赞量: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