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监督与社会公平正义

[摘 要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权力部门、社会组织和成员的失范行为实施的监督,具有强大矫偏匡正功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理应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新闻传媒对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监督缺位;二是新闻传媒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监督失当.应当正视问题,从学理的层面加以深入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关 键 词 ]新闻传媒;舆论监督;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崇尚集权的社会走向法制化的社会.社会转型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又衍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出现了不少违背公平正义原则的问题.如何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权力部门、社会组织和成员的失范行为实施的监督,具有强大矫偏匡正功能,理应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有更大作为.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传媒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和提供新闻信息的方式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对监督对象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两个实质性要素:一是对事实进行真实报道;二是形成一定舆论以对监督对象形成相应舆论压力.对事实真实地进行报道,这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为何新闻传媒具有监督“他者”的权利呢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的自由.”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上述规定,奠定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法理基础.社会公平,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就是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正义则是对如上平等权利的恪守和捍卫.“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两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内容:其一,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其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拥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到,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平正义都内在地统一于现代社会的公民权利,都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须臾或缺的内容.

新闻传媒通过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表达权、批评建议权,揭露和批评各种社会失范现象,如贫富差距过大、某些权力部门对公众利益的侵害、资本肆意扩张对公众利益的忽视和侵犯等,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向良性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有效的方式把公众的态度和意见转化为社会舆论,对权力的越界以及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督促相关责任方加以解决,由此而程度不等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此同时,社会公平正义是个立体性的概念: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公平正义,如公民在经济上具有平等的自由发展权(及与此相关的制度体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又包括精神层面的公平正义,如公平的理念、平等的价值观、平等的言论表达权等.

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对新闻舆论监督极为重视,公众对新闻舆论监督寄予厚望.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新闻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都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不久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审议修改后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这是国家从立法的层面对新闻舆论监督所起正面作用的充分肯定,有利于促进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新闻舆论监督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有待于认真加以探讨.对于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需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新闻传媒对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现象尚缺乏监督,此谓缺位或失语;二是新闻传媒虽已监督,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不正义的情况,此谓监督失当.

(一)新闻传媒对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尚缺乏监督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毋庸置疑:但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利益结构失衡加重,社会规范与价值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紊乱,社会失范行为不断增多,从而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系列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这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散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致可以归结为四类:第一类是由某些社会成员和部门违法、违纪、违规而造成或扩大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如官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力部门为获取私利而滥用公权.第二类,现行的某些制度如城乡二元结构,客观上在不断制造着不公平不正义现象,但由于涉及面广,对此制度进行改革有待时日也存在难度.第三类,某些机构和成员钻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空子,将手中的权力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名目与资本结盟,从而演绎出许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第四类,在改革进程中,随着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而使与公平正义原则相悖的现象陡增.如贫富差距过大,三农问题凸现,农民工利益缺乏保障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往往受损,且呼声得不到有效表达.新闻传媒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对其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着缺位或失语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比例较小,监督不够充分,重点不够突出,对基层的监督较多,而对高级别的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则较少,往往停留在事件本身,尚缺少对制度层面原因的监督.

新闻传媒对某些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尚缺乏监督,原因十分复杂.那些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部门和个人见不得“阳光”、不愿意公之于众,上级机关部门与领导同志的介入和干涉、经济利益的诱惑、难以推却的人情、黑恶势力的威胁、唯恐新闻官司缠身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有效开展.2004年,湖南发生了“嘉禾违法拆迁事件”,当中央电视台的《时空连线》播出第一期节目后,一个由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嘉禾县委书记和嘉禾县城关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公关组”就立即赶赴北京,表示:“不摆平央视决不收兵”.在外力软硬兼施的干预下,一些抨击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包含舆论监督内容的报道难免“胎死腹中”.

(二)新闻传媒本身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公平不正义

一般来说,新闻传媒出于责任和良知,在舆论监督方面有着较高的热情,这既是由媒介本身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的,同时也是由舆论监督关系到媒介的生存状况这一原因决定的.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介取信于民,增强公信力,建立自身良好声誉的重要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做得好的媒介,才能最终赢得受众. 尽管大多数新闻传媒都很想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公平正义原则的精髓不相吻合的现象:一是对位高权重者监督少,对位低权轻者监督多(当然监督是完全必要的),如对公权侵害公众权益的监督即如此.二是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拿捏不准.轻了,成了隔靴搔痒之举,效果只能是无关痛痒;重了,越俎代庖,成为媒体审判,对当事人造成过大伤害.三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情感性色彩过浓,缺乏较为深入的理性分析.媒介的一部分包含舆论监督内容的报道以煽情的文字吸引受众的眼球,与客观报道的要求相去甚远.四是某些媒介的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报道失实以致严重影响效果;个别人甚至肆意践踏新闻职业道德,以要挟有关单位和当事人,成为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直接制造者.

三、

如果我们将新闻舆论监督分为监督客体(监督对象)、监督方式(新闻报道)和监督主体(新闻工作者)这三个要素,那么前文所提出的两大问题可以转化为下述两类:一类是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类是监督主体在监督方式及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监督客体:力求数量上“到位”和质量上“到位”

在数量方面,应坚持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提高新闻报道总量中舆论监督的比例,包括增加日常性监督的比例和增加揭露性监督的比例.其中,日常性监督指媒介在事前或事后进行的、对有关对象进行提醒或警示性的监督报道,“完全可以划归正面报道的范畴”.因此,媒介应大力加强此种不易遭受阻力的新闻报道,对直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多多进行善意的日常性监督;同时,作为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批评报道,揭露性监督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往往以揭露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为主,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然而由于被批评的机构或个人对此并不欢迎甚至百般阻挠,容易导致揭露性监督“难产”,如央视名牌栏目《焦点访谈》,该栏目在1998年的批评性报道一度占到47%,但这一比例在随后几年不断下降,到2002年时仅为17%,2004年以后,由于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重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使得央视决定将该节目中批评报道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党和政府的战略目标和努力方向,新闻传媒进行揭露性监督的社会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媒介应自觉提升新闻报道中揭露性报道的比例,在报道数量和版面语言(如版次、版位、大小)等方面对揭露性报道给予更多重视.

在质量方面,应突出重点,即将监督的重点放在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方面.不可否认,新闻传媒的版面、时段是一种稀缺资源.尽管媒介力争在舆论监督方面广泛覆盖,但毕竟难以囊括所有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据《焦点访谈》工作人员统计,仅在2004年,该栏目每天收到观众来信至少三四百封,接到500个左右,还有观众短信息500余条,观众电子邮件1000件左右,并且“几乎都是反映问题的”.即使一日一档的《焦点访谈》全部用作舆论监督,一年也只能多起问题事件进行报道.故媒介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舆论监督的客体一定要重点突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与此相对应,媒介要努力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到相关制度上,如对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行重点关注,提供这些重要制度的充足信息,维持对这些重要制度的日常监督,并着重反映这些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和相关信息形成社会舆论,以促进这些制度的逐步完善.如新闻传媒近期对山西黑砖场工人事件所作的报道,就体现出它们对能直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实施情况的舆论监督.

(二)监督主体:讲究方式与加强自律

就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而言,首要之点是坚持事实与观点的区分、报道与评论的区分.由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前提是“真实地报道事实”,故报道中夹杂情感成分的评论便降低了报道真实性、削弱了可信度,使该报道引发社会舆论的效果大打折扣.新闻传媒应将对对象的情感成分放入专门的评论文体中去体现,而不要将此夹带到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报道之中:其次,舆论监督报道在时间维度上应从“结果式”走向“全时段式”,从只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最后结果转向针对重要制度建设的、包含前期预告、过程监督和结果公布的全时段监督.如对于掌控我国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投资运营大权、体现国家金融资产多元化投资方向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北京晨报》就进行了跟踪式报道,从报道该公司即将成立、到相应筹备情况、到投资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基金、再到最近的《中国外汇投资暂亏2,58亿》,就体现了新闻传媒对原则上属于全民所有的国家金融资产的前期预告和动态式过程监督,对于完善国家公共财政制度有着积极意义.再次,舆论监督报道在效果上应重建设性而非破坏性,注重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而非只对吸引眼球的问题进行.由于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要减少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因此,媒介应努力加强与其他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沟通、协作,如向上一级机构或其他平行机构寻求支持等,本着解决问题而非激化矛盾的态度进行舆论监督.如2004年7月《三秦都市报》在报道西安一家区级福利院内部管理混乱、对孤儿老人照顾不周时,就注意主动与西安市、长安区进行沟通,并很快得到西安市委书记、市长的重视,促成了该问题的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就新闻舆论监督主体而言,不实报道、有偿新闻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果任由部分新闻工作者降低自己的专业素养,甚至违背职业道德,其结果只能是使新闻传媒丧失公信力.我国应尽快出台保障媒介舆论监督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可以保障媒介及其从业者实施舆论监督的合法权利,而且可以遏制媒介从业者在舆论监督方面可能出现的权利滥用(如假监督真敲诈等).另外,新闻界还应加强与法律界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新闻法律顾问和咨询机构,由后者提供具体新闻法律服务和援助,提醒新闻工作者谨记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再次,在建立健全新闻法制的同时,还需“以德治业”,完善新闻自律制度和督察机制,进一步提高媒介及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媒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向受众提供“公共服务”.在任何情况下,新闻传媒及从业者都要对公众负责,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素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公众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正在经历着各种变化和矛盾,利益调整中的失衡、价值准则的缺位、非公正现象的冲击等带来的迷茫和冲突都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公众,而应站在理性高度,通过富有说服力的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认识真理、摆脱谬误,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媒介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类似论文

四位一体新闻舆监督新模式

【摘 要 】近年来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严重挫伤了新闻记者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 这充分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着重大的法律责任。
更新日期:2024-2-22 浏览量:32985 点赞量:8268

新闻舆监督是政治文明的助推器

新闻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舆论监督光荣使命 由于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西。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996 点赞量:5827

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 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推。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6560 点赞量:22941

我国当前的新闻舆监督

[摘 要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新闻监督本身存在着瑕疵。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0137 点赞量:5388

中国特色社会公平正义模式的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特征和时展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3418 点赞量:20638

电视评:新闻舆监督的利器

新闻评论是依托新近发生的事件、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评论 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新闻评论可以分为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7049 点赞量:13040

新闻舆监督的难点与

[关 键 词 ]新闻;舆论监督;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0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
更新日期:2024-7-9 浏览量:14170 点赞量: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