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环境会计实践与现状

环境问题始终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难题.我国台湾地区,独特的地理状况和资源拥有量,使得其对环境议题特别敏感.也因为这样,其对环境会计议题的推动与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台湾地区,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也称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是一种呈现环境信息的会计或统计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和绿色国民所得账三项.据此,环境会计也被分为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总体层面即绿色国民所得账,是以国家或经济体系的角度搜集、整理、估算和分析环境信息;个体层面为产业(企业)环境会计,呈现个别厂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成本和收入等信息.个体层面是台湾地区实践与研究的重点.因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在台湾地区通常说的环境会计就是指产业(企业)环境会计.纵观台湾地区环境会计实践与研究现状,本文将其梳理为:环境会计架构与内容、环境会计推动与案例、环境会计学术研究三部分.

一、台湾地区环境会计架构与内容

由于环保政策的需要,台湾地区从2000年开始执行环境会计相关计划.在整个环境会计计划推行过程中,始终将确定和界定环境会计架构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到了2007年度,当地环保署形成并确定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会计架构,这个架构比较清晰的展示了环境会计的内容,同时也清楚表达了台湾地区对环境会计制度主要目的的理解.在他们看来,环境会计制度主要目的是在于厘清厂商环境保护投入成本和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因此,台湾地区将环境会计架构确定为由环境保护成本、环境直接效益和环保附带效益三部分构成.

(一)环境保护成本

环境保护成本是环境会计架构中核算投入的项目,它被界定为企业为减轻、预防或移除因营运活动所造成对环境冲击,进而加强资源的利用,而以货币衡量此活动的资本投资与费用支出.依据支出性质可分为资本支出和经常支出;若按企业环境保护活动则可分为营运成本(包括污染防治成本、全球性环境保护成本、资源永续利用成本)、上下游关联成本、管理成本、研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损失及补救成本,和其他成本等七大类.对于每一大类的具体项目的内容,台湾地区作了细致的分类(如表1所示).

在环境保护成本的判定上,在台湾地区一般认为企业为环境保护目的而投入的成本,原则上皆为环境保护成本的汇总对象.若成本可直接识别为环境成本时,则直接视为环境成本予以统计;若出现企业成本支出混合着环境保护成本与非环境保护成本,在判定环境保护成本时,先辨识成本支出的性质,以区分环保成本和非环保成本,估算的方法则可采差额法或比率法.所谓差额法,是指混合成本中非环保部分如有明确且具比较标准之客观参考数据,可直接扣除后即为环境保护成本,例如购买具有防震功能之设备,其防震成本可采用购买成本与同类型无防震功能者市价之差额.而比率法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客观分摊;一种为主观认定.客观分摊是指企业考虑环境保护活动内涵、环境保护成本特性以及环境影响型态,依据次级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采用客观合理比例分摊混合成本,并于分摊后进行汇总工作.例如,以环境保护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率来分摊环境保护的人事成本.主观认定,是指当企业活动成本无法与其他资料作合理客观区分归属时,可以采用主观认定的方式.例如直接采用一个简单的成本分摊率作为分摊的标准,将混合成本分摊后进行汇总工作.若无法决定分摊比率时,则视该项环境保护成本占成本项目的比重大小而定,若环境成本比重小,可不予统计;环境成本比重大,则可全部归类为环境保护成本,即全额统计.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采用主观认定时,分摊的标准、内容与前提都需要提出说明,以提供参考.

(二)环境保护效益

环境保护效益,是环境会计架构中核算产出的项目.企业透过环境保护活动而减轻、降低、预防或移除因营运相关活动而造成的环境冲击,进而有效利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益.这种效益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环保直接效益和环保附带效益两部分,分别以物量单位和货币单位来衡量“’.

(1)环保直接效益

环保直接效益主要采用物量单位来衡量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活动而减少的环境冲击或改善的环境污染,例如废水污染削减量.它依企业营运活动不同,分为企业资源投入相关效益、企业产出废弃物或环境影响相关效益、企业产品相关效益,以及其它活动相关效益等四类,各类详细内容与衡量指标(如表2所示).

在计算方式上,企业可以依据其执行环境保护活动或业务所需,选取适当的衡量指标来评估环保直接效益.基本上环保直接效益是以基期和当期衡量指标之差额来表示,其中基期通常是指当期的前一会计年度.若为衡量某一年环境保护活动的环保直接效益,则可设定执行该活动前一年为基期,其衡量公式如下:“环保直接效益一基期衡量指标当期衡量指标”;若考虑基期与当期企业营运活动之差异性颇大,可先将基期衡量指标依相对企业活动量作调整后,再与当期衡量指标相减,其衡量公式如下:“环保直接效益等于基期衡量指标×(当期企业活动量÷基期企业活动量)-当期衡量指标”.

(2)环保附带效益

环保附带效益是与环保直接效益相对而言的,是企业因环境保护活动而衍生之收入或费用的节省,以货币单位呈现,例如资源回收之销售收入或省电灯泡节省之电费支出,详细内容分类与项目如表3所示.

在计算方式上,环保附带效益中,收入的衡量直接采用当期相关会计数据;费用的节省则比照环保直接效益的计算方式,采用基期与当期费用的差额.

二、台湾地区环境会计推动与案例

台湾地区环境会计的推动,最开始得益于企业永续发展协会的努力.该协会在引进环境会计概念的同时,与台湾交通大学一起在1998年辅导永光化学公司建制环境会计制度.此后,台湾地区环保署于2000年开始每年均编列预算与大学或协会合作,进行环境会计规划研究、倡导及辅导厂商试行.整个推动历程可以梳理为四个阶段. (一)2000-2002年:产业环境会计制度推动与规划阶段

在推动产业环境会计制度之前,台湾地区环保署参考国外经验,并根据台湾地区实况,拟议适当的推动策略与制度.为此,当地环保署于2000年委托台湾交通大学执行《规划整体环保政策

建构产业环境会计》三年计划,希望能厘清国际上现有环境会计制度各有关科目定义、内容和范畴,并规划适合台湾地区企业执行的环境会计制度.

(二)2003-2005年第一阶段试行推广

在完成产业环境会计制度初拟后,在这个阶段台湾地区仍委托台湾交通大学制定《推动产业环境会计制度》计划,依据上一阶段的规划成果,每年均选择数家厂商进行辅导,协助产业导入环境会计制度.执行成果和状况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1)完成环境会计制度成本面架构及内容.建构过程主要透过个案试行、问卷调查、座谈会,搜集台湾地区厂商接受度等方式,制订环境会计制度架构与内容,包括环境成本分类项目、环境会计科目、信息架构设计等.(2)倡导推广与厂商实施.2003年开始进行推动工作,每年举办研习会或成果观摩会,提升厂商认知,鼓励自发性参与实施.自1998年永光化学公司首先导入企业环境会计系统之后,陆续有数十家企业引入企业环境会计系统.

(三)2006-2007年:追踪、检讨与修正

经历规划阶段(2000-2002)和第一次试行辅导阶段(2003-2005)后,2006、2007年度当地环保署委托台湾地区经济研究院和台湾地区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推动产业环境会计制度计划,2006年度重点对施行的产业环境会计制度进行检讨与修正:一方面了解历年受辅导厂商执行情况与面临的困难,总结产业环境会计制度的不足,另一方面搜集世界各国际组织与产业环境会计的最新发展文献,配合厂商追踪结果,修正产业环境会计架构,并研拟相关指引(草案).2007年度延续2006年拟定的指引草案,邀集当地各界专家学者举办座谈会,正式订定台湾地区产业环境会计指引,提供厂商一致性、可操作性的基准.

(四)2008年至今:完善与巩固

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从2008年度开始,主要就细节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巩固前期成果,继续扩大导入的行业和企业.

从1998年至今,台湾地区已经导入环境会计制度的企业组织已经约有数十家,除了传统上较易产生污染的制造业外,零售业如7-11,公共事业如杏一医疗、荣民总医院等也都已导入环境会计系统.而在制造业方面大致可以归为造纸、化学、发电、钢铁、汽车、石化、炼油、高科技等产业.这些建制的企业,有些是由当地环保署辅导建制,也有些是自行建制,还有些是在当地政府其他部门的帮助下建制.从这些建制企业的行业分布和建制企业的逐年递增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在推动环境会计实践上成果丰硕,建制已经相当成熟,值得分析借鉴.


三、台湾地区环境会计学术研究现状

近十多年台湾地区环境会计实践的快速推动,与学术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学术界从一开始就积极引入环境会计的概念,并对环境会计议题或理论持续进行研究.很多大学、研究所和协会参与到环境会计的实践当中,成为当地环保署的智囊和直接帮手.综合来看,台湾地区与环境会计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环境会计基础理论和整体意义的研究、环境会计资讯披露研究和环境会计绩效评估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因素分析法、层级分析法等实证方法.

(一)环境会计基础理论和整理意义的研究

对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在环境会计议题引入的初始阶段,主要对环境会计的分类、定义及使用者进行界定(林婵娟、刘嘉文、薛敏正,2002)、对环境会计整体意义进行研究(郭美秀,2000;陈依苹,2002;企业永续发展协会,2004等).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环保署推进环境会计计划.

(二)环境会计资讯披露研究

关于环境会计资讯的披露研究,是环境会计学术研究中的重点议题.许多学者围绕环境会计披露的资讯展开各种有趣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玲台(1997)探讨了是否不同行业的企业受到环保问题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否年报的相关披露能明确反映这种行业间的差异?年报环境揭露质量的高低是否可预测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的实际绩效?王佩如(2003)研究在自愿披露体系下,影响管理当局披露环境资讯的动机为何?蔡柳卿、杨朝旭(2004)探讨了具有潜在环保风险的上市公司环保支出信息与所受处罚与公司股价是否存在关联性?相关研究都有力地支持了环境保护对企业的重要性或正面作用,但也有学者做的研究结论相反,比如林宜谆(2005)研究发现台湾地区企业普遍认为内部的股东权益(87.2%)与员工权益(84.9%)才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仅居十项重要责任的第五(66.5%),且相关资讯能专刊披露者甚少(4.8%),大都结合年报附带公布(66.8%)或在网站、股东大会(50.6%)公开.

(三)环境会计绩效评估研究

环境会计绩效评估研究是环境会计学术研究中的另一大议题.它是用来描述一个可测量的生产程序、分析与报告,并且透过管理,传达一个组织在法规要求下的环境绩效,其过程包含收集资讯和测量一个组织在环境方面管理效率如何(李舂龄,2005).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首要问题是解决环境绩效评估指标(许伟正,2003;黄文怡,2005;周贞贝,2006;朱俊谋,2007),其次是关于环境绩效评估的实际应用(黄琼慧,2006;姚振发,2008).除此之外,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了一些相关的有趣结论,比如杨秀萍(2005)发现企业环境绩效与环境披露呈现显著正相关,表示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其环境资讯披露程度较高卅淑群(2007)研究发现银行授信人员将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纳入融资行为的意图.

类似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与行业需求

[摘 要]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鲜明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高职院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站稳脚根。
更新日期:2024-9-13 浏览量:119605 点赞量:26368

台湾企业环境会计原因实践

环境会计是开展环保活动的有效工具 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业绩,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竞争优势,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和。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106 点赞量:5806

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评价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扩散,这些污染有80%来自企业,因此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
更新日期:2024-6-21 浏览量:83071 点赞量:18756

台湾地区高校学位文授权开放存取的现状

摘 要:现阶段,我国台湾地区的学位论文获取模式是以开放存取为主 文章通过对台湾地区高校学位论文的授权及开放存取。
更新日期:2024-6-7 浏览量:16109 点赞量:5495

关于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现状探究

摘 要:目前,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得到全球的关注,从会计角度保护环境,生成环境会计,先后在欧美及亚。
更新日期:2024-8-5 浏览量:16696 点赞量: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