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的科学青年们

当科普遭遇青年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等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在日本311大地震后,这群或多或少梦想过当科学家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粉碎谣言、传播科学.他们以身示范:传播科学,既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力量

愚人节前一天,果壳网CEO姬十三又去给某时尚类杂志拍照.其间,化妆师嫌他头发太长,顺手给剪了.后同事告知:据说,“那个造型师以前在东田给人剪发两千一次!”姬十三心想:“赚到了等可跟我家门口30块钱的比,我也没看出什么区别嘛.”


此前,他和他的同事们也曾面对过各种镜头,有时要描眉扑粉,有时还要举着各种试管、量杯――象征他们的工作有科学特质,确切地说,他们是做科技传播的.

从科学松鼠会到创建果壳网,四年来,“让科学流行起来”“剥开科学的坚果”的生动口号,以及姬十三和他的团队,早于科学本身在大众中先流行起来.

这样的悖论并无坏处.如果科学可以用来娱乐,如果科技传播者的生活方式被向往,科学的普及才可能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这些“出逃”的科学青年们,给这种合理性增添着可能.

换个主场搞科学

“爱科学就不要跑,换个主场一起搞.”

这是去年果壳传媒和科学松鼠会联合招聘的广告词.标题为“寻找科学逃兵”的招聘海报上画着一个绿怪物,叼着一支冒粉色烟尘的卷烟,较劲地使着打字机,旁边的纸篓里,揉成团的废纸多得冒尖,屋里陈列着人体标本,玻璃器皿中养着花儿.

逃兵一号就是果壳和松鼠的共同“老板”姬十三本人.他念博士时研究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行动机制”:“听起来蛮好玩的嘛,其实我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记录一些细胞的电流反应.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工作没有意义,这只是庞杂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可以窥全豹的.乐趣不一样.”

于是他“出逃”了,先是成为自由撰稿人,而后建立了科学松鼠会,名震科普界.

去年,姬十三注册成立了果壳互动传媒有限公司,下辖果壳网是一个以面向都市科技青年为主的社交网站.除了公司化经营与科学松鼠会的NGO属性不同以外,更广泛的面向、更大众化的传播也是两者的重要区别.

在头号“逃兵”的精神感召下,在“寻找科学逃兵”行动后,科学青年们聚拢过来.

3月22日,距离日本东北部强震过去11天.果壳网主编徐来(网名拇姬)总结编辑团队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在(新闻)现场,我们的现场不在,(而)在广大公众中,因为谣言出现恐慌的公众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的资源来给大家做解答.”

在311地震之后,中国各地都曾出现“吃碘盐预防辐射”的谣言,引发抢盐风潮.果壳网通过微博和“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文章率先发出辟谣的科学依据,引来各媒体纷纷

类似论文

科学的成就出自青年

科学的不断进步,向人们提出了一轮又一轮新的挑战,而同时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家 物理学方面。
更新日期:2024-7-2 浏览量:13138 点赞量:3831

科学青年去旅行

上个月在豆瓣上报名参加了穷游和果壳联合举办的“科学青年去旅行”沙龙,从这些有着Geek精神的科学青年分享的旅行轶。
更新日期:2024-5-21 浏览量:67816 点赞量:14777

误入中文系的科学青年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框里输入“matrix”,搜索提示栏里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那部中文名为 。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2824 点赞量:3892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培养

[摘 要] 近十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专职教师队伍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青年教师成为了民办高等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20982 点赞量:26798

不同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生的科学能力

【摘 要】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能够从事。
更新日期:2024-1-4 浏览量:8788 点赞量: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