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意外和精彩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预设,因为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是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的行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与众不同的声音、始料不及的意外,需要笑看“意外”,运用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根据需要改变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当这种意外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时,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课堂也会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

一、意外在探究兴趣悄然偏离时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是在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预设的探究活动的原本意图上,而是在活动中产生了新的问题,而学生却挺喜欢在这问题中进行自行其是、颇有意味地自主探究.如在教学三年级《蚂蚁》一文时,老师精心设计谈话,引导学生在有水的水槽中放一个瓶盖,把蚂蚁放在瓶盖上进行观察,从而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可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面前的蚂蚁六神无主地乱爬,许多蚂蚁都掉到了水中,这时学生的兴趣悄然产生偏离了,有的开始讨论、研究“蚂蚁会不会游泳?”;有的组干脆把掉在水中的蚂蚁捏出来,发现蚂蚁不动了——学生以为死了,可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它又重新“活”过来了,“其它的蚂蚁也是不是这样的呢?”,它们不由地研究开了;有的组发现蚂蚁从桌子上掉到地上居然没死,就开始讨论“为什么这么高蚂蚁都不会摔死?”等这些问题显然超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范围,然而学生却研究得那么认真、专注.当他们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不但说出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还说出了很多教师意想不到、书上没写出来的探究信息.

这次的课堂教学经历告诉我: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偏移原来研究目标的问题,不是一种坏现象,这远比他们在教师手把手指导下“为教师做实验、为老师讨论问题”更富有科学意义,因为研究内容是他们自己真正选定的,发现的科学知识更具自主性、实在性,这样的发现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探究科学的,因而他们会更认真地去探究,也可能促成更大的收获.对小学生而信,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倒不在科学发现本身,而在于经历科学寻找和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充分体验这样自主探究的“快感”.相反地,如果我们的科学老师硬要将学生拉回原定的预设程序与内容之中,学生的思维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课堂也会因此缺少应有而失去生气和情调,这样也完全掉失了因“意外”所折射出的教育价值.

二、意外在探究过程学生犯错时

一位留法回来的教育专家在一次报告中指出:法国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允许孩子犯错误,教师必须尊重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在日常的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总希望教学流程一帆风顺,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定了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犯各种错误.如有一次在学习温度计时,学生不小心将其打碎了.其实,这学生本无心将实验器材弄坏,无意犯错以后的自责更让他心情不安,此时的他是那样的无助,如果我这时再加以批评,那么在这节课中这个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会集中在被打破的仪器上,从而影响他的整个探究活动.面对此情景,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化干戈为玉帛”,体谅学生,提醒学生以后注意便是了.并借此机会,可引导学生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温度计的内部构造,还可讨论出其易碎等相关特点,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入,更为科学地是老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科学知识在课后加以改进或改装,让学生“错”也错出意外价值来.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在一次送教评课活动中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出“错”,反而越真实、越科学、越全面、越深刻.相反的,如果学生养成了“上了科学书的都是对的、老师讲的都是对的”这样的学习习惯,那倒是很危险的了.

三、意外在探究材料准备不足时

在科学课中,材料的准备事关科学课的探究实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会成为影响科学课教学的“瓶颈”,制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有时,尽管我们教师课前作了比较充分的材料预设,可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还是会让我们面临“材料准备不足”的尴尬.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课堂原本正顺利地进行着,完全按照我预定的程序往前走,学生根据我预设的情景,发现了A、B两个水槽里的水确实不同,并提出了探究的科学问题,也初步体验到了物体的“沉与浮”和液体有关,接下来要探究:究竟是怎么样的液体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他们凭着原有的科学知识,或是清晰的,或是模糊的对事物以及现象的认识,进行了猜测或解释.课堂呈现出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包容,或对立,争论不休.

这个时候,我又慌了,刚才是什么都不敢猜,我想要的“猜测是盐”的发言一直都不出现.现在可好,猜出了这么多物体,怎么办呢?这时候,学生对探究什么物体溶解到水里后能把马铃薯浮起来的兴趣分明已经相当浓厚了,如果可以,完全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的选择材料去探究,自己去发现盐水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糖水、味精水呢?除此之外的呢?面粉也真的可以吗?

但遗憾的是,由于我的疏忽,没有给学生准备充分的材料.只能强硬的引导学生去探究怎么样在水里溶解食盐,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了.我说:“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很好,但是很遗憾,老师今天只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盐,我们来调制一杯盐水看看,能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至于其他物体同学们在课后再去探究,并且把你的探究成果和同学分享好吗?”

看得出,此时学生的情绪有些低落,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许多同学还在思考刚才的讨论,课堂上探究的情绪也一下子进入了低谷.我想:这下完了,由于我的探究材料准备不足,竟然给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带来如此沉重的打击,真是罪过呀.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竟然哗啦一下全围在我身旁,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在家中科学探究的不同结果.


嘿!真是没想到,课中“材料准备不足”而造成的遗憾竟然成为学生课外探究的一种动力,而他们的探究结果是如此地精彩,这远不是我在课堂上这40分种的时间里能比的.看来,意外不会让我们的科学探究成为一种绝境,只要我们的学生对科学探究有足够的兴趣,我们应该相信 “车到山前必有路”,“方法总比困难多”.

四、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要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贵在平时意识的养成训练,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这也是融入课改必须要走的路.如果我们能从生命高度,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能有生成性课堂的“意外”意识,最大可能地预见“意外”,将“意外”纳入课堂预设视野,引导这个“意外”,激化这个“意外”,那么一定会收获精彩.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定会走进更加灿烂的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能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科学课堂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而应为学生搭建宽广的发挥舞台,让学生有创造的苗头、探究的火花,也让教师自己有自由挥洒的空间.意外,也许蕴含着另一种收获,让我们笑看“意外”,巧对“意外”,期待一份出乎意料的喜悦!

类似论文

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

摘 要: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合作学习,设计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
更新日期:2024-2-22 浏览量:33486 点赞量:8548

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探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
更新日期:2024-7-14 浏览量:92776 点赞量:20237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几种基本方法,同时对教师可以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提出了自ð。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8248 点赞量:272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摘 要:本文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策略、意义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进行论述,力。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3374 点赞量:20278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对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来说既是一个新的理念,现在大力。
更新日期:2024-9-4 浏览量:16917 点赞量:4937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 ”在科学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的认。
更新日期:2024-2-17 浏览量:31737 点赞量:7856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

摘 要: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探究过程,本文就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践过程。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0228 点赞量: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