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的金融决策系统的模型构建与

摘 要 :金融决策生态系统是指在金融决策活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决策活动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沟通网、符号系统、金融构架等基本生态环境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决策生态核、决策内生态和决策外生态三个关系圈层.处于第二圈层的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作为中枢传递层,在整体系统中处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关键位置.要促进金融决策生态系统中各关系圈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真正达到金融决策的科学化、化和法治化,关键在于通过系统共振优化效应、民意博弈优化效应、群协同优化效应、流程再造优化效应等,实现内生态系统中种群要素、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有机契合和优化效应.

关 键 词 :金融管理;金融决策生态学;内生态系统;金融环境;优化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3-0024-04

所谓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发展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通过资金媒介和信用链条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金融决策活动日益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致使决策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因其局限性已经越来越不适合解决复杂的金融决策问题.而生态学的理论范式与金融运行中的由相关因素组成的系统环境在学理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同生态学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一样,金融生态学认为,任何一个金融系统也不能孤立于环境而存在,正确理解金融系统就不能脱离它特定的环境,必须把它放在与其环境互动的关系中加以考察Ⅲ.因此在金融学的理论研究中,完全可以借用生物界的生态理论和名词,以此来为公共金融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新的源生点.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把握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的特征与规律,并通过金融决策内生态的优化效应,增强金融决策的科学性、性和规范性,是我国金融决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基于生态学的金融决策技术分析

金融决策是公共金融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指金融领导机构或金融领导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履行金融职能而进行的一种抉择对策及做出决定的活动与行为.金融决策在公共金融管理系统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系统的作用与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金融决策的正确与否.

作为公共金融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金融决策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当前,金融决策系统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内外各种要素的综合影响.金融决策环境的历史性变迁与金融决策系统原有格局、功能之间的矛盾,导致系统面临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决策生态中还存在诸多风险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决策体制不健全、决策参与群体(生态种群)未形成协同合力、决策主体与内外生态要素缺乏互动、决策程序不合理、决策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对决策的系统性研究和循环性分析等原因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转换传统的决策思维,开阔决策视野,创新决策方式,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的结构、内在机理与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优化决策生态的方法与途径,有效形成和发挥决策生态系统的优化效应,进而实融决策的科学化、化和法治化.

金融决策及其环境和影响因素可被视为一个具有生态学结构功能单位意义上的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金融决策作为一项系统性、动态性的社会活动,其生态特性在于:(1)金融决策中包含着人、信息、制度、技术等要素,深受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沟通网络、符号系统、金融构架等基本环境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这些要素和环境在生态学意义上即从种群、群落、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构成了金融决策生态系统.(2)金融决策始终处于协调运转的动态过程中,要维系这种动态性的平衡与良性循环,必须实融决策系统内外的能量、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这就如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其实质是在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分配的进程中实现生态效能的最大化.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金融决策,要转换金融决策的传统思维定势,树立决策生态观念,实融决策的理念重塑.长期以来,在“权力本位”思维的支配下,一部分金融部门的领导干部将金融决策视之为“金融首长负责制”制度条件下金融权力运用的具体体现,金融决策的主观性、随意性和排他性较强,缺乏协同理念、环境意识与科学决策观念,“急功近利”、“长官意志”、“个别人或小群体随机拍板”等现象时有出现,这都严重影响了金融决策的效能与质量,也扭曲了金融决策“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价值取向.

金融决策活动从“随意性”和“非理性”的决策状态,走向科学、、有效的决策新境界,就要求决策者在金融决策活动过程中理性地把握和遵循生态学定律.作为现代金融决策者,须充分意识到金融决策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决策的主体、客体、目标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效应”;金融决策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因素形成了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的格局;所制定的任何金融决策方案均不能有违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应对符合生态、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自然进程产生任何干扰.只有准确把握和依循现代金融决策活动这些生态学意义上的基本准则,金融决策活动才能符合生态法则,并获得决策生态系统的优化效应.

二、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金融决策生态系统是指在金融决策活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决策活动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沟通网、符号系统、金融构架等基本生态环境要素的总和.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内外两个层面:金融、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外部层面要素对金融决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决策者、制度、技术等内部层面要素则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动态平衡,构成了一个有机的金融决策整体生态系统.

根据现实生态拟建的金融决策生态系统是决策生态核、决策内生态和决策外生态三个关系圈层的构成与集合,如图l所示.在该系统结构中,核心圈层是处于中枢地位的决策者和决策机构,亦即决策生态核;第二圈层是影响决策活动的直接环境圈,即决策内生态,包括决策生态种群、政策、机制、流程、信息、知识和技术等生态环境要素;第三圈层是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的外部支持环境圈,包括金融、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外部生态要素,是金融决策的外圈层生态环境,亦即决策外生态或原生态.

由于涉及金融决策整体生态系统中诸如种群、制度、技术等核心生态因子,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在整体系统的三个圈层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通过自身要素的整合和优化,影响 和制约着核心圈中决策者的判断和选择行为,并推动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进而间接地对外生态系统要素产生优化效应.

在金融决策整体生态系统中,核心圈的决策者虽具有主导和决定作用,但有其特定的运作范围,金融决策的制定、选择、执行、完善等有赖于内生态诸要素尤其是咨询辅助种群发挥基础作用.同时,决策内生态又是将决策外生态相关影响因素传输给决策者的重要纽带,从而为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经济基础、人文背景、金融秩序、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从金融决策整体生态系统三个关系圈层(决策生态核、决策内生态和决策外生态)的逻辑活动过程来看,决策者通过决策内生态中的利益博弈、规则约束和方法选择,形成科学决策,达致决策外生态的优化.在决策外生态优化的基础上,种群对决策者又会提出新的政策诉求,要求其继续通过发挥内生态优化效应来制定更好的政策,对决策外生态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这是一个“涟漪”式正向放大、内外关系互动的过程,全部决策活动的价值导向是促进决策外生态中的经济发展、金融文明、社会和谐、文化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决策生态核以决策内生态为依托和平台,整合决策外生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促进以利益聚合、表达、协调为核心的协商和对话机制的建立,让各决策利益相关者“在宪法、法律、习惯与传统等框架或规则范围内,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在充分比较各种可能情况下,采取相应行动以获得满足效用最大化结果”,进而实现各个种群及其所代表的各社会阶层利益的良性互动与总体平衡.

三、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在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结构中,处于第二圈层的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作为中枢传递层,在整体系统中处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关键位置,对金融决策产生直接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因此,准确把握金融决策内生态的结构定位,切实发挥其对整个决策生态系统生命维系的功能作用,是保证金融决策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金融决策内生态是一个由“三层面七要素”构成的具体生态系统,如图2所示.

(一)种群层面:决策生态种群

在生态学意义上,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金融决策的生态种群是一个由金融管理部门智囊机构(如金融管理部门、研究部门、金融学院、社科院等)、高校学者专家、社会独立研究咨询机构、民意代表与利益表达机柯(如人大、政协等)组成的生态群落,其构成与关系整合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核心圈决策者的行为.

生态种群动态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竞争博弈和协同共生,金融决策生态种群的动态发展同样也依循这一生态法则.在金融决策过程中,作为利益相关方的各决策种群之间通过竞争活动,形成一种生态位分化和博弈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决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不断相适应,从而逐步趋向于一定的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中,金融决策活动的协同共生是竞争博弈的一种高级形式的呈现,是各利益相关方在博弈中达到协调、协作与和谐的一种关系状态,具体又表现为系统自身的调节适应和动态平衡.

(二)制度层面:政策、机制、流程

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的制度层面主要包括政策、决策机制和决策流程.从决策内生态系统要素关系及其整合的角度视之,金融决策要保障行之有效的现有政策继续发挥其功效,要在政策精神、基本原则、内容要求等方面与现有政策相契合,一项新的金融决策不能与正确有效的现行政策相冲突;对于因政策目标和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政策局限性基本显现、政策主体认识不断深化而需要进行调整的现有政策,金融决策要通过增扩或缩减、合并或分解等方式对政策目标、政策实施方案和政策关系等方面做出调整;对于已经完全失去正面效用的现有政策,金融决策要通过政策替代、废止等方式来予以终止.

决策机制既是金融决策核心圈进行决策活动的制度基础,更是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的决策种群所形成的结构关系有机体参与决策活动的一系列规范.具体是指对决策和参与决策的责任主体、意见表达者与咨询者、决策监督者等方面的行为与关系所确定的规则规范.现代金融决策机制是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要素,其有效运作的前提是领导决策、公民磋商与参与、专家咨询和信息支持四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有机统一.

作为生态流在金融决策内生态中的体现,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它包括输入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输出结果、顾客、价值六个构成要素.金融决策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具体体现为按照“发现决策问题――确立决策目标――进行决策调研――制定决策方案――选择最优方案――组织监督实施”的金融决策流程进行决策活动.


(三)技术层面:技术、信息、知识

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属于决策方法与技术的范畴,只有充分掌握了科学的决策知识、丰富的决策信息和先进的决策技术,才能为决策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在科学知识应用上,现代金融决策活动集成运用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与人文知识等势在必行;在方法技术抉择上,改变传统的经验决策方法,采用和实施头脑风暴法、“决策树”法、德尔菲法等现代科学方法,运用现代预测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亦在现代金融决策活动中蔚为普遍.通过发挥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信息和知识的综合作用,有助于正确把握决策对象发展演化规律,预测和掌握系统内各要素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决策评估,为优化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m.

金融决策内生态的三个层面对金融决策活动的基本诉求是不同的:种群层面要求活动体现民意诉求(化);制度层面要求活动体现规则诉求(制度化或法治化);技术层面则要求活动体现科学诉求(科学化).惟有体现民意、遵循规则、方法科学的金融决策活动与行为,才能使三个方面的决策有机统一,进而实现科学化、化和法治化的现代金融决策高境界.

四、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及各要素的优化效应

要有效发挥金融决策生态系统的优化效应,促进决策生态核、内生态与外生态各关系圈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真正达到金融决策的科学化、化和法治化,关键在于实现内生态系统中种群要素、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有机契合和优化效应.

1.系统共振优化效应(金融决策整体生态系统).共振一般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在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一个要素发生改变也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系统的优化在于改变某些不足要素和优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状态,集成发挥正效应要素的作用,控制和减少负效应要素对金融决策目标的负面影响.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的系统共振优化效应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金融决策种群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振.在金融决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通过利益聚合和利益博弈的方式在系统内产生利益共振,有利于形成体现各方利益诉求的公共政策,进而使金融决策更好地体现民意性.二是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种群、制度和技术的三元共振.惟有三者发生了正效应共振,才能保证种群利益诉求在制度、技术的保障和支撑下实现法治化和科学化的表达.三是内生态系统与外生态系统的圈层共振.因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要素优化而产生的振动,必然会带动金融决策原生态发生振动,内外生态系统的共振效应,可以使正确决策的真正价值在金融、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得以体现.

2.民意博弈优化效应(内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和制度层面).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所以,金融产品是金融力量与社会力量相弈的结果,只有在各利益主体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状态下所作出的决策,才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平衡态.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种群利益根据博弈规则相奕的系统.博弈优化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可以实现民意表达“规制”渠道的畅通优化效应.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通过构建金融管理部门、社会、网络(论坛)等各种制度化的“公共通道”,在保证“民意流量”的制度前提下.使各决策种群的利益诉求可以畅通地输送到决策核心圈.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民意聚合方式的博弈优化效应.“公共通道”使包括公民个体在内的各社会群体都能在金融管理部门决策活动中集聚起来,通过制度化路径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促使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注意平衡各种利益需求,达成一个各方共同接受的结果.

3.群协同优化效应(内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和技术层面).运用生态学理论方法分析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的问题,不难发现,诸如资源利用低效的“生态流”问题,要素关系不协调的“生态网”问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生态序”问题,仍然困扰着系统自身的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在于依据生态学中协同进化理论,切实发挥群协同决策模式的优化效应.具体而言之,即以决策核心圈中的决策者协同内生态咨询辅助种群中的各机构、专家和公众代表为共同主体,以保证群体充分协商与沟通为制度规程,以金融管理为运作平台,以群(体)决策方法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技术,建立基于决策生态流(程)的群体协同决策模式.有效发挥与利用群协同优化效应,可以加速决策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能量利用和交换所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运转,能够平衡流入量与流出量,保证内生态系统的“血脉”充盈和良性循环;可以加深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中各种群之间的利益关联与利益互动,促进决策生态因子的网络化发展,提高金融决策“生态网”的自构性和适应性;可以优化内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顺序,能够形成具备自适应、自催化的“竞争序”来保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优化,形成具备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系统的持续和稳定.

4.流程再造优化效应(内生态系统中的制度和技术层面).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具有活力和张力,关键在于“生态流”的畅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具体体现为生物链的稳定、生物网的平衡和物质流通管道)的顺畅.模拟构建金融决策的内生态系统,目的在于对生态系统进行仿生,根据金融决策的动力来源与制度安排,疏通和优化金融决策的“输入―输出”机制和公共政策生产的“流水线”,再造金融决策流程.金融决策内生态中的流程再造优化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决策以长期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使客户满意)的再设计为中心,运用生态系统科学的微观定位与精细作业方法,重新组合生态系统中的要素资源,建立首尾相接、整合连贯的业务流程,取代以往的各部门相互割裂或封闭的破碎性业务流程,强调金融决策完成的整合性与连贯流畅.目标是通过重新设计金融决策的流程,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小化,从而获得绩效改善的跃进,增强金融决策内生态系统的适应弹性和生命活力,形成金融决策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化和法治化水平,从而对金融决策外生态(原生态)产生“正效应”,推动经济、金融、社会、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福祉.

五、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环境的对策

1.建立金融企业破产和退市机制.一方面要加快金融机构破产法及配套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建议尽快出台《破产法》,为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破产退市的善后和稳定机制,妥善解决破产和退市后有关债务清偿、员工安置等问题.如果相关的善后稳定机制不健全,会使金融机构破产影响范围扩广,处理上困难更大.因此,建立完备的破产、退市的善后与稳定机制,对于增强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意义重大.

2.培育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机制.培育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要规范金融竞争行为,改变金融机构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细化市场、错位竞争防止恶性战重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传导机制.要强化对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必要时要通过有意识的“让利”,通过利益导向引导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提高金融调控效率.

3.加快股份制改革,为资本市场的外部约束提供足够的产权支持.明晰和界定产权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但明晰的产权关系并不能自动带来企业的有效治理和高效率.实践表明,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保持商业银行产权的多元化,保证商业银行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合理配置和行使企业控制权,打破原有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单一、产权虚置的局面.

4.转换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政府以多种身份(监管者、融资者、地方和企业利益的保护者等)和金融业发生着复杂的联系,在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政府一直强调“减政放权”、“政企分离”、“转变政府职能”,但实际上在很长时期内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要从体制上和机制上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在于转换地方政府职能,着重调整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

5.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维护机制,形成银行、法院、、工商、财政、税务、新闻宣传等各部门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社会信用的局面.二是要加强法律约束,规范信用秩序,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司法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司法公正,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要提高案件执结率,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三是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征信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开展信用社区建设,为强化信用管 理提供保证.

6.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周小川(2005)认为法律环境会直接影响金融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是“财务软约束”,它是否依然会继续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法制的转变和完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当前要理顺的法律关系有:(1)以完善金融产权为核心,改善金融主体法律制度,促进现代金融企业的形成和发展.(2)以强化信用管理为中心,完善金融业务的法律规范,为金融生态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以提高市场效率为重点,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促进金融生态平衡和优化.(4)以优化金融环境为目标,推动相关法律制度调整和完善,建立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7.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需要规范的服务体系,因而必须提升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一是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由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涉及金融活动的评估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规范评估市场,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二是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机构的发展.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服务机构,促进提高服务水平.

8.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体系.《新巴塞尔协议》将市场约束作为其三大支柱之一,认为“有定期发布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市场参与者才能准确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提出了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首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必须以严格的会计、审计准则和信息披露体系为基础.其次,应从内容、原则、标准、方式等具体层面上人手,逐步与国际金融业接轨,真正建立市场约束机制,有效预防与降低金融风险.第三,要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合作,加强对涉外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金融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对于通用模式,需要根据金融环境的特点和变化,根据对金融管理挑战的判定,根据应战的意愿,来相机决定、动态调整,提出我国金融管理的策略.金融管理金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有助于相关学术理论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把我国的金融管理放在全球化的复杂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动态演进之中,科学地把握金融管理及其政务环境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深化我们的认识,正确制定、实施和完善金融管理的战略和政策.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类似论文

应用系统理模型社会管理的均衡点

(广西贺州市委党校,广西贺州542800) 摘 要 :许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运用系统理论及系统模型方法构造出经济、科技、社会协。
更新日期:2024-8-15 浏览量:107074 点赞量:23666

服装在线消费的决策满意度模型构建

摘 要:文章在服装特有的属性和网络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我国服装在线消费的决策满意度模型,分析了网络消费。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3565 点赞量:4728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重构

摘 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离不开完善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6072 点赞量:5394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营销决策系统的设计

摘 要 电力营销决策系统是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智能应用系统 由于电力营销决策系统涉及的数据比较多,在系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数据。
更新日期:2024-3-13 浏览量:46416 点赞量:1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