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喜与忧

在辞旧迎新之际,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在思考和展望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而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脱离不开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点.概括地说,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2004年世界经济表现可圈可点,呈现出四个鲜亮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来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略高于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去年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同年4月的预测值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去年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对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政府在去年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为4.3%,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为4.4%.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继续复苏,取得了2%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为4%,这两个组织的预测值都高于日本央行预测的3.1%.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3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已非常接近,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己成定局,日本政府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来看欧盟,由于高油价和强欧元的双重挤压,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欧洲央行和欧盟预测其2004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联合国上年11月29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报告》的预测值为2.3%.实际上由于世界三强经济总量基数大且又表现不俗,因此其全球经济总量在2004年一年内增加了数千亿美元.

但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来看,除了美国以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加强宏观调控,局部降温形势下,仍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并没有像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遭受“寒流”和出现“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及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时不得不考虑的要素.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是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注目,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这一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最后再来看俄罗斯,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5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通货膨胀率下降、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接近或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促进,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2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值则高达9.5%,2005年仍可望增长9%.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其基调与世贸组织相吻合,认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使其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远远超过自身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美国一年需花费1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3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对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一批国家在对美国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突破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已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以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然而,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2537起反倾销调查,这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然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发展的贸易大国,被一些国家列为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他们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事实上,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不断形成又不断被打破,从而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面对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应对,保持平常的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3年,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这主要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致使投资不振所致,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 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然而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达53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纳国.

200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于当年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实际上,2004年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突破600亿美元.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已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因此,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的要求.可见,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这使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世贸组织成立后发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谈判.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使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从而使全球贸易总收入每年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致2003年7月的坎昆会议仍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已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有一段路程要走,因而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

由于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又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及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和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70%的贸易是在内部进行,北美自由贸易区则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致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近几年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2004年11月29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万象签署了多项文件,旨在促进东盟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进而最终实现东盟一体化的目标.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万象会议期间通过了《中日韩三国行动战略》和《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把三国合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尤其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双方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明显下降,因而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整个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有的货币升值,有的货币贬值,等等,不一而足.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黑暗中有亮点的起伏中发展,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是有喜有忧.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显然,这篇文章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欧元区一些国家和日本等的财政赤字也居高不下),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多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处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政府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但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蒙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已5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使之从1%提高到2.25%,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贬值失控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假如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那么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银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日本,特别是欧盟尽管不断批评美元贬值,然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政府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于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他& #30340;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然而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看来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并未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恐怕也难以成为现实,在经济总量基数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中国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由于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每桶原油曾一度冲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强势货币换成美元购买原油,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欧元区和日本石油消费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像得那样大.自2004年11月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油价下滑;“石油美元”缩水,因此,欧佩克决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削减原油产量,以防止原油下挫.但是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依然是众说纷纭,看法不一.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利用替代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欧佩克强调保障原油市场的正常供应和维护对产油国与消费国都有利的机制,是其基本政策.经过上年的原油大幅度波动,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基于上述分析,2005年国际贸易仍将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和结构性的调整,以应对来自内外的各种挑战,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可以断定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3.5%左右.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降为3.4%左右.欧盟由于2/3的贸易集中在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2005年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走出低迷,从长期停滞转向需求增长,但现在就说日本经济已步入以民间需求为中心的自律性增长阶段,尚为时过早,预计2005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石油工业投资不足,油气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预计2005年约为6.5%左右.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已拉动经济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处于贫困线的人口高达44%,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2005年经济增幅将减少1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在过去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5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但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然其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将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出口贸易及经济总量增幅将会有一定的回落.亚洲有些国家的经济会以更高的速度增长.越南作为东盟的正式成员,在过去4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在7%以上,预计2005年的经济增幅在7.5%左右,成为东南亚乃至亚洲经济发展的“新秀”.2005年亚洲总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可能有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及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维持亚洲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

全球总体经济的回落并不意味着衰退.正如2004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的,“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类似论文

世界经济到底缺什么

经济增长低迷之时,人们真正需要的是良好的公共政策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要解决当今世界经济的矛盾,必须。
更新日期:2024-4-15 浏览量:55365 点赞量:12425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

[摘 要]21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的多重发展趋势 它们不仅构成当代世界经济的。
更新日期:2024-9-17 浏览量:118761 点赞量:25797

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

摘 要: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体系 国际贸易是世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
更新日期:2024-6-7 浏览量:13432 点赞量:4158

世界经济文的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论文的参考文献《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国际通。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7382 点赞量:14967

世界经济视角下的粮食安全

粮食是万物之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是。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0983 点赞量:28150

世界经济的艰难时日

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危险阶段”:欧债危机处于失控状态;捉襟见肘的美国财政不断拖累经济增长和。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5649 点赞量:22639

2023年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的表现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受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8295 点赞量: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