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全球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2月以来,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大豆、糙米、玉米相比于2010年7月初的低点已分别上升83.2%、51.8%、69.0%和102.3%,特别是玉米已经无限接近2008年创下的最高记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谷物指数(包括小麦、玉米和稻谷)2011年2月已经升至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8个月上涨,累计上涨68.2%.

全球粮食危机正在向我们靠近

实际上,从本世纪初开始,国际粮食就持续攀升,并于2008年中期(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达到顶峰.而当前国际粮食市场的景象与那时极其相似:国际粮价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急剧上涨,个别品种甚至翻番;缺粮国家大幅增加粮食进口,同时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多个国家出现了与高粮价有关的骚乱,社会不稳定和冲突频发,贫困人口面临饥饿威胁.

2008年9月,由于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出现衰退,降低了对粮食的需求,国际粮价随之迅速回落,粮食问题得到短暂缓解,世界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粮食危机“消失”在无形之中.然而,今天的现实却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国际粮食危机并未远去,当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复苏之际,警报已经再次响起.

根据FAO最新发布的《谷物供需情况简介》,2009年以来,世界谷物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导致2010/11年库存量将急剧下降8.76%,使库存与利用量之比降至20.9%,愈发接近18%的安全警戒线.世界银行总裁罗伯特佐利克说:“全球粮价正在上升到危险的水平,威胁到世界数以千万计的穷人.涨价已使得数百万人陷入贫穷,并给那些把一半以上收入花在粮食上的人带来巨大压力.”

谁是粮食危机的真正推手

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要求根据联合国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18%(2005~2010年).但由于世界人口基数巨大(2011年将达到70亿人),即使增长率维持当前的下降速度,至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预期也将超过90亿人.世界人口的增长首先带来的是对粮食的需求加大,如果不能实现粮食大幅增产,世界粮食供给就要出大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作为国际粮价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不公平的.任何一个不发达经济体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口的快速增长,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由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是刚性的,其对国际粮价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不应成为炒作国际粮价持续上升的借口.进一步,我们还应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稳定世界粮食供求平衡做出了贡献.

膳食结构改善对粮食和饲料的需求是人类生活和健康发展的正常需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从粮食、块茎及豆类为主逐步转向畜产品(肉、蛋、奶)、植物油、水果和蔬菜等多元膳食结构.肉、蛋、奶生产不仅直接消耗大量粮食,还要占用很多耕地;同时油料作物、水果、蔬菜的生产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耕地,从而加大了粮食生产的压力.

基于此,一些发达国家又将粮食危机暴发的原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膳食结构的改善,指责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粮食消费的增加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粮食人均消费量不仅远远超过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且呈不断增加趋势.根据FAO数据,美国2005~2007年每天人均消费蛋类产品40克,肉类产品338克,奶类产品692克;而同类食品的消费,印度分别为每天人均消费5克、9克和184克,中国分别为每天人均消费47克、149克和72克,均远远低于美国人均消费水平.

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食品需求的增长,完全是人类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合理需求,不应为国际粮价剧烈飙升承担责任.FAO已经给出了比较公允的解释:虽然粮食自2006年以来显著上涨,但食品和饲料的消费持续保持强劲增长,这说明需求对上涨无弹性,也说明食品消费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并未因上涨而发生变化.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由于食物结构升级而增加的粮食需求也是相对刚性的需求,其增加是长期的、很难逆转的趋势;而真正造成粮食暴涨暴跌剧烈波动的,往往是一些短期的、弹性较大的需求.


自然灾害直接影响了主要产粮国的粮食产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加大,世界农业面临着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考验.近些年发生的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一些国家粮食减产,也加剧了世界粮食供给矛盾,更在国际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下,加大了国际粮价的波动幅度.

“靠天吃饭”是自古以来的规律.尽管随着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改造自然界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然而,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也会在短期内加大国际粮价的波动幅度.

供给“危机”是造成国际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自1999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呈下降态势.2000~2009年,世界粮食年均增长率为2.1%;2004~2009年,世界粮食年均增长率仅为1.7%.这表明,近些年粮食生产发展制约因素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释放空间变小.

造成粮食供给出现“危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加之气候变暖、干旱严重,粮食生产所需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供给明显趋紧,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库存减少.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预测,世界可用于扩大粮食种植的土地面积最多还可以增长10%左右,而淡水资源的供给则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二是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的补贴政策使其农产品以远低于成本的倾销到国际市场上,使世界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下降,导致各国将资金和资源主要投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而忽视了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的作用.三是由于投入不足,不少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良种培育等农业科技研发落后.这些因素都使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危机面前表现得异常脆弱,特别是直接导致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明显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粮食供求关系拐点凸显.从这个角度来看,粮食供给“危机”不能不说是国际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

发达国家发展生物能源是国际粮价飙升的直接原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应用计划,“烧掉”了大量的粮食,也打破了世界粮食市场维持多年的脆弱的供求平衡关系,造成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美国生产乙醇燃料对耕地和玉米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导致世界玉米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并对玉米上涨形成长期的拉动.而由于玉米在农产品中的特殊地位,一方面与其它主要粮食作物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它又是重要的畜牧养殖饲料,它的上涨将连锁导致肉、蛋、奶等食品上涨.欧盟生产生物柴油,消耗了大量的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拉动了国际市场食用油上涨,造成食用油供给偏紧;同时又促使原本种植粮食的耕地转为种植油菜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最终因粮食产量下降引起上涨.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质燃料,所需的粮食约相当于1人1年的口粮,可见发展生物能源对世界农业和国际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世界粮食供给增长缓慢的前提下,发展生物能源直接促使国际粮价飙升.

美 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粮食供应短缺、出现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仍继续扩大生物质能源开发规模,制定利用玉米等粮食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规划,是有其战略意图的.首先,发展乙醇燃料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同时又无损于国内各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因此能够得到国内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其次,发展乙醇燃料,通过给乙醇燃料生产补贴,既可以达到增加农业补贴的作用,又可免遭发展中国家反对.第三,美国作为玉米出口大国,发展乙醇燃料,增加千米消耗骨,既不影响本国粮食供求,又可增强美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发挥“粮食武器”的作用.

金融资本是推动国际粮价飙升的重要推手粮食本来是必需品,但在全球资本大鳄的眼中却成了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粮食怎么会成为投资品,这恐怕与作为全球财富标志的美元已经不再是一种硬通货有关.财富标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它是财富的最终归属;二是它和世界公认的有效结算、支付手段直接挂钩.过去,我们把美元叫硬通货,美元和黄金挂钩,并成为世界性结算货币,这意味着它们互为财富标志.2002年以来,美元江河日下,进入战略性贬值周期,美元作为全球信用基础的根基正在发生严重的动摇.而资本总是要依附于一个财富标志物上的,美元的财富标志地位发生动摇,谁来担当这个角色呢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寻找新的投资产品,以保证财富不被湮灭.粮食、石油、贵金属等初级产品便是财富标志新的目标.

本世纪初,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粮食“金融化”趋势.粮食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粮食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一金融”型的“安全”模式.特别是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粮食等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粮食作为“白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黑金(石油)等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粮价基本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特别是全球极度泛滥的货币给粮价泡沫提供了温床.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2口径衡量,2000年,发达国家M2为4.5万亿美元,2008年升至97Y亿美元,而今发达国家M2已升至10万亿美元,全球流动性甚至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抵御粮食危机中国须有整体战略布局

全球粮食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如何增强国际粮食定价权中国需要怎样的粮食安全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更长远的思考.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的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外部情况看,在国际资本掌控全球市场的格局下,我国的粮食产业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低端制造,靠天吃饭”,粮食生产极易受制于天灾和人为的掌控,不仅无话语权和定价权,产业命脉甚至还被外国资本所控制,中国粮食安全岌岌可危.

中国必须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业去发展.在粮食产、供、销重要领域和环节完善产业链,着手培育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完成全局性的关键布点和掌控能力,让政府在粮食危机关键的时候具有调控能力.为此,中国应该建立有关粮食金融政策、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粮食投资和粮食储备银行,推进粮食贸易融资、大力发展自己的粮食期货,期权市场,加强国际粮食产业的发展与协作等,真正增强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

编辑/吴小夫

类似论文

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

[内容提要] 美国债务经济的根源在于美国公众的低储蓄和联邦政府的大赤字,由此导致总投资大于总储蓄,差额则转化为贸易。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0150 点赞量:5866

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道路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
更新日期:2024-6-14 浏览量:80785 点赞量:17860

粮食安全列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2013年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年度经济工作任务之首,并将“确保产能、适度进口”̶。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5507 点赞量:4897

震动全球经济

国际石油、金融及股票市场对战争已经做出了反应:2002年底,油价突破30美元/桶的心理大关,黄金暴涨到5年来的新高,全。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18425 点赞量:4637

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出路

“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这个模式中的不平衡性终因危机而暴露出来,由于当前无法打破美元独大的地位,因此,重塑全。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1381 点赞量:3635

美国生物能源战略与粮食危机

摘 要:为了遏制石油上涨,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美国加紧实施生物能源战略,将大量粮食用于制造乙醇,供需失衡使粮。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4702 点赞量:20913

电子商务的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时代的时空界限已逐渐变得模糊 在。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2774 点赞量:6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