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

摘 要:通过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考察,我们看到了新加坡职业教育“双轨制”的课程设置,看到了人本思想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看到了无货架寿命带来的巨大潜能.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值得国内职业院校有的放矢的加以学习和借鉴,所以在此加以总结与同行共勉.

关 键 词:新加坡,职业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90-01

1新加坡的国情与职业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

1.1移民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公元3世纪的新加坡被中国人称作蒲罗中,它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18世纪,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以其战略眼光,将此地开拓成为一个英国在东印度的贸易中转站,之后大批移民涌入新加坡,因而形成了新加坡多元的种族文化.回避政治、关注生存和发展成为不同肤色的种族共同的愿望,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伴随着新加坡人.

1.2资源的局限引发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资源谈不上,于是人成了这里最能引发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精英教育重要,职业教育更重要,人是宝贵的.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投入,以其优越的制造业、服务业优势为产出,重金投入到国民教育中,为使每个公民最大限度的在有生之年都能为经济的发展极尽最大所能,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政府、雇主、员工和教育组织的互动机制,以足够的财政支持职业教育训练,积极鼓励公民树立终生学习、无货架寿命的概念,即使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也能通过政府的干预,教育部门的培训和努力,及时的帮助部分员工顺利度过危险期,重新进行人生定位,以求社会稳定的持续.而社会的持续稳定,进而又为投资和融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精英人才的引进打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在这里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1.3职教模式的确立及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加坡拥有一套超前的、国际化的职教模式.它包含职前教育(13-18岁)、在职培训(19-62岁)、失业培训(19-62岁)三个层面,由工艺学院、理工学院和大学以多样化的课程设计、灵活的培训系统、组织无界的企业文化、教学工厂的办学手段、经验积累与分享的协作精神、为不同类型的学员量身了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能力和企业化的精神.同时从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国防部、经济发展局、劳动力发展局多渠道为办学条件的改善筹措资金、添置设备,寻求跨国界合作伙伴共同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不易控制的大环境下,以教育投资的最大化,建立弹性化的职业教育系统以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满足中下层人士生存和提升自我的愿望的办学机制,是睿智的新加坡人审时度势的选择.

2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引发的思考

2.1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

“在新加坡,职业教育是梯子、是桥梁,只要学生努力,均可以通过桥梁达到另一个境界,是起点不是终点,是给子女希望不是绝望.”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的一席话,同时也代表了新加坡人对职业教育的看法.究其原因就是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新加坡政府每年25%的教育投入以支持教育发展和训练,总理关注职教发展,2008年,捐出30万设立基金奖励成功考入工艺教育学院的平凡学生.政府高级领导人多次在正式场合宣传某些成功人士早年曾经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从政策和舆论上影响国人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职业教育能够成为新加坡教育的主体,成为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与新加坡人务实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在我国,相当多的人对职业教育还存在这样的看法:职业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补充,是为考试中的弱势群体准备的择业前的技能培训.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家庭的教育投入的增长,“海归”的增多,高校的扩招,使得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更多的机会在高学历、名牌院校中物色人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受到冲击.加上职业教育的对象90%以上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旦就业便很少有机会再继续深造,所以他们竞争的后劲明显不足.如此看来,只要是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作为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报考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门庭冷落也不足为奇.

从政府方面看,由于我们教育投入的有限,对教育结构的战略选择只能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从而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挑战.

早期职业教育的后遗症需要我们来扭转.以动态变革的态度来管理职业院校的生源、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能力,营造提升自我的教育环境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2弹性化的办学模式是深化职教改革的前提

在新加坡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建立弹性化的职业教育系统以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成为教育机构的己任.政府、雇主、员工和教育组织互动,职业教育、终生教育并驾齐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为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也对新加坡众多的职业院校培训提出了一个挑战.


挑战之一就是办学模式.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岗位适应性和企业化精神,以职业教育闻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此做出了表率.他们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创造了“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通过为企

业做项目来获取政府、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从而形成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特色.而这一特色与其他院校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一同组成弹性化的职业教育系统,成为新加坡特有的职教模式.这一职教模式,平衡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使教育投资达到了最大化.

我们是大国办教育,有限的教育投入永远是杯水车薪.但是如果雇主也就是企业可以参与教育投入,那我们的职业教育才会双赢.而企业投资教育的前提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能够给企业创造效益,能达到这个层次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目前众多职业院校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这种模式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我国传统的学年制对工学结合时间的制约,二是企业的被动参与对工学结合效果的影响.

结合我们的国情,深入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能够像新加坡一样赢得企业的资金投入,带来双赢的效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弹性化办学模式创建的前提.

2.3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是校企双赢的关键

新加坡的高职院校,是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的教学工厂.它是以学院为本位,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它的课程安排是企业实习和企业项目的结合,是从模拟到模仿到融合的真实再现过程,是依据国家总体目标及工商业需求也就是市场导向来完设置的.

课程结构是以“宽 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为导向,经过对新生进行专业基础

培训、深化培训、专向培训以及增益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高度的应变能力,以应对企业用人多样化的需求和转岗的再深造,同时企业实习和研发项目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加坡的高职院校与大中型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在第三学年,通过双轨制的课程安排,同一班级两组学生分别接受的是专向培训和企业实习,而企业实习的学生又被分成企业项目和企业实习两组.这样第三年企业实习的学生是分两学期四批到企业进行项目研究和见习.

这种打破学年限制的教学安排,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灵活的安排课程,可以保证与工业项目时时结合,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连续性,减轻了企业的压力,增强了对学生的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上,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设备场地,对企业来讲,学生为他们创造了价值,尤其是学校新的开发成为企业的生命力.学校与企业真正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企业.

这个柔性的课程设置及灵活的培训系统,非常值得我们国内的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但是它打破了学年设课的限制,会带来学生假期的管理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面革新,还有一个实施的必要前提是教师必须是真正的“双师”,他有能力从企业拿到项目并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完成.如果教师没有能力从企业承接到项目,学生的分批实习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对学校来说,院系的课程安排打破常态,小班设课带来的是理论教学的重复和师资的紧张,如果借鉴的学院不从教学管理上下大力气进行改革,那么学到的将只是皮毛.我们目前的职业院校缺少的是有真材实料的“双师”,难办的是重复设课带来的报酬累计问题.

从新加坡职业教育中,我们看到了“双轨制”的课程设置,看到了人本思想为主导的校园文化,看到了无货架寿命带来的巨大潜能.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值得国内职业院校有的放矢的加以学习和借鉴,值得各位职教同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懈的努力追求.

类似论文

芬兰职业教育:特色与

摘 要:芬兰学院是芬兰唯一一所院校,其办学具有明显的特色: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与职务晋升;高效į。
更新日期:2024-3-26 浏览量:44730 点赞量:10347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

摘 要 新加坡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人才立国的政策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以义安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加坡。
更新日期:2024-2-8 浏览量:8282 点赞量:3001

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

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德国职业学校具有周密的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理念、得当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素质全。
更新日期:2024-1-13 浏览量:19802 点赞量:5660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稳定的生源 特色专业建设。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4579 点赞量:1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