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的保护

摘 要: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历史托付于当代人的大事.古建筑生命的脆弱如同其他文物一样,一旦损毁则永远无存.

关 键 词:古代建筑;保护;内容

建筑最初是为居住,随着阶级社会出现,生产力的提高,建筑的用途日益增多和广泛.使建筑的分类越来越复杂,功用越来越多.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亦即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就单体建筑而言,木构古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先砌筑高于地面的台基,然后在台基上立木柱,柱子上承梁枋,梁枋柱上覆屋顶.配以屋身上各式各样的装修,柱子上层层叠架的斗拱,构架上五颜六色的彩绘,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一幅完美靓丽的风景.体量有大小之分,结构有繁简之别,形制呈千变万化,装饰显五花八门.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历史托付于当代人的大事.古建筑生命的脆弱如同其他文物一样,一旦损毁则永远无存.为了不使悲剧重演,将古建筑的损毁降到最低程度.

一、古建筑类型.

中国古建筑历来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尊贵有别,主次分明.形式不同的各种宫、殿、门、阁是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的反映;红墙黄瓦是皇家尊贵无比的标志.封建社会的住宅,其体量、形制、色彩等都依不同身份而有着严格的限制.僭越礼制超标会招来横飞之祸.皇帝的宫殿、王公贵族的豪宅、平民百姓的陋室相比较,凸显出封建社会三者尊、贵、贱等级悬殊的客观排序.在古代,建筑不仅受到政治制约,与经济实力因素也密切相关.

古建筑是历史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物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或存储物品.进入阶级社会,人分贵贱,权有大小,意识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崇尚神鬼、奉祀祖宗和皇权信仰是中国几千年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建筑的功用也悄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商周社会崇尚神鬼非常普遍.祭祀作为一项尚神鬼礼祖宗重要活动仪式被时人虔诚对待.社稷和祖庙祭祀性建筑便应运而生.汉代,统治阶级的祭祀性建筑太庙、社稷、明堂、辟雍等也多是附会周朝流传下来的文献和传统进行建造的.皇帝的太庙、民间的祖祠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多大的衙门造多大的建筑,多大的官职盖多大的宅院,历代相延,遂成.即使百姓之家,宅院屋舍亦有正偏之分.建筑作为意识观念的有形载体受到广泛关注理所当然.

二、古建筑中科学技术.

古建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少杰出的科学成就.榫卯结构不仅对我国传统建筑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对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多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浙江省河姆渡遗址距今达七八千年之久,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中发现不少干栏式建筑的木构件上都带有连接榫卯,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就掌握了十分先进的木构建筑构件连接技术,这项技术至今还在广泛使用.天文历法在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观天计时经历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建筑设计理念反映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我国古代城市从一开始就有着强烈的方位意识.新石器时代末至夏代出现有浓厚方位意识的城,商周时期的城墙基本呈南北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正北方位城墙的实例.此后,正南北方位城市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惯例.作为衡量古建筑体量大小、构建尺寸的模数制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建筑营造不断总结出来的高明成熟技术.在单体建筑平面设计方面,辽、金、元诸时期盛行的减柱造和移柱造手法,不仅增大了建筑内活动面积,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在梁柱结构方面有大胆创新的精确设计,从而达到和符合建筑力学的客观要求.

三、古建筑的保护内容

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古建筑虽然是物,但物化的文化内涵在外形上表现更为明显.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感情性格、审美追求和理想寄托.各个地方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个民族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区别;各个时代的建筑又有着明显的独特风格.这些不同,一方面体现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追求.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是保护国家的辉煌历史.

保护古建筑的本体任何一处古建筑,都包含着许多历史的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只能依赖建筑本体而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建筑损毁,信息无疑消失殆尽.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关键是保护建筑本身的原貌.如何理解原貌,是个需要探索的理论认识问题.一处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从创建开始维修便伴随着延续.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建筑,大小修葺会经常不断,甚或重建亦难免.因各世代风格手法不同,维修痕迹会在建筑上得到明显或隐约体现,这种情况司空见惯,非常正常.这就是古建筑的发展史.

保护古建筑的历史环境风貌古建筑的价值往往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古人选择建筑的基址,地理位置考量尤为重要.建筑周围的环境,其重要性就在于回答该建筑为什么建于此的问题.原因的复杂性,因素的多样性,反映出人对建筑功用理念要求从优选择的兼容性和针对性.“天人合一”、“效法自然”是古人从事建筑尤其是建造园林的基本思路和法则.实质上是倡导人类适应环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先进哲学观念.保护古建筑历史环境,就是保护古建筑的原生环境或背景环境,是理想的最高标准.然而多数古建筑周围的环境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就遭受过程度不同的破坏,近现代破坏尤甚,有的甚至面貌全非,这无疑对建筑的整体价值有所损害.因此,为保护古建筑的周边环境,《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古建筑周围必须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法律形式对古建筑的环境保护作出强制性规范要求.


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人文信息古建筑是按照古人的设计理念建造的,而理念意识又蕴含在古建筑的外在形式中.皇宫豪华,殿宇雄伟,是为了突出皇帝独尊的崇高权威;寺庙壮观,殿堂巍峨,神像威严,是为了增加祭拜人的肃穆敬畏;达官显贵建造雅致园林,小桥流水,玲珑秀石,茂林修竹,是为了提高赏心悦目情趣,表达精湛的造园技艺和高雅怡情的精神享受需求;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正房大居北中,厢房小位两侧,是为了突出户主或长辈的尊显地位.这些历史人文信息与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制特点、装修式样、装饰图案、彩绘内容等融为一体,是研究和了解古人审美观念、道德情操、礼制规则等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和珍贵资料.保护和修缮古建筑,要十分注意这些历史人文信息的整体保护,不可随意改变或取舍古建筑的原有规制和历史面貌,避免古建筑历史人文信息的残缺或损失.

保护古建筑的科学技术含量建筑的结构、形制反映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状况.如木构古建筑.宋元以前的基础做法多为素土夯筑.亦有用卵石、碎砖瓦或铁滓与夯土间隔分层建造.明清时期常用石灰与黄土配合比例灰土夯打而成.高等级建筑台基,还有打入长条柏木桩以求坚固的做法.砖的使用由来已久,战国时期已用砖铺地.但砌砖粘合剂却明显反映出生产技术的时代变化特征.唐宋以前,无论房屋或砖塔,砌墙只用黄泥.明代以后,砌砖才使用石灰.维修砖结构也应严格遵循原有建材规制.

古建筑是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到古代的建筑、艺术、科技、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许多领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旅游业振兴地方经济等,古建筑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永远是今人和后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古建在则资源存,古建失则资源枯.保护古建筑是为当代造福为后人谋利的功德好事.我们曾为前人不懈努力以致大量古建筑留存至今而庆幸,亦为不少古建筑在岁月更替中毁于天灾人祸而痛惜.当今太平盛世,政通人和,正是我们保护祖先遗产,抢救保护古建筑使之传承永续的最佳时期.事实证明,保护古建筑永远都不会过时.确立这个 超前理念并付之行动,我们会受到历史的尊重和后人的感恩,否则,会遭到历史的唾弃和子孙的责骂.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力量共同保护古建筑是当代人的光荣义务,更是文物人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类似论文

闲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在这整个民族和他的文化,均在挣扎着他们重危的运命的时候,凭你有多少关于古代艺术的消息,你只感到说不出的。
更新日期:2024-3-1 浏览量:9330 点赞量:3418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防震抗震性能

我国古代建筑结构的防震抗震性能,在房屋、亭台楼阁、桥梁等等的建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图从多。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4181 点赞量:20988

中国古代建筑的生命观

[摘 要]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是人类。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1395 点赞量:3645

传统严谨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刘萍萍,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摘 要: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
更新日期:2024-9-28 浏览量:120772 点赞量:26399

佛教对古代建筑形制形成的影响

摘 要: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会影响古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古代。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8479 点赞量:13613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
更新日期:2024-9-25 浏览量:117918 点赞量:25078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招生

城乡规划专业介绍1 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简史 于2002年在建筑学专业下开始招收城市规划方向的五年制本科生,2003年正式开始兴办城市规划专。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1813 点赞量: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