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期刊编辑如何把握主动权

网络唤起了蛰伏在个体体内的发表诉求,使被压抑的发表愿望获得宣泄的自由.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即意味着“媒介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对社会内容的准确表达”.由于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它自然会引起社会变革并影响公众观念.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在媒介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如何借用传播理念把握主动权,提出编辑应掌握的技能和具备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网络改变了传媒生态——编辑应掌握并运用新媒体


编辑要对新媒体保持最灵敏的关注.尽管网络丰富了传统媒体的采编手段,但总体而言后者还是受到前者更大的冲击,它以千万网友的“自组织”打破了过去门户网站的“他组织”,就是说,把职业编辑的命给革掉了.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其所从属的网络媒体,将进一步改写过去由传统媒体统领的游戏规则.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懂电脑、互联网、微博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就成为新“文盲”,变成边缘人.由于新闻采集、编辑发布以及传播形态的变革,编辑要善于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采集信息,积累素材,组建自己的作者队伍、审稿专家队伍,并进行营销推广.

期刊编辑应具有新闻嗅觉的业务素养.期刊出版要借鉴新闻“新、快、活”的形式,创新吸收新的元素,提供包括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最新材料,以及最新的观点和思路.这要求组织选题的编辑保持敏感,比如要知道业界国际前沿的学术水平,有哪些作者在研究什么问题等.

建立期刊学术网站.提供网络平台,使得不同评价标准的论文也有机会传播,期刊编辑要善于寻求自己在目标受众里的呼应.通常拥有教授的头衔,就有更多的机会把文章刊载于专业期刊,但在网络上,假如一个研究生比导师的论文得到更多的点击和回复,那么教授的头衔并不能为后者挽回点什么.学术期刊版面有限且门槛太“高”,但学术网站质疑了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本身,能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同时有助于消弭作者的身份差异.网络传播可能是真正有效的发表,编辑要找到学术网站吸引驻留的核心诉求.

服务是一种态度和理念——编辑应增强目标受众意识

“服务”终于被作为口号提了出来,那其实根本不是发明,而是媒体天然角色的复归.事实上,服务不仅表现为一种内容,也应该同时是一种态度和理念,甚至,服务只有首先作为态度和理念,媒体才有可能做好服务本身.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服务还暗合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概念.报刊等传统媒体即便不能像新媒体那样互动,也要在自己最大的可能范围内互动.期刊社可把期刊及其网站作为,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创建同名网站——不仅配合双向互动,而且创造互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为你的想法收集读者意见,同时读者反馈激发你更多的思路;(2)举办公益活动;(3)促进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的推广和使用;(4)成立“援助中心”,向受众提供咨询和救助:(5)建立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科技服务的互动平台.

追随时代脉搏和受众口味.要具有没有永远固定的形式只有永远的服务观念的创新精神.让受众首先愿意去看,然后愿意接受.受众常常出于对某个栏目的感觉而得出整体的印象.因此,应加强栏目形象和包装意识,跟异质媒体的互动以及跟学界、业界的联手.表达形式不应是教训式的、模式化的或宣传腔调的,而应是个性化的、机警幽默的,为受众喜闻乐见.

从目标受众的需要和趣味出发.以往学术期刊的把关人以及他们所制定的编辑方针过于僵化.编辑要顾及读者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乃至阅读习惯,收集市场信息并做整理分析作为决策参考,抓住当代受众的心理习惯和阅读需求,了解并激发目标受众对产品的共鸣,这才有可能取得最大程度的传播效果.

讲求对特定读者的感染和影响.期刊的内容和受众定位都要更加鲜明,而且要变单一诉求为立体诉求.换言之,选题是不是在“典型”“重要”的基础上拥有卖点.注重分析和研究受众市场和竞争对手.讲求为特定目标受众提供大量具有时效性、服务性和贴近性的消息和资讯.

媒体理应承担社会责任——编辑应加强职业道德

除传播信息、提供娱乐,体现服务之外.媒体还应起到监测环境、监督批评政府的作用.编辑应该将社会责任贯彻到自己的业务行为中.避免因版面费和广告费而放弃职业坚守,导致学术腐败.注重本刊在公信力和权威度上对于读者的心理暗示,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无论是哪一种媒介,应利用其载体树立起自己的意见领袖,这意见领袖是技术权威,靠专业素质和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业界中心,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期刊应固守承载思想的独立品格,对学术权威具备基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人们对学术期刊的诟病和非议从来没有停止过,称其已经异化成为职称游戏规则中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具,虽然人们同时也需要用学术期刊来旁证文章的权威性.作为把关人,编辑应在刊物的趣味、取向、立意和素质上,挖掘更大意义上的多元视角和人文情怀,倡导、呼唤思想和科学精神.

“学术窗口”的角色和地位.网络使人们拥有个体化的传播工具,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但信息泛滥也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焦虑和迷茫.因此,学术期刊更应保持所树立的权威和公信力.注重跟其他媒体和国外出版社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不要都想着做综合性的出版集团,应该争取准确定位,做“特色出版社”.

提倡内容的原创性.媒体机构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要看它是否具备原创能力.我们缺乏一些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编辑需要提请作者注意:不要在书斋里靠着想象和推理发展理论,成为凭借二手资料轻率做出结论的“理论家”.加强审查论文是否有数据作为科学内核和论据支持,是否有案例作为现实参照和成果旁证.

融合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趋势——编辑应成为多面手

现在有所谓的“报网合一”,而电视台也努力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立体传播,这是现实竞争格局下必然的结果.目前媒介间、部门间、栏目间缺乏联动,责、权、利不够清晰,资源平台无法共享,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组建“国家新闻出版”,不再保留国家、.这标志着文化迈出整合关键一步,行业融合加快,将促进优秀的传媒企业从原来的单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传媒领域各行业之间的融合监管将是发展的大趋势.从国外成功的传媒集团来看,跨媒体具有充分的协同效应,优秀的内容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多次传播,覆盖更多的受众.预计未来中国将逐 步出现涵盖电影、电视、有线、出版、报纸、广播、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大型综合传媒企业.编辑要有勇气打破业务中的常规和定势,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节目、栏目策划,提供特色的服务资讯,做出真正能满足受众需求的东西.

混业经营、融合监管是发展趋势.应引入一种全新概念的资本运作、人才观念、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以及务实精神.生存是第一位的问题,务实地寻找赢利模式,继续跟上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前进脚步.编辑要做在牛骨之间“游刃有余”的庖丁,懂经营、会管理、社交能力强、眼光专业和犀利,成为跨媒体业务上的多面手.

(作者单位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编辑部)

类似论文

学术期刊编辑应坚持与学术融合

摘 要:学术期刊编辑通常具有丰富的期刊编辑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学术素养,他们应该在精通期刊编辑业务的。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21139 点赞量:6305

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策略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传播策略上存在不足,影响了期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学术期刊应整。
更新日期:2024-8-13 浏览量:108888 点赞量:24483

数字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新趋势

摘 要目前,学术期刊出版已实现了初步的数字化 为此,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呈现出发展的新趋势 表现为强烈追求期刊的文化价值。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6811 点赞量:32134

期刊编辑美学意识的提升途径

【摘 要】本文论述了期刊编辑与美学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期刊编辑活动的美学特征,探讨了期刊编辑美学意识的提升途径 要。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20491 点赞量:2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