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目标的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

具体分析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以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目标,据此对高职金融保险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加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高职金融保险培养目标人才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关于最新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2006年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是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什么是“高素质”?文件中进一步解释为具有“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理念”,能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人才.这表明目前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意在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企业岗前培训相区别.一般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不把短期就业能力放在首位;企业岗前培训把短期就业能力放在首位,强调使受教育者在短期内成为某一特定岗位的初级工,甚至是熟练工;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既强调学生的短期岗位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还强调具有长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变化.毕业时它可能只能成为某一岗位的初级工,但是它具有快速成长为熟练工的能力,并具有从一个岗位向另一个岗位转移的能力,或者在行业内多次转移基至是跨行业转移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据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将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额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或岗位群能力.其原因或许是受招生压力的影响,各高职院校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就业率,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可以让学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使原培养学校拥有较高就业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它同就业和经济进展的关系而言,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愿望.”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胜任某种岗位”、“具备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显然是不适应这一规则要求的.


如今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飞速进行.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需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来取得.因此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教给学生终生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短期就业与长期就业的相结合.放弃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专注于单一岗位技能的培训,也许会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问内适应对应岗位的工作,并使期培养学校得到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如此培养的学生必然会在长期的就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反过来影响原培养学院的声誉.高职院校要想使自己在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严伟、黄晓兰在《建立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一文中用实证调查得出相同的结论:金融专业偏向技能本位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企业看重的是综合分析素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界定为为整个金融保险领域服务,培养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

二、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相关文献表明,高职高专生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没有给高职高专在内的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产业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吻合性差.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整体认同度偏低,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的学生家长调查显示:有65%的人认为包括高职高专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档次;53%的人承认在与孩子谈理想时,会轻视职业教育.

随着国内“金融保险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保险,然而很多人误以为金融保险很时髦、很神秘,认为金融保险是一个高工资和高就业率的专业.这种误解造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现象.实际上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必须先就职于金融保险一线岗位,积累经验,才能发展成才.很多人对金融保险一线岗位操作的实际情形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期望值过多过高,对未来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毕业后的学历相当于专科学历.根据调查,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被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录取,大多从事接待和服务之类的工作.

从金融服务机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来看,国内银行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主,发展基本稳定,对金融人才会有一定量的需求,但一般对学历要求较高,而且数量不会太大;而中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只设一个支行或分行,业务也主要是以对私高端客户和公司的理财为主,储蓄业务有限.随着业务的发展,这些银行未来会增设一些分支机构,从而会增加对柜员和精通理财、信贷等业务客户经理人才的需求;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于柜员的需求量会比较大,而且这些银行对于所需人才的学历不会做太高要求,主要要求精通、熟练业务;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业务主要与信贷有关.这两类公司需要一定数量的精通信贷业务的金融人才.以上其他银行和信贷公司、担保公司是未来高职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从保险业来看,各大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要求的起点也比较低,而且人才需求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保险公司主要需要的是保险客户经理,随着保险公司业务开展的不断规范,保险公司形象的好转,人们对于保险公司认识以及保险观念的转变,保险市场人才需求潜力很大,而目前人才供给市场短缺,所以保险专业的高职教育大有空间.三、加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

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高职教育办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高职院校金融保险课程应结合院校所处的地区及本校实情,从现实出发,找出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体现出自己的特色,重点提高课程设置的弹性和适应度,以确保课程设置的质量.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

上面已经谈到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 0107;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包括信贷)、柜员服务和保险客户经理等一线具体工作.可根据这些岗位设置相应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金融基础、点钞技术、会计基础等课程系列.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素养,为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个人理财、商业信贷业务、业务、保险营销、证券投资实务操作等课程.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金融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即基层金融人才必须具备的临柜交易、服务营销和理财三种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主要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在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力、岗位适应力、创新应变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即在注重“职”的同时不能忽略对“高”的教育引导.扩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增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以社会需求作为参考来确定教学,以教学来促进社会需求.积极的为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促使其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使之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之才.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个人金融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客户量大、分散,在满足顾客在消费金融产品的同时还需要为顾客提供投资理财等相关的咨询服务.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银行业最缺乏的是德才兼备的客户经理.作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必需具备过硬的专业、行业知识,要能精通银行各类业务.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调整教学思路,在保证学生专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金融产品的营销能力.

类似论文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与实践

[提要]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本。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4234 点赞量:31419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教师企业行活动

【摘 要】分析了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教师进行企业行活动的意义,并以到保险公司进行实践锻炼为例,有针对性的谈到ߚ。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6547 点赞量:33672

关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

【摘 要】文章具体分析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职业岗位发展的方向,对专业建设特况进行说明,最。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7654 点赞量:5249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中国金融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金融保险从业一线的专门人才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
更新日期:2024-5-9 浏览量:13489 点赞量: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