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式培训

摘 要:基于《金融经济学》的学科特色,首先分析该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根据现代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了该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最后,以“均值—方差模型”教学为例,探讨了该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的模式设计.不仅为改进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现行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金融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68-03

金融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金融学交叉性的学科,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金融风险的规避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即经济主体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结果[1].现代金融经济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而且随着微观经济学在金融领域中的不断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金融经济学已发展成为金融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和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然而,金融经济学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开放性新兴学科,其学科边界和内涵都处于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动态环境之中[2].因此,如何使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掌握金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求教师有必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取一种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获取新的知识.

一、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和模式

究竟什么是研讨式教学?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大都认为它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3].本文结合《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认为研讨式教学就是将“研究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讨论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研讨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的讨论和研究活动,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仅以导师身份进入课堂.学生作为研讨式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师要求,探讨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交流并总结研讨成果.而教师作为研讨式教学的导师,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讨兴趣,渲染研讨气氛,促进研讨开展,从而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说,研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和公平,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体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4].事实上,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建构,研讨式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既要求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求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3].所以,研讨式教学模式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和研究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提出研讨主题、启发引申思考、调查资料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创新五个基本阶段[5].


二、《金融经济学》研讨式教学必要性

金融经济学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金融学由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金融决策定量化的结果.金融经济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尽管其结论性的原理很重要,但原理的形成思想和分析方法更加重要,因为金融经济学本身并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所以,总要求学生机械性记住一些结论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体现该课程的特色,更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遵循研讨式教学模式,设置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在问题研讨中不断质疑和释疑;而且还要求学生自觉寻找问题研究方法,探究研究思路,自己发现规律,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基于传统教学方法,金融经济学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是必要的,具体可概括为如下两方面:

首先,金融经济学的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专家”作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金融经济学主要的研究问题是金融资产定价,而定价公式的推导往往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该课程学习的枯燥性.然而,现行的金融经济学课程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机械性地记住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必然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研讨式教学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所以,研讨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金融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其次,金融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注重结论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金融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金融资产定价公式大都需要烦琐的推导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过程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结论背诵,这将理论知识和学生认知的关系远远隔开了.学生仅仅依靠听课和记忆来学习该课程的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也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而研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让学生自主研讨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以,金融经济学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也会使学生体验到对该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由此可见,有必要对金融经济学的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而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提出、研讨和解决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意愿,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金融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模式的内涵和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特色,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可构建表1所示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1.问题发现与探索阶段.教师能否提出既令学生质疑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研讨式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当问题不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知识结构就可以解决时,学生就不会存在疑问和探索新知的愿望.所以说,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专家型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以促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金融经济学中枯燥的公式推导往往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就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公式的来源.譬如,在均值—方差模型中,可先向学生呈现一个例子来表明随机占优原则的成立依赖于个体的效用函数,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均值—方差模型.

2.新知识讲授与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学生对问题的疑问和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向学生呈现新知识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在本阶段,教师阐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系统讲授新的知识,不仅可让学生深入理解新的理论和方法,还可提高他们新的认知水平.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般都较为系统和完整,教师的系统分析和讲解,既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也有助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开拓思路.比如,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利用泰勒公式将效用函数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数时,可启发学生给出均值—方差模型的 成立条件,从而可进一步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并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的相关知识对马科维兹组合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市场上各金融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做出合理解释.

3.新知识应用与创新阶段.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既是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也是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如何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有所创新,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难点.由于该课程较多偏向于基础理论,而很少涉及实际应用创新,所以传统的金融经济学课程大多沿用“概念—结论(定理)”的模式,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际价值持有怀疑态度.所以,研讨式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较复杂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以使他们感到该课程的重要价值,例如项目的投融资决策、商品房抵押贷款定价、个体损失规避等都是金融经济学知识的创新性应用.

4.新的认知系统形成阶段.新的知识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与旧的知识相互联系,只有当学生弄清二者之间关系,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可形成自己的系统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然而,现行的金融经济学课程一般都是让学生机械性地记住一些公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这就使学生很难准确、灵活地运用该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挫伤了他们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及时地系统总结新知识要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关系,帮助学生将新的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完善新的认知系统,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金融经济学》研讨式教学实施

基于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特色,上述给出了该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如何对该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不妨以“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学案例来阐述其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遇到新的学习内容与与其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而急需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金融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相互统一.

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学中,为了自然导入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回顾随机占优原则的同时呈现一个投资决策情境如下:

例:假设市场上存在两种投资证券p1和p2,它们的随机回报率分别(如表2、表3所示).

表2证券1随机回报率

表3证券2随机回报率

通过简单计算可得:

E[1]等于E[2],Var[1]等于>等于Var[2]

即这两种证券具有相同的均值,但前者方差要大于后者.

如果设个体初始财富为1,其效用函数取对数形式:u(W)等于ln(W),则个体对这两种证券进行投资,所能达到的期望效用分别为:

E[ln(1+1)]≈-0.1438

E[ln(1+1)]≈-0.1744

因此,个体选择投资证券p1可以有更高的期望效用,尽管其方差比p2高.这与个体投资行为遵循随机占优原则(即给定期望收益率,方差较小的证券是占优的)发生冲突.对此,学生不可避免会产生疑问.

(二)组织讨论和研究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问,组织讨论和研究.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不妨将个体的效用函数取为二次函数形式:u(W)等于W-W2,从而有:

E[u(1+1)]等于-,E[u(1+2)]等于-

因此,个体投资p2可以获得更高期望效用,即认为p2是占优的.

由此,学生获得新的认知:随机占优原则的成立与否依赖于个体的效用函数形式.

此时,教师可引入新的知识:如果个体的期望效用函数能够表示成仅仅依赖于均值和方差的函数,即E[u(·)]等于H(E[·],σ2[·])

则个体行为将遵循随机占优原则,从而称之为“均值—方差模型”.

接下来,教师就要反问为什么,从而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首先,从问题情境出发,要求学生探讨二次函数的期望能否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数;其次,让学生研究一般的效用函数的期望如何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数,也就是探讨“均值—方差模型”成立的条件.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和启发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对二次函数分析时,可让学生回顾方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方差也可看作均值的函数.于是,对于一般的效用函数分析,就可启发学生利用泰勒公式将效用函数u(·)在E[·]处进行展开,从而探讨期望效用函数E[u(·)]仅仅表示成均值和方差形式的条件.

(三)总结、应用和创新

对于上述研讨结果,教师要及时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机构.为了加深学生对“均值—方差模型”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除了要阐述均值—方差模型和随机占优原则的联系,还要强调该模型的深刻含义及其成立条件.特别如果还要突出该模型的理论或应用价值,还可让学生预习后续学习内容,要求他们利用该模型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释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市场上各种风险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由此,还可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完成一篇关于“均值—方差模型”的课程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金融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客观上要求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进,结合现代教学模式的内涵,本文提出和构建了该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来解决疑难问题,以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所以,金融经济学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可遵循四阶段模式,即包括问题发现与探索阶段、新知识讲授与学习阶段、新知识应用与创新阶段、以及新的认知系统形成阶段.为了使研讨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于该课程,本文还通过“均值—方差模型”教学案例,探讨了研讨式教学的设计方案,一般可按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讨论和研究,以及总结、应用和创新三个基本步骤进行.而且,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金融经济学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可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本文内容不仅为改进金融经济学课程的现行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如此,《金融经济学》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对于该课程中那些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理论性问题,学生就会缺乏讨论热情,从而组织讨论和研究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去挖掘问题的深度、降低问题的难度,还须拥有巧妙的教学技术和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随着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金融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类似论文

《金融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大纲探微

摘 要:金融经济学在金融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学专业硕士、博士生项目的基础课程 本文通过&。
更新日期:2024-2-27 浏览量:35051 点赞量:9119

《宏观经济学》讨式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7293 点赞量:25274

《劳动经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

[提要] 《劳动经济学》课程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本文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到劳动经济学这门课程。
更新日期:2024-5-21 浏览量:71144 点赞量:16436

非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

摘 要:《西方经济学》在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造。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21771 点赞量: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