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在会计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会计本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将不同省份、不同层次高校的会计本科教育进行了理论与实际调查研究.根据比较分析,以及我国的教育资源、会计市场的现状,笔者认为,将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学本科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需求、学校特点、社会需求、教师特点有机结合,明确培养人才的专业和职业流向,建立具有自主特点的会计本科教育模式.

【关 键 词】导师制目标驱动会计学本科教学

目前,国内80%的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激增,毕业形势日趋紧张.市场需求,包括会计理论界、会计实务界、会计事务管理界对本科生的要求变化都影响着会计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毕业规划.对国内外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会计专业本科生和教师的调查有助于分析目前会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本科会计教学模式比较

1、各国的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存在差异

美国的会计教育一直把未来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这样在其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就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特别是注重职业界,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国际大会计公司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反应.

我国关于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观点,主要集中在“通才”与“专才”、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争论上.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根据学生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划分成两类.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关于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会计人才的需求方并未主导甚至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关于应具备的能力问题分析上,我国未建立起符合自身国情的能力体系,更谈不上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确定.

2、各国的课程体系不同

美国本科会计教育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又注重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全面培养其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英国会计本科教育通常与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紧密相连,根据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调整做相应调整.大部分课程都很注意培养学员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电子表格和电脑的使用技能等.

澳大利亚的会计本科教育分为三个部分:授课、小组讨论与辅导、课堂练习与辅导.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与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互相独立.虽然也有将考试与学校会计教育基本等同的院校,所用的教材就是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但这样,学生接受会计教育的目的就变成了考执业资格,有可能导致学生不专心学习其他课程.

3、各国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

美国会计本科教育强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沟通技能、知识技能及人际技能,同时对专业还要有认同感.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

英国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完教材的某一部分或某些文献资料,教师课堂授课是对课外阅读的补充和归纳.会计课程的授课学时并不太多,如会计实务课程,可能每周授课3个学时,但辅导课的学时却有4个.配备辅导教师,分组开设,针对作业或综合练习,导师指定某个学生主持,自由发言,再由导师点评.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教育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关注,局限在课堂和课本上,不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缺乏对会计工作环境的了解和对会计操作方式的形象演示.

二、对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调查

本调查在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5个省市各选取了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财经类大学、独立学院,对学生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结合会计就业市场进行了调查.根据所获得的数据,作出以下分析.

1、高校会计专业分布不均衡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高校会计专业开设情况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重要关系.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一本院校的数量一般比较多,三本院校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少,在一本和二本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达到60%以上;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一本院校的数量普遍较少,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较多,在一本和二本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在40%以下.

总体来看,湖北省高校较多,一本院校10所,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为90%;二本院校22所,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为68.18%;三本院校32所,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为75%;高职高专院校达到125所,开设会计类专业的比例为60%.相对湖北省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的会计市场,高校会计专业设置数目过多.


2、对培养目标的认可有差别

目前,大部分一本院校将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于“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三本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二本院校介于这两种定位之间.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一本及二本院校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接受,但也有约2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缺乏对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协作交际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有56%的三本院校的学生认为本校的人才培养实际与二本院校没有区别,与培养目标脱离,没有自己的特色.

3、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不高

平均有65%的学生对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评价不高,参与调查的学生反映教师过分强调专业化程度;涉及社会、人文等领域的相关课程少,不注重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专业课内容也比较局限,对如税法、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或专业外语等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不能较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某些学校对各种等级证书的硬性要求也让许多同学陷入苦恼之中.

4、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一刀切一方面,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来看,有38%的学生对目前会计教学方法不满意,认为应该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从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来看,有28%的二本院校和66%的三本院校的老师认为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互动能力和教师水平两方面.

5、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调查都显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与学校层次及地域都有很大的关系.在高校资源丰富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一本、二本院校,师资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平均有46%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对师资不满意;经济欠发达省份和二线城市的高校会计教师普遍反映进修、参加学术活动和深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比较欠缺.

6、对会计实习实践的需求有一定差别

对于高质量的校内实验、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的需求,二本和三本院校比一本院校的学生要求强烈,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会计专业学生需求更大,这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的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关系.

7、针对会计市场的调查

针对不同地域的会计市场的调查显示:会计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不太满意,认为本科生在校期间目标定位不明确,毕业后往往要有很长的适应期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工作或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对会计从业人员需求更大,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不太在意,更看重人员素质.相比之下,湖北省会计市场容纳能力有限,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总之,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都显示: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学专业教育中,培养层次过多 ,不同学历培养层次的院校之间没有分工协作,同一培养层次的院校之间也无横向协调,结合地域特点和教师特点的人才培养较少,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1、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的会计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培养效率低下,各高校会计专业不能形成特色,培养的学生缺乏多样性、个性化、竞争力.笔者认为,建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是适用我国教育现状、解决同质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可针对学生的地域和生源特点统筹安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人才的流向,根据学生特点分类引导教学,达到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错位发展,以适应不同层次的会计市场需求的目的.

2、导师制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教师同其他社会人一样,也会有“经济理性”,也会有“逆向选择”和“专业兴趣”.将学生需求、学校特点、社会需求、教师特点有机结合,进行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模式设立、过程控制和终端评价,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明确培养人才的职业流向,建立具有自主特点的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能适应会计理论界和职业界的需求.

对我国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教学特点、科研方向、专业兴趣、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对教师队伍的科学分类,其目的是结合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建立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对应关系,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效应.

四、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摒弃“学校工厂、辅导班”式教育目标,定位于“信息平台”

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争论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类型方面,形成了“通才”与“专才”之争.笔者认为无论是何种说法得到认可,都不会是一个好的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不应持有一种固定的目标、模式,不能让每个被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标准件,学校也不是考证辅导培训班.学生的能力差别、性格差别等因素导致了每个学生的职业选择不同.笔者认为学生可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最终还是取决于学校、老师的引导,自身对成就的和努力的情况,这就是人才分流中的“看不见的手”.学校可以将自身定位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根据会计人才需求及其变化规律,以市场需求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并思考要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才.在这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目标驱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目标驱动为导向,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不同类型的大学分工不同、各有所长,共同保持着整个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平衡.研究市场规律,开展实地考察,邀请各方面专家参与设计,分析会计市场与学生生源特点的需求配比,是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第一步.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规格分析,设计课程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课程评价与反馈调节,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教学.

3、基于选择教育理念的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的建立

根据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学说”,要通过教育使人有所发展,必定要实行“差异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走班制,学校结合市场和学生需求提供多样的课程,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形成最佳的适合个性发展的课程组合.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或学习小组选择老师,初步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学习内容与学生发展层次、发展潜能、教师水平的一致.

4、开放式、关系式课程选择

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依照外部环境、本校教师特点、学生层次、职业规划需求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可以确定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7—9门骨干课,然后根据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不同专业课群.这里有两个基本选择方向:一是微观管理层面,比如企业管理课群:市场营销课群、理财、审计等课群;二是宏观或者中观层面,比如行业课群:如房地产业会计相关课群,其主要涉及行业运营知识、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同时,还可以设置大量非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按照学习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设置为1、2、3三个难度级别.在此基础上,加入关系式课程的组合,在学生自主安排课程时,难度级别为1的课程是大学任何学期都可以选择的.难度级别为2或3的课程中,有些是可以随时选择的,有些则需要学生学习且通过相应的基础课程后才可以选择.

5、教师发挥独特影响力,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做会计”的价值观,但往哪跳,怎么跳,则应由教师作出导航.师生可以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项目可以是教师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课程专业知识专题,还可以是实践技能培养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就如何改进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教育界和理论界研究已久,但大多改进方案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社会、市场、学生和教师的切实需求.本文所提出的只是一家之说,但希望能为改进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注: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在会计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2011B08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家福:大学差异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念、阎凤桥:后大众化高等教育之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陈翠荣:反思与构建——大学办学特色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苏明:就业导向型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中的偏差行为及矫正[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5]NellyPStromquist,KarenMonkman.GlobalizationandEducation[M].Lanham,MD:Rowman﹠LieelefieldPublishers,Inc.,2000.

(责任编辑:刘冰冰)

类似论文

对实施初中体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初中体育教学。
更新日期:2024-4-4 浏览量:12519 点赞量: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