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12册第6单元第19课.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变革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因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所以,教学时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而得言,追求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变革还须从“教语文”向“学语文”转身,要倾力打造“让学”课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必须让于学.

本案例的设计就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目标,以“三品”夹竹桃的韧性为抓手,以学定教,不但理解文本,而且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再把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化知为能,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三品夹竹桃的“韧性”,学习认识事物特点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准课题.

(1)出示“夹竹桃”,谁能把这个课题读正确?

(2)“夹”有两种读音,在课题中究竟该读哪种音呢?

出示字义:jiā:①从两旁同时向同一个对象用力;②夹子;③从两旁限制住;④掺杂.jiá:里外两层的.

(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出读哪个音.)

2.明白其理,总结学法.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时,拿不准读什么音,可以根据字义选择.

3.猜测题意,阅读资料.

(1)这种花为什么叫夹竹桃呢?请你根据字义和这个花名猜测一下.

(如:夹竹桃叶片像竹,花朵如桃.)

(2)教师补充 “夹竹桃”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把理解课题和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体现的是“教语文”的理念.阅读教学要想华丽转身,实现正能量,教师必须跳出课文教语文.

二、 初读课文

1.检查字词.

(1)读准词语,注意加点字.

第一排: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夜蛾 乍起

第二排: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 花开花落 万紫千红

第三排:叶影参差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理解第三排词语的意思.

(3)听写词语,同桌相互批改并订正.

设计意图:第一排是课文的六个生字,第二排是四字词语,第三排是多音字和变调.词语教学的设计循序渐进,由字音到词义,由易到难,遵循学习规律.

2.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展示读.每人任选一节,读后说说这一小节让你知道了什么.

三、 质疑提问

1.出示课文的第一节,生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读了这节,你有什么疑问?

(生归纳: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作者来说为什么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4.出示课文结尾:“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由“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坚持不懈、坚忍不拔、顽强不屈.)

设计意图: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儿童是哲学家,是真理的热爱者,疑问丛生,一个接一个.其中有异常宝贵的东西在闪耀,有无数神秘的萌芽.”学生学语文应从学会提问开始.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全课教学的抓手,让教学目标清晰起来,也让教师把教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疑点之上,以学促教,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三品“韧性”

1.抓正面描写,一品“韧性”.

(1)出示课文的第四小节.

(2)学生批注阅读,想一想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儿?

(3)组织学生交流,认识夹竹桃的“韧性”.

(4)总结写法,感悟表达方式.

这三句话其实都讲夹竹桃在不停地开花,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

(第一句:花败花开,生生不息;第二句:环境虽变,但一直吐艳;第三句:花期很长,无不奉陪.)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周国平先生说:“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让学生批注阅读,潜心会文,静心思考,穿行在文本的世界之中,与文字对话,尽情享受着静悄悄的丰富,细细品味夹竹桃的韧性,这是学生在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

2.抓侧面描写,二品“韧性”.

(1)出示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

(生归纳: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十四种花?)

(3)同学们归纳得特别好.为什么要写这十四种花?请说说你们的理解.

(目的是要形成对比.这些花虽然开得艳,但花期短,和夹竹桃相比缺少韧性,这样更能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

(4)感情诵读,读出“韧性”.

采用引读法.(师读破折号前面的内容,学生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花团锦簇;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秋天——玉簪花、菊花,迎风怒放. 这些花是花开花落,花期短暂,可是——(学生齐读,对比感悟.)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设计意图:教学要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精选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认识夹竹桃的韧性,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侧面描写法.

(5)教师小结,回应上课伊始的问题.

课文学到这儿,对于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理解了吗?

3.联系作者,三品“韧性”.

(1)作者季羡林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其实还有原因.课前你找到了哪些关于季羡林的材料?和大家交流交流.

(2)补充季羡林的材料.

季羡林,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24岁时到德国深造,遇上战事,10年中经受着战火之苦,但他顽强学习和生活,获得了博士学位.

55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遭受严重迫害,但笑容依旧,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牛棚杂忆》.

92岁时,因病住院,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学习,5年的病榻生活,写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读了以上的资料,再联系夹竹桃,你想说什么?

(季羡林就像夹竹桃一样,具有韧性.面对困境,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夹竹桃的韧性就像颗种子在他的心中已经生根、开花、结果,影响了季老的一生.)

难怪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齐读——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补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把夹竹桃和作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认识花到认识人,进一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作者心目中的影响力,也是对课始所提出的主导问题的有效回应.

五、 总结学法

1.我们刚才是怎样认识夹竹桃特点的?

(小结: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联系作者经历.今后阅读状物的文章,要学会通过多角度去认识事物的特点.)

2.如何写好事物的特点呢?

(小结:可以正面描写事物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去烘托事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是教语文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后,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总结方法,是自然点化,有效导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六、 迁移运用

描写一种植物,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法,突出这种植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一些言语表达方式,教师要努力创设语用情境,及时迁移运用,把积累的语用经验化为真实的语用技能,让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接地气.

类似论文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
更新日期:2024-12-26 浏览量:157169 点赞量:33722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①指导关注语言,体会关 键 词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表达效果 ②)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4175 点赞量:32739

《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歌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英雄 本课讲述了在轮船沉没后,一位。
更新日期:2024-10-16 浏览量:130537 点赞量:28072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
更新日期:2024-6-27 浏览量:82907 点赞量:18459

《ai、ei、ui》(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ai、ei、ui》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 课文首先通过生动的图画引出“ai、ei、。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21191 点赞量: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