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性资助体系

摘 要:本文基于公平与效率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核心理论以及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的资源配置优化、资助包决策、思想教育引导对策,构建了适应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需要的资助体系.

关 键 词: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资助包;教育引导;资助体系

纵观高校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依然带着浓厚的“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资助色彩.它漠视了学生对发展性资助的诉求,忽视了资助包(简称FAD)(将由多种资助方式构成的资助组合称为“资助包”,英文为FinancialAidPackage)的科学决策,轻视了思想教育引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构建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的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并以此引导、激励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发展性资助,从激励的视角看,“是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由学生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与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1].他是指在资助主体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中,以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为价值追求,以资助对象的发展与资助体系的发展为目标指向,以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为解决方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观念形态.[2]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是指高校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构建完备的资助方式,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综合素质、自主设定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科学决策个性化资助包,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促使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的资助.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公平与效率理论:正确认识资助公平与资助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学生自由发展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而言,促进资助效率提高的资助公平才是真正的资助公平,促进资助公平实现的资助效率才是有价值的资助效率.当然,公平和效率作为一个与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密切相关的时代命题,在特定的情况下,强调某个方面的重要性是应当的.[3]在高校学生资助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使得他们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的资助公平理所当然.而在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专项资助经费提取不足、使用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已经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资助经费略有富余.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必须由单一强调‘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诉求,发展至兼顾并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前提下的教育收益最大化’的效率诉求”[4],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拥有同样的发展条件、同样的发展前景.


2.需要层次理论:采取不同的措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了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有三种:生存(Existence)需要、关系(Relation)需要、成长(Growth)需要.[5]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说,生存需要是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的;关系需要是经济资助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相关教育帮扶措施;成长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是单有经济资助就能满足的,它更需要教育引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中,不但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措施,而且要注意到同一学生个体的各种不同层次需要的并存性,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他们各种层次需要的帮助,尤其是发展过程的扶持和必要的教育,引导、激励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潜能,朝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这种能够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发展性资助体系,既保证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又解决了部分学生因经济困难引发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困惑等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从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个价值维度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中,作为价值哲学命题的“以人为本”是其实质和核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价值维度: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位一体,构成发展系统的价值导向机制、价值规范机制和价值调节机制,铸成发展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神经中枢.[6]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内容和精神在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个维度上与科学发展观是根本一致的.[7]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在导向机制上,既解决学生的发展可能与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又激发了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的成才愿望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在规范机制上,在资助政策制订、资助包决策、资助成效评价与教育引导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兼顾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性资助诉求,并且在群体层面上获得所需资助是公正的,在个体层面上获得所需资助是充分的;在调节机制上,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发展目标实现作为资助效用的评价尺度,摒弃了传统的以资助力度即发放多少助学金、贷款、补助等为标准的评价尺度.

三、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资助方式不完备,资助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不显著

在现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中,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资助方式属于保障性资助.虽然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资助方式属于发展性资助,但这种奖励形式是对发展结果的奖励,而且获得此类奖励资助的人数很少,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非常有限.可见,现有的资助政策缺乏适用于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缺少引导、激励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资助方式,无法真正地使他们与其他大学生拥有同样的发展条件.大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发展性资助.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迫于生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放弃了诸多发展提高的机会,从而他们将无法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拥有同样的发展前景.

类似论文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

摘 要:近几年,伴随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招收的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高校中家。
更新日期:2024-8-26 浏览量:107631 点赞量:23548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究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其诚信人格的培养,关系到整个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更新日期:2024-7-6 浏览量:17225 点赞量: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