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化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系统的规范,并明确规定有“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做到了没有?让我们从当前学生表现出来的部分现象来进行判断吧!

目前有一部分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没有理想、个人第一,言而无信、不讲卫生、好逸恶劳、混淆是非、爱慕虚荣等现象,甚至盲目攀比、打架斗殴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学生的道德观和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已经造成了可怕的、严重的社会后果.功利的教学,忽视了德育教化,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不合格公民.事实表明:完全针对考试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德育严重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培养出思想品质高尚的学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初中生,是教育本身的目的,也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个人以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领会历史教学课程目标的精髓,既:教书又育人.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思想素质的熏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既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崛起的客观要求.那么历史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呢?

一、心蕴目标,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历史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还要有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合理地解决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教师以这些目标和方法始终贯穿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作为其指导思想.教学之初则以自身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灵活高效的练习与剖析,豁然开朗的启发,严格的纪律要求,使学生一开始就学有所得,并由此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充分信任和认可,愿意奉为楷模,教师期望的德育之门即悄悄开启.

教师的身教也应随时渗透.如帮助学生捡起掉在座位下的纸和笔、帮助残疾学生、尊重学生、带病坚持上课、对学生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与学生合作解决知识或生活中的问题等.这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性的、震撼性的.他们自然会理,所应当的模仿着去做,进而逐渐形成、平等、合作、谦虚等多种意识.尤为重要的是:这种以身作则,对德育学生有巨大的榜样作用与效应,会打下诱导学生走向良好思想品质的坚实基础.

二、寓德于史,有的放矢

学生中存在诸如缺乏远大理想、迷恋网络、极端个人主义、违纪违法等现象,其实是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发生的,只要“对症下药”即可纠正.历史课程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德育素材,我们将教学素材适当引申,寓德于史,便可育人于不觉之中,其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如针对极端个人主义,在授课时可以渗透孙中山或者钱学森等历史人物,以他们能放弃国外优越生活而回国实现自己的理想等正面故事去映射崇高的人生观的伟大;或者用反面的故事,来批判自私自利和享乐的可耻;或者选取古今中外有关礼、义、仁、理等有关人的合理内核,直接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人文素养.又如针对缺乏远大理想和上进心的学生,同样可发挥历史素材的教化功能,渗透给学生,培养良好的远大的志向.利用爱因斯坦小时候虽成绩差,但最终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等历史素材,便可唤醒或恢复因基础差、屡考屡败而沉沦的学生的理想、抱负和动力.道德观的历史素材,几乎信手拈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历史故事,会形成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学生会逐渐明理并通晓是非曲直,思想品德低下的现象也将逐渐消失.

三、史实引申,教活历史

有时学生的确会表现出迷恋网络、爱慕虚荣、但争强好胜、打架斗殴等不良的现象,但他们同时具有关注社会和热爱祖国的强烈热情,只不过他们还不能够完全以健康的观念去指导行为,以理性的行为克制一时的感性冲动,这就是可塑性强的初中学生的典型特征.这些学生能否去除不良恶习,变得德才兼备,能否成为以健康思想指导行为的合格公民,关键在于作为智者的老师们引导得法.即只要教师处理得当,因材施教,思想品质低下是可以改变的,德能兼备的学生是普遍的.


四、形式多样,灵犀相通

教与学、师与生之间进行的是心灵的沟通.如果方式方法运用恰当,教师就能最终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有关历史沟通起来,即在二者之间形成灵犀,形成正面指导和良性制约.要达到灵犀沟通,有机融合的境界,还必须贯穿更多的教化形式:作业训练与课外活动是学生另外两大磨练的舞台.在作业训练磨练中随时增加启示、引入设问等,久而久之,学生即可牵引出灵犀沟通的模式.课外活动中则指导学生成立反不良品德之历史对策小组,或者进行针对不良品德的历史论文竞赛,或者指导学生制作反不良品德的历史橱窗,或者让学生参观、访问德育性强的历史遗迹.这些形式都是课堂教化的有益补充,其德育功能和作用更大.因为它们做到了知识与实际、品德德与行为的完美结合,在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抵制不良道德能力方面会有质的变化与延伸.

总之,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之“药”是完全可以“点石成金”的.只要怀抱德育之心,伸出教化之手,我们学生的心灵会更加纯净,万千家庭和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中学)

类似论文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品德修养逐步走向成熟,为他们的自律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当今。
更新日期:2024-9-15 浏览量:118949 点赞量:25957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历史学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19824 点赞量:556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历史作为一门文科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谈了在初中历史教学。
更新日期:2024-3-26 浏览量:45562 点赞量:10766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这种高素质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同时发展 中华民族具。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0178 点赞量:27996

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

摘 要:新课标指出在贯彻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仅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教育方。
更新日期:2024-3-18 浏览量:44223 点赞量:10388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

【摘 要】新课改精神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其养成良好道。
更新日期:2024-8-11 浏览量:106088 点赞量:23324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 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869 点赞量:1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