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综述

摘 要: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状况,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主体研究;如何建设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等.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市场;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5-0121-04

一、调查方法与基本情况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时间定在1994年到2012年,以篇名“大学生”并且“就业市场”检索,去掉重复样本和新闻报道,得到有效样本115篇.以下分析均以检索到的这11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数量变化

从调查数据得出,最早研究有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文献出现在1994年,1994年至2002年这

几年中有关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少,从2003年起,论文数量开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此课题的研究数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而2008年下降趋势较大,至2009年开始反弹,之后呈现上升趋势.

图1样本数量走势图

(二)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支持度

1994—2004年有关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少,且这些研究成果中,没有获得课题支撑.自2005年开始,此项研究开始出现了课题的支撑.统计显示,2005—2012年,有关此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级课题支撑的有2篇,占样本总数的1.7%;获得省级课题支撑的有15篇,占样本总数的13.0%;校级课题9篇,占样本总数的8.0%.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方法

统计结果显示,在本选题使用的研究方法中,定性与思辨研究被学者用的比较多,其中感悟性思辨35项,哲学思辨27项,多学科思辩12项,历史性和比较性思辨方法较少,分别为4项和5项.定量与实证研究中,调查法24项,是被应用最多的方法;个案法5项,数学分析法7项,多学科实证方法5项,被运用的次数较少.由于有的文章使用了不止一种研究方法,故研究方法的统计总数会超过样本数.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的影响力

从统计调查可以看出,有31.3%的文章没有被引用过,14.8%的文章仅被引用过1次,被引用10次以上的文章占样本总数的7%左右.其中未被引用的36篇文献中,有20篇是2011年和2012年的文献,这可能跟文献上传时间较短,没有受到学者关注有关,尤其是2012年的11篇文献中,只有3篇文献各被引用了1次,其余文献引用次数均为0,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五)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者构成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作者中91.4%的研究者是教师或者就业办和学工处的教职工,只有约9%的研究者是学生,其中本科生占样本总数的比例最低,仅0.9%.

表1样本作者情况

作者职位教师就业办学工处研究生本科生

数量/名8514691

比例/%74.012.25.27.80.9

二、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文章摘 要、关 键 词以及内容的阅读分析,发现近年来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主体研究;如何建设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及女大学生就业市场性别歧视问题等.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刘永根、李幼平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管理的诚信管理制度、诚信征询体系、诚信监督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杜绝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度[1].邹开亮认为,目前相关就业制度缺位、就业压力增大和社会诚信机制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强化诚信法制效应,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构建诚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有效途径[2].胡世先、杨勇指出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中的责任,并针对高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3].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使学者逐渐把大学生就业置于市场运作轨道,以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式来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开辟了新空间.


郑晓明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审视了师范生就业市场,并就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产品策略、行销战术三方面对师范生的就业市场运作做了具体阐述,继而指出师范院校应从以上三个方面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使毕业生占领就业市场[4].杨帆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为依据,分别论述了毕业生的策略营销、高校的市场营销和政府的环境营销,为毕业生、高校和政府提供了详细的营销策略[5].何小洲、周治娟认为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主要特点,因此他们借助于营销学中的产品层次模型,勾画出当前大学生作为特殊“产品”的产品层次图,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如何将大学生打造成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的策略与建议[6].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主体研究

市场主体——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而另一市场主体——用人单位考虑较多的则是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对单位的忠诚度、稳定度等因素,因此,目前从市场供求主体着手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问题的成果也比较丰富.陈丹英针对导致大学生最青睐行业与最需要人才的行业之间错位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指出造成错位的因素有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心理预期偏高等等,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7].乔雪峰、操太圣从沟通理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就业市场中导致高校、市场和学生角色异化的原因——人才筛选标准被异化为各种指标,进而剖析了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话语霸权及其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后指出建立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筛选机制[8].蒙绍权、李桂芬对市场主体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二者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揭示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调的传统文化因素,为深入研究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就业市场问题提供了参考意见[9].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与培养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虽已具雏形,但目前还存在制约机制失衡、市场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的关健时刻,迫切需要研究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形成一个怎样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因此,目前有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培育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徐艳丽、张建军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具体类型以及它们不同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特点,进而对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0].朱华、周玉霞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对策——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尽快出台大学生就业法;大学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就业流向调节金及毕业生待业救济金;发展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等[11].侯捷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实然”状态做了具体的阐述,如机制还很不成熟,大学生就业心态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大学生培训机制与引导机制不健全等.同时指出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应然”状态,如政府简政放权, 创新高等教育就业体制;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促进毕业生公平公正就业;完善人事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建立毕业生就业评估的监督机制等[12].郑军庆深入探讨了国内经济因素、传统儒家文化、大学生思想模式及其不良心理等因素对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并具体阐述了目前我国应避免以上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消极影响,并吸收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观点[13].

(五)女大学生就业市场歧视问题研究

何树莲、梁少群调查分析了2007—2009年面向42个高职院校女毕业生招聘的2521家用人单位招聘条件,并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出应根据女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方向拓展女大学生就业市场,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以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建议[14].

王晓丽分别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劳动力市场、企业雇主、政府法律法规的角度审视了就业市场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反性别歧视解决办法[15].余秀萍阐述了当前就业市场中女大学生遭到歧视的具体表现,认为传统的性别观念、企业的趋利性行为和法制的不完善等因素是导致性别歧视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而从经济、社会传统和法律等角度提出了改善意见[16].

三、研究成果评价与展望

(一)研究趋势稳步走强,高质量成果较多

从1994年出现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文献至今,此选题受到关注的程度逐年平稳增加,且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较多.如胡永远等作者的“个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一文,被引用次数高达53次,同时这个课题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自2005年有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出现课题支撑以来,近30%的文章获得了校级或校级以上的课题支撑,这在一方面可以体现国家对建设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及对此方面研究的重视,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此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此选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摸清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预测将来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趋势,而且高质量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可操作性意见,对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角丰富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者在进行有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时,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定性与思辨研究,又有定量与实证研究,学者对问题的研究不只局限于使用感悟性思辨、哲学思辨和调查问卷法这些常用的研究方法,而开始将视角扩大到历史性思辨、比较性思辨、多学科实证和个案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等.丰富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加饱满,有较多学科方法应用于该课题研究,使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主体多样,学生所占比例偏低

从表1可以看出,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只是就业办或者学工处的教职工,有74%是高校教师,他们在高校工作时间较长,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比较熟悉,大多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研究相结合,更能体现研究的应用价值.同时样本作者中不乏在校学生,但是比例偏低,研究生仅9%左右,而本科生不足1%.这就可能造成在研究大学就业市场问题时,听不到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大学生自身的呼声,不能较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如有很大一部分文章是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市场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必然不如大学生自己了解他们群体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所以应提倡大学生多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多为大学生提供科研立项的机会,提供课题支撑,这样研究主体就可以进一步丰富,进而可以全方位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实际想法和时代诉求.

(四)策略符合我国实际,但缺乏国际比较从样本的内容概括,大致可以看出,研究主题大致在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主体研究;如何建设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这几个方面,而关于国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阐述和剖析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这是目前此课题研究的空白之处.虽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背景、发展道路,有自己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同时中国的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对于国外的经验,也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吸收和借鉴.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才能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

类似论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

[提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高专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
更新日期:2024-12-22 浏览量:155638 点赞量:33126

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势与市场

【摘 要】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42331 点赞量:30415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因素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8442 点赞量:5446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法性

摘 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法性要求政策制定符合法定程序,政策内容不与既有法律条文冲突,主要包括政策主体的合法性、政。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1754 点赞量:28409

上海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

【摘 要】本文调查了高校在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创业情况以及对政府就业创业政策的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高校在校学生就业创业。
更新日期:2024-11-19 浏览量:142660 点赞量:30395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形势问题

摘 要: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0810 点赞量:28304

我国大学生就业与

摘 要: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4272 点赞量:3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