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农业学科的结合日趋紧密,借助计算机处理农业学科的专业知识已经成为当今农职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农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提出了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思路,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C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林晶(1983-),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助教.(江苏南通226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51-02

“C程序设计”是所有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农业高职院校普遍仅将提高文化素质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计算机课程开设的学期数一般为2~3学期,总量约在120~180学时之间.除去课内实习、实训,实际授课学时不足100学时.然而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科研工作对农业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仅要熟悉计算机操作,还必须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管理、资料分析、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和处理各种专业信息的能力.为了在有限的学时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是一种被广泛学习并被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农职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被动学习,对课程不感兴趣

学生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得知“C程序设计”学习难度大,对“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畏难情绪.同时,由于C语言的规则复杂、语法艰涩、算法灵活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感到C语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缺乏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而被动学习,对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兴趣不浓.

2.课程中师生互动少,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压制

目前在农职院校中“C程序设计”课程教授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关注C语言的语法教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内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师生间没有沟通交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

农职学院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多媒体演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者的学时比例一般为3:l.学生实践操作与训练所占的课时比重很低,并且在实践课程中的训练题目大多数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没有结合实际问题的项目,也就无法真正体会到C语言在其未来专业课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课程重视理论考核,轻视实践考核

“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目前大多数农职院校最终考核只采用传统的试卷命题考试,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考核,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时重视理论的学习,轻视实践环节;而脱离了实验实践操作,所学理论知识也得不到巩固,最后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都没学好的结果.

以上是“C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弊端,因此必须结合农业院校的特色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

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不能再局限于单纯介绍C语言基本语法,而是要把C语言作为一种实践工具,以程序设计方法为引导,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变应试为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先打好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实践,学习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和技能的教学可以同步进行,甚至先教技能再教理论,在不断实践中掌握技能,在技能学习中提高基础理论,这样更适合学生的成长.

第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交流式、对话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一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实践案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作为大学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得以体现.

第二,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程序为例(如图1所示),通过对案例的语法讲解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知识点.

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就是教师在讲解语法时不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而是通过实例教会学生某一语法如何应用.绝不能把程序设计课程变成枯燥地介绍语法的课程,学习语法要服务于编程.比如,运算符中的条件运算和赋值运算是比较独特和应用较多的运算,在解析以上两种运算符时就应该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样的运算符适合解决何种实际问题,怎么样利用它去解决问题.如通过“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这样一个小例子,说明如果立春到了,就可以开始播种了,这个选择结构问题可以使用条件运算符来解决,使学生认识条件运算符的特点及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如何使用它.通过一个求两位整数之和、求存款利息等多个小程序,学生就会明白赋值运算符是C程序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算符.当介绍到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的概念时,又可将问题引回条件运算符,这样就将一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的算法问题分解处理,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算法,也使学生能体会语法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语法的必要性.

第三,“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中的算法,有关程序的操作、调试和运行都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实时演示.实验课至关重要,与课堂理论相辅相成,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于一体,二者并重同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及网络答疑相搭配,课堂上现场编程互动,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及课外创新实践提高相配合,课程教学不再停留在学生只负责听课的层面上,让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给学生自主练习,提升学生作为学习课程的主体性作用.在农业实训基地中引进先进计算机系统控制生产,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实际农业生产的计算机应用有更具体的认识.综上所述,“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要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在教与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第四,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考核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手段,考核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全新的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平时实践考核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上机操作成绩的综合考核方式.

分阶段性的考核也印证了必须要提高该课程实践课时比例的需求,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灵活性特点,结合每章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案例分析验证加实例项目程序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上完成验证案例并提交案例运行结果,实例程序设计的代码编写、调试并提交.基础的案例分析验证能让学生在完成编程、调试、运行的同时有 了完成一个程序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例项目程序设计使学生在完成基础实例验证分析的前提下做一些提高,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6、7次类似的章节考核,并把每一阶段的实践考核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按比例加入到整个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创新教育为导向、深化农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为目标,对课程教学做了研究和探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所以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进行实时的知识更新,并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适应目前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类似论文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C++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对面向对象的软件。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2915 点赞量:30460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C++程序设计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对面向对象的软件。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7784 点赞量: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