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

【摘 要】针对目前各个高校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满足的几项基本要求,同时针对上述培养要求,提出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进措施.

【关 键 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外高校并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概念是“非政府部门管理”、“第三部门管理”等所谓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而其设置的本科专业,一般只在大学的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或管理学院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1].

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教材建设方面,最具影响力的有中山大学教授王乐夫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以及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的相关课题.南京农业大学整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各个专业资源,成立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第一个“公共管理学院”.从国内主要研究结果来看,争议最为突出的是高等学校培养该类专业人才的“出口”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变异”与“超前”论.认为我国所谓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从国外“第三部门管理”研究中嫁接过来的,是针对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而展开的专门研究,具有“变异”特征.虽然国外早有“第三部门管理”研究热潮,但由于我国“第三部门管理”并不发达,受体制因素制约,事业单位改革进展缓慢,因而大兴“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特别是大规模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与人才实际需要相比,实属“超前”.该观点主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主要培养以“考研升学”为主要目标的“知识发展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专业设置目录中没有“公共事业”方向,只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经济与管理等相近专业,因此培养知识发展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存在着“考研升学”障碍.

1.2“准公务员”论.认为我国大规模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就是以培养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准公务员为主要就业目标,这是适应转型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一些学者对我国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调查后认为,目前公务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不足20%,且多没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出现分流现象,不是政府不需要这类人才,而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建设滞后的体现,是体制性问题.但事实上,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不引人注目.我国公中并未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门槛,考试中行政管理专业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更具优势.这样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准公务员”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1.3“泛管理人才”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比较宽泛毕业生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寻找就业机会,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它反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基础的宽广性.但从多数高校实际运行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来看,由于缺乏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或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训练,该类专业毕业生在这些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不强,因而其就业率受到明显影响.所以,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适应众多管理领域的“泛管理人才”,从专业角度而言,是不适合的.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针对以上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在当前和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上,应注意以下几点培养要求.

2.1注重公共事业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至少能够“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这些部门所涉及的行业,工作岗位就已经十分广泛,在学生四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中已经很难成为这么多领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专业化教育,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准.

2.2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只有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目的推动学生身心的积极发展,唤起学生不断追求新目标的需要、兴趣和意向.在发展、变化的思想指导下编制的教学目标,应能体现“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能级转换、梯度渐进,不断开掘更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大限度的发展[2].学生进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个平台之后,首先是学生认识、了解这个专业,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深入、潜心这个专业,最后才会热爱这个专业.

2.3满足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的特征落实到教育环节上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处理好教学的公共性和培养的个性化的矛盾,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公共事业管理本身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个性与教学相结合是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个性的发展也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3.1确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共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我国公共管理部门改革进程密切相关,应针对各种公共管理部门人才需求的实际要求,加强专业能力训练和公共服务能力培养.同时要增强学生对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程的选修自由度,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实践机会,以适应更广泛的就业需求.各办学单位要在充分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确立灵活的培养目标.例如,由文化事业管理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事业管理类),可将文化传播学作为学科基础,主要培养文化事业管理型人才,充分发挥教学经验成熟、就业定位明确、教育资源充足的优势.科技类高校依托技术优势,主要培养面向科技事业领域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方式也有其发展空间,符合当前我国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且有利于办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

3.2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整的教学保障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建设是基础.高校应努力在课程模块设计、主干课程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建设等方面打造特色.教学保障体系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当前最困难的是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尤其需要充实具有在公共部门特别是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充实到该岗位,以实际经验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既要重视校内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重视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或大中型企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合作教学实习基地.

4结论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进尚需在不断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成熟, 针对目前我国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并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给予尝试并积累经验,以期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类似论文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新开办的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主要是致力。
更新日期:2024-8-17 浏览量:107728 点赞量:23954

成人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成人高校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主要为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和大中型运输企业、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培养高层次的运输管。
更新日期:2024-9-28 浏览量:121828 点赞量:2695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急需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
更新日期:2024-8-12 浏览量:106002 点赞量:2327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转本)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8817 点赞量:3482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路径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置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该。
更新日期:2024-7-11 浏览量:93510 点赞量: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