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

[摘 要]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它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自觉行为.了解并分析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可帮助德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有更深的认识和解释.本文重点分析道德动机和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关 键 词]道德行为道德动机道德意志

列宁曾明确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其道德品质及发展水平如何,不是以他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考试成绩就能判断的,归根到底是以其道德行为为标志的.那么,道德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它受哪些因素影响,是德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道德行为及其过程

(一)道德行为的概念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体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道德行为是客观的道德情境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人与道德情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首先取决于个人的道德需要与客观道德情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当道德情境因素作用于人时,如果与个人的道德需要完全一致,个体就会转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并推动人产生相应的活动,这就是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动机被激发后,使人产生了进行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例如,某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道德需要,当其别的同学有困难时,他便会产生关怀、帮助对方的动机.

(二)对道德行为的正确认识

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行为,必须把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区别开来.道德行为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所谓道德的行为,是指出于善良动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所谓不道德的行为,是指出于邪恶动机,不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两种最基本的选择:一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作为行为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行为的选择上,一切以是否有利于个人利益为转移.这种选择虽然有时也强调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实行合理的利己主义,但其根本立足点还是个人利益,要求他人和社会利益服从个人利益.二是以追求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把社会利益放在行为选择的首位,把社会利益看作是个人利益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动力,因而,在行为的选择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并且自觉地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道德行为的这两种选择,反映出人们不同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品质,成为划分道德行为类型的分水岭.在社会生活中,区分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的直接标准,就是从一定社会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凡是符合一定社会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道德的行为;凡是不符合一定社会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二、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道德动机的概念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的内在动因.它是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所构成,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因时便成为道德动机.只有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信念时,人们才会具有真正自觉和自律的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

道德意志的概念

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品质的要素.它能促使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当人们坚持某种道德的正义性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三)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有人曾对“见义勇为”和“见死不救”、“视而不见”等现象进行过心理研究,结果发现当事件发生后有四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人认为“不关我的事,我凭什么多管闲事?”因而对所发生的事视而不见;第二种人的想法是“按理说碰到这种事,应当帮受害人一把,但别人都不行动,我干吗要站出来呢?”第三种人的想法是“发生这种事,自己不站出来帮受害者一把,真有点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但自己又不想这么站出来,于是看看别人,成为旁观者的一员;第四种人想“发生这种事,我应该站出来帮助受害者”,于是他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上述情况表明,在道德行为过程中,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是两种重要的心理因素.第一种人是非不分,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第二种人虽然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但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动机;第三种人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但是缺乏付诸行动的意志力;只有第四种人具备了这两种心理因素,因而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本身是一种意志行为或行动.意志这种心理现象是指“人在面临内外困难情况下,顽强地去达到有意识地提出目的的一种能力”.道德意志是指一个人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和坚持排除内外障碍以努力实现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在道德意志中道德动机起重要作用,这种道德动机在人的主观上以愿望和意向的形式被人体验着.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和意向,就不会有克服一切困难去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志行动.例如,不想上大学的人不会认真刻苦地学习,不愿创造财富的人不会认真地工作,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就不会尊重别人.因此,道德动机是产生复杂道德行动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这个条件还不够,一个真正的道德行为还必须付诸行动,这种行动需要克服内心动机的各种矛盾,达到有社会意义的目的.

三、道德行为对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的适应

人的行动中各种愿望和意向之间的矛盾是凭借个人的良心和理智解决的.当人在生活中面临各种选择时,他必须反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做,一个行为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错,以便凭借理智支持那些更有价值的动机,削弱那些直接诱惑、与之矛盾的、使人误入歧途的动机.例如,当一个大学生在思考是否在考试中弄虚作假时,他必须反复斟酌,弄虚作 假有可能得到及格的成绩,但却可能因此被监考老师抓住,不仅丢面子,还会受到处分.自己究竟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可能考试不及格,还是做一个不诚实,但能考试及格或受处分的人.他的良心最后有可能迫使他放弃弄虚作假的动机.人做出正确的抉择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那些直接诱惑人的因素常常强烈地驱使人停止反复思考,并且放弃已经意识到的理智结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要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自学选择的、更有价值的动机,起决定作用的不仅是思考和斟酌,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常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后才恍然大悟:“我要早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就不会做这种事了.”如果能想象和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就会削弱原来的动机,从而制止自己的行为.反之,如果能生动地想象出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益处,那么将有助于义务感的加强,从而使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行为.大学生是有理性有知识的群体,加强动机选择教育能帮助他们抑制冲动,减少犯罪和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加强道德动机和道德意志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动机教育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超我修养和对自己行为的预见能力.从而在行动时能够考虑社会道德规范,通过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减少不良行为.道德意志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德育教师要通过日常行为加以强化,例如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坚持无监督的文明行为,克服困难不气馁等.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对以上方面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北京:党校出版社,2001,10

[2]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北京)

类似论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

【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本文试图从消费经济学和消费心理学的视角出发,。
更新日期:2024-6-9 浏览量:14035 点赞量:4382

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型的与

摘 要:综合国内有关文献,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中的理论研究现状、研究范式及研究变量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更新日期:2024-2-18 浏览量:34252 点赞量:9052

大学生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

近些年来大学校园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正常教学秩序 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情况。
更新日期:2024-2-3 浏览量:8400 点赞量:3243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体育锻炼是一种增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以身体锻炼为目的的体育生活方式能够缓解学生į。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7083 点赞量:34005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 要 】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使用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7319 点赞量:23685

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核心。
更新日期:2024-10-10 浏览量:130534 点赞量: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