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中职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之点滴

【摘 要】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卫生类职业学校化学教改的进程中,从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排设置,到教学观念的突破,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化学实验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的实践探索,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中职教育医用化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8-02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态势迅猛,国家宏观政策大力促进,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逐年提高,这一切,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改革的主流方向.


化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文化课程,而对医药卫生类的专业而言,化学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几年来,我们在化学教学的改革之路上,努力创新,力求实际可行,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即教材的改革

为了给学生在专业实训方面留有更多的时间,我校的医护专业的化学课时已经减少至40课时,如何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做大的调整.数年前,由笔者主编,邀请我省卫生类中职学校化学教学人员参编,并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医用化学基础》一书,作为我省主要卫生学校化学课程的教材沿用至今.这本教材的特点,也即是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

1.从基础部分开始,与初中化学知识接轨.增加了一章初中化学知识点概要,以利于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复习,帮助他们尽快赶上.

2.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的结合,注意引用医学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应用.

如“溶液”一章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配制中,举例多是临床常用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在“溶液的渗透压”一节中,联系了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医学知识.在介绍溶液的PH时,结合了人体体液和血液的正常PH范围.这样的安排,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在人体医学上表现出来,不仅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了解了化学在医学上的一些具体应用,进一步明确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也为后续医学专业的课程奠定了基础.

3.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减少了繁琐的理论推导.将一些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以能理解,会应用为目的;以适用、够用为准则.

例如,在“糖类”一章中,原来的设置是从糖类复杂的结构开始,几种不同的结构表达式都展现给学生,对它们的异同点一一介绍,由糖类的结构再到糖类的性质,学生不容易接受,往往混淆不清.调整后的教材中,糖类的结构简单介绍,点到为止,重点要求掌握糖类的性质.教师讲解时侧重点分明,学生学起来简要清晰.

4.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读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该教材除了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之外,还在每一章的正文之后附加了两方面的内容:

1)“知识拓展”是对教材正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如在《烃》一章的芳香烃内容之后,附加了“致癌芳香烃”的知识;在《醛、酮》一章之后,附加了“羧酸、取代羧酸”的内容.这些补充知识可供有能力的的学生自学,扩展它们的视野.

2)“兴趣阅读”是与本章有关的、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化学常识或小故事.

如在《醇、酚、醚》之后的兴趣阅读是“从毒酒案说甲醇”,由社会上发生的、毒酒案例为导引,介绍了甲醇对人体的毒害,以及在工业上的用途.而《烃》之后的兴趣阅读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的故事“苯环与蛇”.

这些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和医学联系的紧密性,扩大教学信息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使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更新教学观念,开展有效教学

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5~20岁之间,文化基础较弱,活泼好动,思想尚未成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面对他们,怎样做,教学才更有效,这是教育工作者们长久探讨的课题.采取什么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然而又不完全是方法问题.

1.转变教师角色,改善师生关系.

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固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兴趣,这些技巧和情景应视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相同的方法不能完全照搬.

然而另一方面,无论是那种课程的教师又要面对同一个问题,这就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处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很多时候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因而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一切老师说了算”的做法和观念.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合作关系.

教师可以以广博的知识、教学的精神风采、语言的诙谐幽默等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取得它们的信赖.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体会他们的心态(当然,这要花费许多的精力),与学生相处融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就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在现有条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差别化教学.

现阶段,中职学生进校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个班有50~70人,一个教师,用同一种方法,教同样的内容,一种考核标准.由于起点不同,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最佳发展.

理想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然而在目前学校的条件下,都是集体授课,难以达到理想的境地.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尽可能的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需要,服务好学生,我们在班级内部试行了一定程度的差别化教学.在开学之初的一个月之内,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提问、小测验、做习题、聊天等)尽快熟悉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水平,大致分为两类:

(1)学习能力较强,基础扎实的学生.对他们,除了要求课堂学习的知识掌握之外,还增加了教材上“知识拓展”部分内容的自学,教师在学期内安排几次专项答疑并检查.

(2)基础较弱的学生.前期组织他们将初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一般专项复习两次以上.对学期新学的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除了教师的课后辅导,还在学生中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会更多的加以鼓励和肯定.

布置练习时,也分为两个层次:基础题和补充题.

基础题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而补充题则是对能力有富余的学生知识的强化和提高.

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要求,而且也为一部分学生后续学习深造打下了基础.事实上,我校每年都有相当的学生报考成人医学大专或本科班,录取比例也较高,这与差别化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三、实验的调整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程序是:教师现行理论讲解,再组织学生实验,验证所学知识.这种模式保持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了知识的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知识的探究性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将一部分现象突出,颜色 鲜明的实验调整在课堂理论讲解之前进行.

具体过程为:首先示范或讲解实验的内容,再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然后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还原性糖的银镜现象;蛋白质缩二脲反应的紫红色等),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回到课堂教学.

如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经历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构建过程.

几年实践下来,这种调整的成效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促进积极思考,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几章有关的化学知识点普遍比以前掌握的牢固.

总之,中职教育的化学课程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涵盖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更新,实验课程的开设,甚至还关联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呼应,心理情绪的配合等诸项内容.

数年来,我们在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仅做了点滴尝试,还需要不断完善.

当下,职业教育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攻坚克难,继续前行.

类似论文

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饮食质量的提高,所以现在烹饪专业受到社会的欢迎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中职学。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6631 点赞量:23196

浅淡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改革

关于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技术培训课程的通知各中小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6年。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7701 点赞量:23513

如何深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课程方面需要大力、彻底&。
更新日期:2024-7-19 浏览量:95050 点赞量:21166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

摘 要: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中职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18508 点赞量:5160